于興娟
圖/虎瑞
秋季氣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適,大便干燥,等。這時如果能吃一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梨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有很好的改善秋燥的作用。
梨,又被稱為快果、玉乳,亦有“百果之宗”“天然礦泉水”之稱?,F代研究表明,每百克梨(指果肉)除含85%的水分外,還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多種營養(yǎng)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如鈣、磷、鐵)、多種維生素及有機酸如檸檬酸、蘋果酸等。梨果肉中含有配糖體及鞣酸等,有潤肺、止咳、化痰、養(yǎng)血等功效,能緩解肺結核、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慢性氣管炎引起的咽干喉疼、音啞痰稠、便秘尿赤等不適癥狀。梨有降壓、鎮(zhèn)靜作用,肝陽上亢或肝火上炎型高血壓和心臟病者常食梨可使血壓下降,頭暈、目眩、心悸等癥狀消失。梨有促進胃酸分泌、保肝、助消化和增進食欲等作用,肝炎、肝硬化患者常食梨可使食欲增強,精神轉佳。梨含有多酚類生物活性物質,有促進身體排出致癌物多環(huán)芳烴及其代謝物的作用。吃腌菜和燒烤等容易產生致癌物的食品后,吃一只梨或喝杯梨汁,有利于抵抗有毒物質的侵害。
中醫(yī)認為,梨性味甘、微酸,性涼,歸肺、胃經,有潤肺化痰、清熱生津之功。主要用于熱病津傷、心煩口渴、肺燥干咳、咽干舌燥或大便干結之癥。吃生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現的咽喉干、癢、痛,聲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癥狀;將梨榨成梨汁,或加胖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許,煮沸飲,對天氣干燥、陰虛火旺、喉癢干澀、聲音不揚者,具有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將梨煮著吃,對秋季燥咳特別適宜。但不同情況的咳嗽,吃梨的方法也應有所不同。
把整個梨切開后一起煮有滋陰、潤肺、清肺之功效。因為梨核味屬酸,梨肉味屬甘,酸甘化陰,有利于養(yǎng)陰潤燥。梨皮在煮熟后味苦性寒,可起到清肺熱、通大便的作用,即所謂“酸甘化陰,苦能清熱”。深秋涼燥當令,燥邪與寒邪往往相兼為患,侵襲人體,表現為干咳、流清涕。有此類癥狀的患者在煮梨的同時可加入2~3片生姜,5~6段蔥根,煮5~6分鐘后吃梨喝湯,1天1~2次。蔥根與生姜性溫味辛,有辛溫解表的作用,可去寒邪,與梨同煮,協(xié)同起到祛除涼燥的作用。對于干咳日久,或程度較重者,可加入烏梅、甘草各10克,與梨同煮,吃梨喝湯。烏梅味酸,甘草味甘,與梨同煮,養(yǎng)陰潤肺止咳作用增強,烏梅還有斂肺止咳功效。此湯味道甘甜爽口,很適宜兒童食用,秋季當茶飲用可養(yǎng)陰潤燥,防治口、鼻、咽部及皮膚干燥。燥則津虧也生痰,表現為咳嗽少痰,色黃或白。對這種情況,在煮梨時可加入一些陳皮,或放人部分糠心白蘿卜與梨同煮,吃梨喝湯,能夠起到潤燥化痰、理氣止咳的作用。下面介紹幾款食療膳方,供參考。
川貝蜜糖燉雪梨 川貝母粉10克,雪梨1 000克,阿膠500克。雪梨去芯、切塊,與其他材料一起放人燉盅,以慢火燉1個小時即成貝梨膏。每次服用10克,每日服兩次。蜜糖可在食前放上去。貝梨膏可滋陰潤肺,對肺燥引起的咳嗽功效特別顯著。
杏果飲 杏仁10克,大鴨梨1個,冰糖適量。將鴨梨去核,與杏仁同煮,梨熟后加人冰糖少許即可。飲湯食梨。有清熱潤肺和止咳的作用,適用于肺燥咳喘、無痰或少痰的患者。
銀貝雪梨湯 水發(fā)銀耳20克,川貝母5克,雪梨1個,冰糖20克。水發(fā)銀耳去雜洗凈,將銀耳、川貝、雪梨、冰糖放入小碗內,隔水燉或上籠蒸半個小時即成。飲湯食梨。有清熱潤肺和止咳化痰的作用,適用于肺熱咳嗽、陰虛咯血、干咳無痰的患者。
雪梨鴨湯 雪梨2個,去皮、核,切片,荸薺100克,去皮切片,加鴨塊肉250克同煮,每周服用1次。具有清熱、養(yǎng)陰、益肝的作用,適用于慢性肝炎屬陰虛內熱者。
需要注意的是,梨屬寒性,內在陽氣不足或外感風寒引起咳嗽的患者不能吃梨,尤其是不能生吃梨;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