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435000)
《周禮》有言理想教育內容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后又稱之為六藝?!岸Y”“樂”乃立身之本,“射”“御”“書”“數”乃生活技能,而“書”“數”又與啟蒙教育密切相關,其中“書”是指識字與書法。
傳統(tǒng)識字與書法的啟蒙教材與基礎教科書有如下幾類,第一類,以日常生活有用的各種知識和社會行為準則為主,如《急就篇》;第二類,以音律、訓詁為目的,另教授基本歷史知識,如《千字文》;第三類教材以提高孩童文學素養(yǎng)為重點,如《太公家教》和《千家詩》;第四類教材多教誨以養(yǎng)品性,以朱熹的《小學》為代表;其實上述四類教材只是重要代表,傳統(tǒng)啟蒙教材自漢代以來,經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等朝代的發(fā)展,雖各有不同,但多以“道德”為主題,以提高文學素養(yǎng)為訓練目的。有一點相同的就是,這些內容都是當時書法名家以端莊書法抄寫的經典作品,翻刻給全國抄傳誦,少兒更是需以書法反復抄寫,直至背誦。
可見,書法教育對于少兒的啟蒙教育極具有重要性。第一,練習經典書法作品,有助于孩童了解漢字的構造及識、讀、寫,久習成誦之下,還可以提高孩童的文學修養(yǎng);第二,在老師的正確書寫方式教導下,可養(yǎng)成孩童良好的書寫習慣,使手、心、眼達到完美的結合;第三,常期的書法熏陶之下,可培養(yǎng)少兒良好的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提升自覺追求真、善、美的意識;第四,書法做為中國古人修身養(yǎng)性的必備技能,可以使少兒釋放一定的學習壓力,保持充沛的學習活力;第五,更重要的是長久臨池學書之下,利于提高孩童的耐心及注意力,形成堅毅的良好品性。
但是,當下的書法生態(tài)遇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出現了如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是當下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腦、手機等數碼科技逐漸成為交流、學習等的重要載體,以毛筆等軟筆工具為書寫載體的形式逐漸被取代;其次是現代人“心性”的變化,不論是成人還是孩童都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各種娛樂的誘惑,“心性”日漸浮躁;再次是社會要求的轉變,過去都是“學而優(yōu)則仕”,都以通過科舉考試做官為榮,而想通過科舉考試的門檻,就必須掌握良好的書寫技巧,另外文人士大夫之間的交際與雅好,都要求書法是一種“常態(tài)”;最后受全球化觀念影響,西方外來藝術的不斷涌進,觀念的更新迭送,大量光怪陸離、色彩繽紛的西方藝術作品不斷沖擊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而書法純線條、黑白色的藝術形式很難能夠吸引特別是青少年的目光,更難引起大家的興趣;還有各種各樣的其他原因綜合導致了當下書法所遭遇的困境,書法也就逐漸被束之高閣。
不僅是上述書法生態(tài)遭遇困境,當下的少兒書法教育的現狀同樣堪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第一,部分少兒的家長“揠苗助長”式的教育理念,不考慮少兒的承受能力,以至于導致部分少兒出現厭學等情況;第二,整個書法教育的功利化,一味地以考試、考級和參賽為目的,只求短期出現較好的效果,而忽視少兒的基礎訓練和興趣培養(yǎng);第三,書法教師隊伍的參差不齊,大多只是單一的技法訓練;第四,藝術氛圍不夠濃厚,不能激發(fā)少兒的學習熱情。
針對上述少兒書法教育的問題,筆者認為應以培養(yǎng)少兒書法學習的興趣為主。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培養(yǎng)和激發(fā)少兒的學習興趣是極其重要的,這也就正是“寓教于樂”的核心所在。
“寓教于樂”這一觀點最早見于古羅馬詩人賀拉斯《詩藝》中“詩人的愿望應該是給人善處和樂趣,他寫的東西應該給人以快感,同時對生活有幫助……寓教于樂,既勸諭讀者,又使他喜愛,才能符合眾望?!辟R拉斯認為詩的創(chuàng)作要將教益功能和娛樂功能結合在一起。“寓教于樂”對傳統(tǒng)呆板單一的書法教學的轉變,還有少兒的生理、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做為支撐。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處于兒童階段的手部骨骼還沒有完全成熟,手、腕、臂還不夠協(xié)調,不能進行大幅度的波動,當然也就不能夠常時間的保持書寫狀態(tài),所以兒童的生理基礎決定了書法教育沒有“速成”;從心理的發(fā)展上來看,該兒童階段大致處于繪畫發(fā)展分期里的符號期,該時期的特點是造型概念化,重過程輕結果等特點。這時期少兒的性子還不太能夠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而且,該時期少兒對老師示范的步驟也不能夠很好的分解和消化。所以該時期兒童的心理發(fā)展也決定了書法教育不能“速成”。
為適應當下不同年齡孩子的生理、心理的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孩子長久的興趣和熱情,下面對少兒“寓教于樂”書法教育的有幾點建議:第一,少兒書法教育應以培養(yǎng)兒童良好書寫習慣和書寫興趣為主,一開始不宜太過要求形體結構的準確,可以允許其有少許的偏差,側重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第二,在具體教育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少兒作品中的美,發(fā)掘少兒的個性化作品;第三,引導少兒樹立良好的藝術審美觀,適當講授關于“美”這方面的知識,以良好范本或示范作品給學生以學習榜樣。第四,運用現代先進多媒體手段,拓展少兒的知識面??刹捎靡曨l、圖片等多方面結合的方式為孩童拓寬眼界,營造一個良好的藝術學習氛圍。
那么在“寓教于樂”少兒書法教育的理念下,可以再繼續(xù)探討一下書法教學的具體步驟:第一,在熟悉書法用具等材料的屬性后,首先掌握執(zhí)筆之法,進而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使手、腕、臂相結會,逐漸揮灑自如;第二,選定經典碑帖,先進行讀帖,鍛煉少兒的觀察字形、結構能力,體會古人的用筆、章法、布局等,不宜急于書寫,古人有言“貼貴熟讀,不貴生臨,心得奇妙,筆始入神”;第三,開始摹寫,用較薄的白色宣紙覆蓋在原貼上進行勾摹,這有利于掌握該字帖的框架結構及其大小、粗細和位置;第四,開始對臨,姜夔又稱“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失古人筆意?!笨梢娔c臨書各有其優(yōu)缺點,所以在摹書有一定基礎后,便可進行觀察臨寫,以體會古人筆法筆意,特別是筆畫映帶之間的關系。在臨帖的時候,需時刻與原帖進行對照,觀察筆畫的長短、粗細、整個字的形態(tài);第五,可通過背臨的方式來驗證掌握字帖的程度,在紙面上書寫腦海內的記憶形態(tài),然后如臨帖那樣對照改進;第六,在不斷臨帖和背臨一段時間后,可開始半臨半創(chuàng),也就是常說的“集字創(chuàng)作”,這是一個由臨到創(chuàng)的必經步驟,可先在字帖上找到某個字,然后進行排列組合,適當改變單字大小以適宜全篇布局;第七,有了臨創(chuàng)基礎之后,就可以嘗試創(chuàng)作。雖然這時的技法算得到初步的解決,但深層次的的理論學習隨之而來,古往今來的成名大家莫不是熟曉各式理論,要逐漸提高審美情調,為更好的創(chuàng)作打下理論基礎。
上述書法教學的步驟只是教學的一些參考,可以根據不同的具體情況進行一些變通,但“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一定要貫穿始終?!霸⒔逃跇贰钡暮诵脑谟诮處煿ぷ髡摺皹方獭?、引導孩童“樂學”,特別是在藝術學科的教學實踐中?!皹贰钡姆諊菢O其重要的,它的重要性不僅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更體現在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和全面發(fā)展之上,同時也是教師幸福感的源泉。但不論是何理論都有其兩面性,也需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寓教于樂”,防止其過度極端化,而使“樂”發(fā)展為“享樂”。所以,“寓教于樂”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挑戰(zhàn),將“教”與“樂”有機的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綜上,當下的書法生態(tài)和書法教育雖遭遇較多困境,但這不是退縮和守舊的理由,以少兒書業(yè)學習興趣為著力點,進而拓展到其他方面,使其能全面發(fā)展。因此,“寓教于樂”的書法教育理念如何更好地去實踐是書法教育工作者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