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大像山鎮(zhèn)柳湖小學)
(一)教學理念過于陳舊,升學壓力過大
目前的教育中,應試教育占主導位置,所以在整個初、中級教育過程中,最受廣大家長與老師關心的也只是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和課堂知識的掌握。學生自身素質教育問題卻在教育大環(huán)境下備受冷落,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點。在大環(huán)境應試教育的逼迫下,每個學生都在面臨著激烈的學習競爭和來自多方的學習壓力,使他們每一天都處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導致精神狀態(tài)不好。而這種總是施以高壓的教學方法帶來的最終結果就是學習與身體素質的雙低。
課堂氛圍不夠活躍
對每一門學科來講,課堂教學是所有教學途徑中學習效率最高的一條。小學的語文教學更是如此,所以我們必須要足夠重視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但在實際的語文課堂中,課堂氛圍卻較為沉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師生間缺少互動,導致課堂教學學習成效不高。尤其是面對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時,沉悶的課堂氛圍讓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在整個教育階段,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要怎么學好語文呢?我認為學習語文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讓學生愛上語文學習。而要想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首先就是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增加課堂活躍度,有效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
(三)缺少教學方法的交流更新
如今,互聯(lián)網時代已悄然來臨,科技飛速發(fā)展,我們的生活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著巨大的改變。而部分小學教師,卻依然使用著最初的授課方式,不做任何的改變,導致教學質量不斷下降。不過,目前大部分學校為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已陸續(xù)配備了多媒體設備供教師授課使用。多媒體教學由于獲取信息更加方便、授課更直觀,成了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如果教師能將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既能開闊學生的眼界,還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因勢利導原則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相對于低年級的孩子而言,開始變得活躍、好動,同時也有了很多屬于自己的情感契機。他們會有自己的小秘密;也會用課桌上的一行話語表達著對小學的不舍,早早的寫著臨別贈言。他們任性、活潑,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因勢利導,及時引導學生將情緒外化,鼓勵他們將內心的語言用語文表達出來。同時還可以結合語文課本中《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一課,讓學生探討、回憶小學生活,并進行中學生活的展望與想象。這是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回憶與期待都用文字記錄下來,以此來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情感。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愛上語文的學習。
(二)活躍課堂,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偏向活潑好動,讓學生自覺去學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就需要教師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后,學生們自然就會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是不易。所以教師要盡自己所能去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情景模擬等方法來活躍課堂。例如,在進行六年級上冊《負荊請罪》這篇課文的學習之前,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讓學生去了解《負荊請罪》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投入到課堂中。當然,老師還可以在日常的學習探討中與學生一起交流,拉近師生間的關系。長此以往,課堂氛圍也會愈發(fā)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日益增加。
(三)巧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語文教學
如今,多媒體教學已經逐漸代替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成為了當今社會的主流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具有全面性與創(chuàng)造性,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視頻、圖片、音樂等多媒體來拉近學生與所學課文的距離,從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對知識點的理解。它具有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具備的優(yōu)點,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會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還能幫助學生來鞏固掌握已學知識。
總的來講,新課標的來臨對于我們的小學語文教育來講,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教師必須在保證自身專業(yè)性的同時勇于發(fā)現新方法,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促進我國的小學教育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