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是教育的根”,教師若能將學生的情感調(diào)動起來,教學便成功了一半。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將豐富多彩的感情融入課堂,就能讓語文課堂情感飛揚,就能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調(diào)動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情”呢?如何讓“情”溢滿我們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1)斟詞酌句品真情;(2)展開想象悟真情;(3)情真意切激真情。
關鍵詞:情感;想象;真情
一、 斟詞酌句品真情
理解一個詞語,應“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表現(xiàn)在如何巧妙地尋找理解語言文字的切入點,找準了就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使學生在整體感知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感受作者的情感。
《清平樂·村居》是一首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詞作。作者通過描寫農(nóng)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fā)了他喜愛農(nóng)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片斷】
師:“最喜小兒無賴”中“無賴”什么意思???我們平時說的“無賴”是個貶義詞,這篇課文中的“無賴”跟我們平時說的是一個意思嗎?生:不是。師:同學們看看,小兒子在干什么?生:溪頭臥剝蓮蓬。師:你們覺得小兒子怎么樣?生:很頑皮,剝蓮蓬的時候還趴在地上。生:很可愛,小兒子一邊吃著蓮蓬,一邊甩著小腳。師:想象一下,小兒子還會怎樣頑皮?生:小兒子還會逗逗旁邊飛來的小鳥,跟它說說悄悄話。生:小兒子還可能會朝著爸爸媽媽做鬼臉,逗他們笑……師:小兒子真是調(diào)皮,回過頭來再看看這句“最喜小兒無賴”中“無賴”作何解釋?生:是頑皮、可愛的意思。師:這樣的小兒子,同學們喜歡嗎?生:喜歡。師:帶著你們的喜愛之情來讀一讀,把小兒子的頑皮、可愛讀出來。生爭相朗讀,把小兒子的調(diào)皮、可愛,通過朗讀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詞語的意思。”語言文字是情感的載體,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筆者讓學生憑借課文插圖和自己的生活、學習經(jīng)驗,化抽象的文字為直觀的表象,理解出詞語的意思,從而達成課文的情感目標。
二、 展開想象悟真情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文本空白處,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大膽的想象,并用自己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與課文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
【教學片斷】
師: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中亦有畫,詞中亦有景,辛棄疾的《清平樂》就是一幅村居圖。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詞,看著文中的插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朗讀。師: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小茅屋,茅屋前有一條清清的小溪,小溪旁還有碧綠的小草,好美!生:我仿佛看到了大片的豆田,還有那池塘里盛開的荷花,微風吹來,我仿佛聞到了一陣陣荷花的清香,好香!生:我仿佛看到了池塘里的蓮蓬像一個個哨兵,昂首挺胸,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師:真美,聽到同學們的描述,我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現(xiàn)了那么美的畫面,請把你的感受加進去,再來讀一讀這首詞,把你看到的美景通過朗讀展現(xiàn)出來。生自由朗讀。
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圖片資源,圖文結合,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引導學生通過細節(jié)展示的生活畫面,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加以想象,變抽象為具體,再進行描繪和渲染。
三、 情真意切激真情
教學藝術首先是說話的藝術。教師要用教學語言引導學生,溝通師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共鳴,才能創(chuàng)設出和諧的教學氛圍。這里以薛法根老師的《“番茄太陽”》為例來談談教師的情感啟發(fā)的作用。
【教學片斷】
出示課文的第一段:那年,我來到了這座城市,臨時租住在一棟灰色的舊樓房里,生活很艱難,心情灰暗無比。
師:誰來讀一讀文章的開頭?(生讀)師:讀得很好,但你可以更好一點,本文的作者衛(wèi)宣利在17歲的時候,生平第一次被抬進了醫(yī)院,就再也沒能走著出來——她的腿在一場意外的車禍中癱瘓了。對于一個17歲的花季少女而言,徹頭徹尾的絕望是怎樣一種感覺?(師低沉地說)誰再來讀一讀,讀得低沉一點。(生讀)師:讀得很好,把那種低沉讀出來了,老師再補充一句,在作者24歲那年,她離家出走,孤身一人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誰再來讀一讀?(生讀)師:從你的朗讀中我聽出了作者的心情,也聽出了你的心情。同學們,了解了一個人的身世,再來讀她的文字,感情就不一樣了。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進入情境。薛老師在指導朗讀時并沒有直接去告訴學生用什么樣的語氣,什么樣的感情去讀,而只是一次次用極為低沉的聲音介紹作者讓人心疼的、悲慘的背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飽含真情是教學語言的魅力之源。白居易曾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注入真情實感的語言,才能產(chǎn)生像磁石一樣的吸引力,才能感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縱觀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之所以具有極大的魅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的語言融進了真情實感。
四、 總結
語文課上,我們要讓學生不斷地去讀,去體驗,去感受,使語文課充滿濃濃的“語文味”。情感教學則應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調(diào)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玄利芳.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5,22(1):89-90.
[2]雷玲.好課是這樣煉成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孫雙金.孫雙金與情智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宋瑜靜.想象補白 生成精彩[J].小學教學設計,2008(8).
作者簡介:
夏孝云,江蘇省太倉市,太倉市朱棣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