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輝,劉雨欣,張景景
(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1460)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提出:要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礎上,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教育模式,推到教育改革。開發(fā)網絡學習課程,創(chuàng)新網絡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突飛猛進,“互聯(lián)網+”的影響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yè)。傳統(tǒng)的職業(yè)教育已經在慢慢遠離“互聯(lián)網+”時代[1],大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低頭族”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如何對學生使用手機加以引導,使“低頭族”在玩手機的過程中學習課程知識十分必要。
高職電力電子技術課程講授的主要內容是電力電子元器件工作原理及應用等,知識點相對瑣碎,僅用課堂時間難以讓學生充分理解其要義。適當開發(fā)網絡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網絡教學模式也可以促進教師關注新技術新平臺,并把它們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教育模式。
電力電子技術是電氣自動化技術、電機與電氣、機車車輛等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也是相關專業(yè)學生專業(yè)綜合技能實訓、畢業(yè)設計和考取中高級維修電工職業(yè)資格證書的核心課程。
通過該課程學習,使學生了解電力電子技術的發(fā)展概況、動向和新的應用領域,了解與熟悉常用的電力電子器件的工作機理、電氣特性和主要參數,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力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電路結構、電氣性能、波形分析方法和參數計算,并能進行初步的系統(tǒng)設計,具有一定的電力電子電路實驗和調試的能力,為從事專業(yè)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在移動終端下載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fā)的藍墨云班APP,注冊后加入到教師建立的班課。根據每次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師備課,設計教學過程,把準備好的課件[2]、MATLAB仿真程序及仿真過程、電力電子器件介紹以及需要掌握的重難知識點上傳至藍墨云班,供預習使用。老師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規(guī)律合理安排學生查看教學資源的順序,由易入難,逐層遞進,幫助學生克服對較難知識點的恐懼心理。
為提高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能力,教師根據重要程度給學習資源分配不同的經驗值,學生學習后就會獲取相應的經驗值。學期結束時,最高經驗值的學生平時成績?yōu)?00分,其余同學的平時成績計算公式為(經驗值/最高經驗值工)×100。老師要時常關注同學們的經驗值,催促經驗值較少的同學積極參與到課程的學習。學生最終的成績組成是平時成績30%,考試成績70%。
老師課前通過藍墨云班課把任務單分到每位同學,學生根據任務單完成自主預習。預習完成之后有小測試題,老師根據測試情況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時間分配。學生也可以通過該軟件與老師交流,把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反饋給老師,老師在課堂上做重點講解,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借助藍墨云班課的“考勤”“頭腦風暴”“測試”“提問”功能輔助課堂教學[3],課堂效率大大提升。利用“考勤”功能可以短時間內了解學生的出勤情況;運用 “頭腦風暴”功能讓學生各抒己見,老師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情況引導他們準確掌握所學知識點,思想碰撞激發(fā)學習興趣;授課過程中使用“搖一搖”功能,在增強課堂提問趣味性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授課完成后,學生也可以在答疑討論區(qū)域留言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拓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課程結束后向學生推送相關測試題目,根據答題情況和學生反映的問題對教學進行評估,及時優(yōu)化調整下次課的授課內容與進度。
學生課后需要對課程的相關內容進行資源整合,包括相關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教學文案、相關附件(例如MATLAB程序)以及衍生的輔助資源(相關類似的公共開放課、配套練習)等[4]。他們可以根據自己上課學習情況二次學習,加深知識理解以及查漏補缺。
上課時由于班級人數較多,利用藍墨云班課可以彌補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與老師互動時間少、學生被動學習與羞于請教的缺點,課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快樂地學習。課下學生與老師互動
的過程實際是思想碰撞的過程,可以打破學生固定思維模式,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他們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技能逐漸遷移到其他領域,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也可通過知識點檢測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老師可以掌握班級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狀態(tài),方便及時督促學習。
電氣自動化16A1班(以下稱為A班)使用藍墨云班APP共83人,城軌車輛16A2、16A3合班班(以下稱為B班)未使用藍墨云班APP共82人。兩個班入學成績相近,學習能力差距不大,有很強的可比性。
每次課程結束后都會給學生留下一些作業(yè),B班學生是傳統(tǒng)的作業(yè)形式,即全班學生做完后由課代表收齊交給老師,編程作業(yè)分組完成后由課代表拷貝到老師電腦。
A班做完作業(yè)的學生可以及時通過藍墨云班APP上傳。老師根據學生上傳的時間及時批改,相對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的建議進一步學習。兩者相比較,A班學生上交作業(yè)及時率且正確性比B班高,而且不交作業(yè)的人數也比較少。
期末考試后,對比兩個班級的成績:A班的綜合平均成績比B班高5.31分,綜合及格率比B班高5.04%,80分以上同學的比例比B班高約23%。這些數據都說明引入藍墨云班課對提高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學習成績有很大的益處。
借助互聯(lián)網,基于智能手機學習平臺,根據電力電子技術的課程特點,引入藍墨云班課,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課堂學習相比較的優(yōu)點:一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二是輔導學生更具針對性。
藍墨云班課的引入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課堂上讓學生使用手機提高效率的同時也要防范由手機帶來的風險,例如:防止學生通過手機互動為名,行聊天、瀏覽網頁等之實;防止學生只追求經驗值,不認真學習上傳資源內容。老師要具備信息化教學能力,這就要求老師不斷學習,同時也要豐富自己的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