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河西堡第一小學)
孩子們的閱讀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絕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去讀《教材詳解》《精講精練》《考試大全》,等等。好的閱讀應該摒棄“試題化”傾向,應該拒絕功利化閱讀,應該遠離支離破碎的閱讀,而倡導拓展閱讀,以此把課內和課外連接起來,把“散亂的、零碎的、割裂”的碎片化知識統(tǒng)領在一起,使得“一起讀”活動“由此及彼”,在整體閱讀和推進中螺旋式提高。
比如,部編本二年級下冊的《快樂圖書吧》中,孩子們讀了《神筆馬良》等故事,此時可以引領孩子們再讀讀洪汛濤的《大獎章》、馬爾夏克的《十二個月》和泰戈爾的《紙牌國》;在三年級《快樂圖書吧》的閱讀中,引領孩子們先和大人一起讀《穿靴子的貓》等童話作品,然后利用“問題清單”,解決孩子們讀童話時的疑惑。大人和小伙可以互相做“小書簽”或“人物卡片”送給對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在一塊兒讀讀《月姑娘的親事》《打火匣》《雪白和玫瑰紅》等。
這樣的擴展閱讀不是單一的,而是連續(xù)性的,課內和課外不再是兩張皮,而是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無數(shù)事實證明,那些語文素養(yǎng)較好的學生,其能力不是靠支離破碎的片段閱讀“打拼”出來的,而是一定注重更大場域內的擴展,注重了閱讀的“一脈相承”,注重了前后知識點的銜接和過渡,并且對閱讀活動的整體把握是全面的,深刻的,因而在實踐中能夠以此為藍本,實現(xiàn)拓展閱讀的高質量。
盡管“和大人一起讀”活動是大人和小孩“同呼吸共命運”,但千萬不能被大人的功利化閱讀拘囿了思路,或者大人遮蔽了孩子們的真實想法,以至于置孩子們的“自主自悟”而不顧。相反,大人應有意弱化自己的成人思想,而強化孩子們的個性解讀、獨特感悟和多元解讀。正所謂:“真正的價值不在于教師的個人發(fā)揮,而在于學生的獨特發(fā)現(xiàn)?!?/p>
例如,讀《七色花》時,大人都給孩子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假如你有七個實現(xiàn)愿望的機會,你想要實現(xiàn)什么愿望???”但是偏偏一個孩子說:“我只有一個愿望要實現(xiàn)行不行呀?”行呀,怎么不行?誰說不行?也許正因為只有一個愿望才顯得彌足珍貴。
在具體的共讀活動中,應該大力提倡這樣的自主自悟,少一些主題先行,多一些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少一些被動接受,多一些主動多元,以此引領孩子們實現(xiàn)自主自悟前提下的共讀活動。既要以共讀為引領,同時引領孩子們自主創(chuàng)新,應該成為“和大人一起讀”實踐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視點。
大人和小孩在一塊兒共讀共寫,以書激趣、以悟激悟、以書啟智、以生命溫暖生命,還有什么能比這樣的方法更能點燃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興趣呢?身處在這樣的共同體中,閱讀是迷人的,孩子是迷人的,大人是迷人的,而相處在一起的共讀共寫歲月也是迷人的。
比如,學生和大人一起讀讀《弟子規(guī)》,一起讀讀《中華經典誦讀》中的有關章節(jié),不但早讀、午讀,晨會、周會也讓孩子們一遍遍誦讀。在此基礎上,引領孩子們和大人共寫,可以共同書寫書中的精彩語句,可以共寫讀后的心得體會,可以共同續(xù)編童話……當書里的文字“活”起來,變成孩子們自己筆下有創(chuàng)意的新文字、新表達、新思想,當這一切融進一個個孩子的靈魂和行動中時,讀寫活動變得溫暖、厚實,有情有義,有滋有味,共讀共寫變成了一種關乎靈魂和道德的體驗活動。
在孩子和大人共讀共寫的實踐中,大人應有意識地搭建共寫平臺、開辟共賞日記、共評日記等展示窗口。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人物形象卡,一小段讀后感書簽,一段小孩能看得懂的批注,一幅漫不經心但意蘊十足的共同制作的插畫,但卻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和釋放了孩子們的讀寫潛能,實現(xiàn)了真切、自信、個性、暢快的實踐。而這,不正是統(tǒng)編新教材下語文閱讀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嗎?
有益的“和大人一起讀”活動,還應當引領孩子們進行更廣意義上的整合延伸,以此讓孩子們走得更遠,也收獲得更多。這樣的拓展和整合是一個開放的框架,是一種有意義的延伸,是一種更多維度和更廣意義上的探究。大人應該引領孩子們沉浸在這樣的探究延伸中,如此,才能“打開一個遼闊的世界”,以此鋪就搖曳生姿的“一起讀”拓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