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高州市文明路小學 謝軍民
二十年前,我從師范畢業(yè),成了一名小學數(shù)學老師,正逢課堂教學改革風起云涌之際,我積極投身于轟轟烈烈的教學改革洪流,一路走來,我不斷在改革洪流中摸索實踐,嘗試并經(jīng)歷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學習再學習,探研再探研,展示再展示,總結(jié)再總結(jié),使我從當初稚嫩青澀的年輕老師變成一名成熟歷練的教學骨干。
如何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探求課堂教學和諧互動的科學規(guī)律,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是我課堂教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我逐步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手段,具有獨特的教學風格。
在美國,11歲的馬天琪在教室里看到《時代》周刊兒童版上有一則為新型火星探測器征名的啟事,馬天琪寫道:“好奇心是人類永不熄滅的火焰,它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燃燒。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我都想知道,在新的一天里生活會給我什么驚奇?好奇真是一股強大的力量。”馬天琪驚一路從9200多名參賽學生中脫穎而出,火星探測器取名“好奇”。有一句話她說得非常好:“好奇心是人類永不熄滅的火焰! ”
案例一:在上《圓的認識》時,新課伊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這是一個平靜的水面。(屏幕顯示平靜水面圖)如果我們從上面輕輕丟進一顆小石子(配
以小石子入水的聲音和動態(tài)的水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水紋擴大成一個個圓。
有的學生會問:“平靜的水面丟進石子, 蕩起的波紋為什么是一個圓形呢?”
接著,我在屏幕顯示同學們奪紅旗游戲的三種游戲方式
我:“ 你認為哪種游戲方式更公平呢?”
我: “為什么平靜的水面丟進石子蕩起的波紋是一個圓形?為什么圍成圓圈做奪紅旗游戲這種更公平? 圓到底有什么奇妙之處呢?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索圓吧!”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動 ,他們的思維是通過實踐開始的, 國際學習科學研究領域有句名言: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做更能學得好。實踐證明,兒童的智慧確實出在他的手指尖上。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各種各樣的學具正是抓住了兒童形象思維的特點和好動的天性,物化了那些抽象、概括的數(shù)學概念,在應用中學生的手動了起來,課堂的氣氛活躍了起來,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交流和探索也就隨之而來。
案例二:
在《圓的認識》中,我就是讓學生小組動手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直徑和半徑的特征。
師:圓心、直徑、半徑蘊藏著許多奧秘,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研究一下?
小組1:我們將圓片對折、攤開、再對折、再攤開,一直對折攤開,最后發(fā)
現(xiàn)圓有無數(shù)條直徑,而且這些直徑都相等。
小組2:我們把一個圓先對折、再對折,一直對折下去,發(fā)現(xiàn)圓有無數(shù)條半徑,而且這些半徑都一樣長
小組3: 我們組在折大小不同的圓時,發(fā)現(xiàn)大小不同的圓,半徑是不一樣長的。
生: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shù)條半徑,有無數(shù)條直徑,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對于小學生而言,好勝心、榮譽感、表現(xiàn)欲特強,他們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針對這一心理特點,課堂上我喜歡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數(shù)學知識競賽活動。
如在教學《小數(shù)退位減法》,我就巧設一個“我和姚明比身高”比賽。我問:“誰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一些喜歡籃球的學生會知道姚明的身高是2.26米。我又問:“你們各自的身高是多少?”一些學生知道自己的身高,不知道的我用米尺幫他們量。我:“姚明的身高比你的身高高多少米呢?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比一比誰說算法說得最好!”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有了問題的意識,就會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需要和強烈的內(nèi)驅(qū)力,就會試圖精確的提出問題以及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思維時,積極調(diào)動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就會養(yǎng)成好問、多聞、深問的思維品質(zhì)。
案例:有一塊長40厘米,寬20厘米的鐵皮,用它做一只深5厘米的長方體無蓋鐵皮盒。容積越大越好。
師:你如何設計?容積最大是多少?
這些“小設計師”認真思考,畫畫、算算。很快,大多數(shù)人有答案了
(40-5×2)×(20-5×2)×5=1500(立方厘米)
我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敢于挑戰(zhàn),發(fā)表獨特見解,探詢不同尋常的方法。
學生的思維馬上向深處發(fā)散,興趣倍增,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火花開始碰撞,終于,有些“小設計師”歡呼起來:“老師,我想到了!底面是正方形,它的邊長是20厘米,剩下部分也是20×20,它平分成四個長方形,每個長方形長20厘米,寬5厘米,分別作鐵盒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p>
20×20×5=2000(立方厘米)
當他把畫圖和設計方案向全班說明并展示時,我和其他學生熱烈地鼓掌!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狈彩菍W生自己能夠獨立探索的,我絕不暗示,如果學生沒有養(yǎng)成思考問題的習慣,將難以真正成為課堂學習主人。我盡可能給學生多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多一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學生真切地品嘗到獨立思考的甜頭。
總之,在教學改革中,我遵循學生“好奇”、“好動”、“好勝”、好異”、“好思”的心理特點,追求師生情感交流、思維溝通、生命對話的和諧互動境界。教學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將堅定不移地邁著教學改革的步伐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