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師大附屬中學)
每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快樂健康地成長、自由幸福地發(fā)展是他們的需求,創(chuàng)造一種適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的教育是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愛。如果我們的教育不是為了我們的服務對象,而是為了達標、爭優(yōu)或獲得榮譽,那么,這樣的教育行為是沒有重要而深遠意義的,也是不真實的。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成長之路上各取所需,才是最真最好的教育。
學校是一個充滿力量和智慧的能量場,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而不應該成為優(yōu)勝劣汰的競技場,更不能成為追逐功利的操作平臺。我十分贊賞我校劉信生校長“和諧容大,卓越發(fā)展”的教育理念,營造寬松、舒心、奮發(fā)的育人氛圍,讓每個人都從中獲取自身所需的能量,這應是學校存在的真正價值。
真正的教育應把學生放在首位,尊重每個孩子的自身條件,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學習潛能,讓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真正實現(xiàn)“教育就是服務”的思想轉變。
我與帶過的每屆學生感情都很深。雖然已經畢業(yè),但他們仍然像朋友一樣聯(lián)絡著我,在分享快樂的同時,也延續(xù)著那一份永遠不會褪色的愛與責任。對我而言,無論是畢業(yè)的學生還是在校生,他們永遠都是我生命樂章中的一個音符,我的服務永遠有效、永不打折。
教育不是簡單地講大道理,千言萬語不如一次行動,應針對具體教育對象,從具體的問題入手,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把抽象和具體結合起來,讓教育觸摸到學生的內心世界。
每一個孩子都有內心的渴望,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我們一定要幫助學生找到自信。自信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品質,它可以讓人爆發(fā)出巨大的能量。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渴望被尊重的,需要的不是憐憫。以尊重為前提的愛,才是真正的愛。我常常反思自己,學會對學生的感激,因為我的成長和成熟離不開學生的陪伴。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在幫助學生成長的同時,實際上也在凈化自己的靈魂。
中學生心理脆弱,自尊心強,學習狀態(tài)受情緒影響較大,一個很小的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就有可能帶來比較嚴重的后果,甚至還會傷害到自己或別的同學。作為班主任,就應自覺擔當,主動付出,以心育心,以行化行,用實際行動打開他們的心結,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健康前行。人生的真正價值就是能夠為他人、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我所做的一切,不僅是針對學生,其實也是針對自己。為使自己的人生每一刻活得充實,活得精彩,我就努力把自己的潛力發(fā)揮到極致。在學生獲得成功的征途中,我體驗著生命的價值。
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促進人類向文明進化,生發(fā)智慧。然而在當下社會心態(tài)浮躁、過分追逐功利化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教育者往往忽視為人之道的教育。
作為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一定要引導學生按規(guī)則行動,不要尋求規(guī)則之外的方便。遵守規(guī)則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風度,是每一個現(xiàn)代人應具有的品格。著名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一切的道德都是一個包括有許多規(guī)則的系統(tǒng),而一切道德的實質就在于個人學會去遵守這些規(guī)則?!?/p>
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在近些年的社會生活中,功利主義、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甚囂塵上,人們在精神生活領域缺乏應有的精神追求和目標理想。學校也不可能是一座孤島,這一切都會對中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我們生活在一個講求速度的時代,有的人已經喪失了耐心,心浮氣躁,朝三暮四,無論什么事情都渴望速成。但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捷徑可供我們選擇,渴望速成的結果往往是一事無成?!兜赖陆洝防锩嬗芯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p>
我們身為國家的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再次反思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和學校教育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我想這種責任秉承了中華民族關于學校教育理念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因此,學校教育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外,更重要的是以影響學生身心發(fā)展為直接目標,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將來會走向社會的各行各業(yè),他們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對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初期的中學生而言,一定要讓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我們培養(yǎng)的人是怎樣的,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就將是怎樣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教育責無旁貸,教師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