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嫩妹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510970)
任何東西的發(fā)展,都是有起源的,在電視和電影時代還沒來臨的時候,在中國就有皮影這樣的藝術行為作為大家娛樂的媒體。
皮影戲是用蠟燭或其他光源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來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的一種行為,是一種人為的藝術形態(tài),通過光源投影生成的形象加上人的操縱完成??梢哉f是一種古老的人為影像行為藝術,也相當于那個時代的電視。這樣的方式對后來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肯特里奇的《黑色盒子》,運用了類似皮影這種方式與機械結合進行了創(chuàng)作,人們在作品的前面可以看到由碎紙投影出的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通過人物制作出動畫。走到作品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機械的運作,以及程序的安排,這是一件將人為的動作轉換成機械運作的裝置藝術品。作品的人物形象是用生活的廢紙?zhí)幚矶桑渲邪俗髡叩膭?chuàng)作思維以及作品傳達的涵義。2003年復旦大學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實現(xiàn)皮影數(shù)字化動畫《梁山伯與祝英臺》,入選siggraph2003.,賦予皮影新的生命力。皮影戲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寶貴的民間藝術,我們應該給予保護以及發(fā)展。它是以一個物理的形式利用影子在創(chuàng)作,是一種極其單純的行為,但卻產生了不簡單的效果,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留給我們的財富,它為我們創(chuàng)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與借鑒作用。
影像裝置在中國的發(fā)展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90年代初,主要是裝置藝術與觀念藝術結合,最早的藝術實踐者主要是張培力, 代表作有《30×30》,用錄像來表達他的觀念,作品通過3個小時不斷重復無意義的動作,反復地將一塊玻璃打碎、黏合,表達藝術家對現(xiàn)代主義的看法,這部片子在也被稱為中國的第一部錄像藝術,對影像藝術在中國的發(fā)展起了重大的意義。像這樣的創(chuàng)作風格,張培力還有《不確切的快感》,這件作品也是以重復一些無意義的行為來表達了自己對社會的看法。這一時期除了觀念性的裝置,還有些行為裝置錄像,比如王功新的《布魯克林的天空》,他在自己的工作室挖一個洞,然后放進一臺電視,在電視里面播放著他在紐約布魯克林拍攝的天空錄像。表現(xiàn)了在不同地方看同樣風景的不同感受,作為一個生活在中國與美國的藝術家的個人體會。由于技術的缺限,90年代早期的藝術形態(tài)主要是行為表演與影像拍攝。
90年代后期,影像裝置藝術有了很大的變化,在技術的烘托下不僅僅是影像的拍攝或行為錄像,技術的不斷完善,藝術家們開始有不同的嘗試,如馮夢波是早期的實踐者,使用電子游戲和計算機動畫為技術制作以政治圖像為主題的短片比如作品《蘋果日記》和《打虎山上》。還有朱加作品《永遠》將一臺迷你的攝像機裝在自行車的輪子上,攝像機隨著自行車的行走跟著旋轉,以旋轉的形式記錄著北京街頭。陳劭雄的《視力矯正器》他將一個完整動作分段拍攝的影像放在兩個視頻上播放,但是影像造成了一個視頻雙屏播放的錯覺。影像裝置在90年代后期,語言風格和視覺技術上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新媒體藝術。
21世紀后,中國影像藝術的發(fā)展基本是兩個方向,一個是低技術風格,以單純的拍攝,剪輯作為創(chuàng)作元素,注重表達的主題。比如徐震等人通過低技術風格來表現(xiàn)社會批評和青春藝術主題,主動地將視覺表達成仿紀實風格。另外一個是以技術作為支撐,大量的使用互動技術,游戲技術,它更加注重技術的語言與影像的實驗性。如國內的《千里江山圖》藝術互動展,用新媒體技術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結合,讓傳統(tǒng)平面作品進入三維空間,實現(xiàn)一次驚艷的視聽盛宴,讓觀眾有超乎想象的光影體驗。筆者在2017年創(chuàng)作《兩個時鐘》作品,運用影像的語言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是以互動技術作為支撐的,通過攝像頭的捕捉,讓人與作品產生互動。講述了人與時間的關系,從人剛出生,人的時間就開始了,時間因人的存在而存在,人不存在了,時間也就消失了。作品是以人作為時鐘的鐘擺,人站在特定的位置上,通過攝像頭的捕捉會投影到時鐘上,在人開始靠近時,是由虛幻的煙霧聚攏組成人的摸樣,人開始變成鐘擺,接下來開始搖擺,鐘聲隨著搖擺響起來,當人走的時候,人會被打破,煙霧會滅散如風一般消失,隱喻人的一生,表明人與時間密切的關系?!秲蓚€時鐘》的技術運用主要通過攝像頭的捕捉與觀眾產生互動,借助物理媒介驅動虛擬世界,讓觀眾的影像進入作品中,與作品產生互動?;臃绞讲皇且粋€攝像頭能夠解決的,它要通過計算機的編程把互動的人物加以設定,捕捉到的人物會根據(jù)計算機原本設定的形式像鐘擺一樣擺動起來,同時作品中的動畫也會根據(jù)人的擺動開始運行,比如煙霧的聚散,齒輪的運動。技術的發(fā)展給予我們很多的可能性,通過計算機的運用,可以創(chuàng)作出很多的藝術形式,在技術的操控下,人們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國影像裝置藝術具有中國獨特的精神文化,它吸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反映了中國現(xiàn)代的社會問題,帶給中國人思考,具有重要的價值。 近年來影像裝置在中國的發(fā)展非常快速,逐漸大眾化。如在廣州k11商城中放置了大量的影像裝置作品,吸引大量的觀眾與作品互動,讓影像裝置藝術不再只存在在博物館中,成為人人都可以參與其中,讓互動形式更加廣泛。
現(xiàn)在國內很多大學都開始開設相關數(shù)字藝術專業(yè),這預示影像裝置藝術的未來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新媒體數(shù)字與虛擬影像將成為裝置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型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