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收
【摘要】薄弱初中學生學習基礎差,老師難教,學生難學。以學定教,小口咀嚼,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是打破困局的可行之路?!暗推瘘c、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強矯正”,是小口咀嚼法必須遵守的準則。改革教學管理和評價機制,打破“學期”“學年”的限制,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是小口咀嚼法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薄弱學校實效課堂小口咀嚼法
一、開展讀書活動,轉(zhuǎn)變教育教學理念
針對學校教學實際,利用“教科研活動月”和“校本研修活動月”的契機,開展讀書活動。通過閱讀教育教學專著,組織開展教師讀書論壇、撰寫讀書筆記和教育教學隨筆等,開闊視野,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逐漸在教師心中樹立了“以學為中心”和“以學定教”的教育教學理念。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根源:教與學不匹配!
二、立足教學實際,打造實效課堂
根據(jù)學情,重新審視教師的教學行為。不難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教師的教學立足點是“以案定教”和“以教定教”。在教學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忽視學生的學習基礎、情感和生命發(fā)展,對他們的接受水平和領悟力,考慮不足。忙著灌輸知識、傳授方法,全然不考慮學生喜歡不喜歡、接受不接受。學生被教師灌輸?shù)奶嘀R弄得不知所措,無法在課堂上體會到成功的愉悅,而教師卻主觀臆斷地認為學生不思進取、懈怠懶惰。這樣的教學理念直接導致: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成績很殘酷。
科學診斷,對癥下藥。在“以學為中心”和“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學校進行了積極、大膽的探索。找到了一種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方法——“小口咀嚼法”。所謂“小口咀嚼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容易理解消化,將教學內(nèi)容分解成很多很小的部分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一個個小的部分中不斷取得小小的成功,逐步積累成就感。
三、改革教學管理和評價機制,為“實效課堂”保駕護航
(一)樹立正確的教材觀,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在“以學定教”的理念下,教師完全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恼虾腿∩幔尳滩摹盀槲宜谩?。這樣一來,教師就不再受教材的束縛,而是把教材看作“活本”,是和鮮活生活相聯(lián)系的、可以再開發(fā)的一種課程資源。教的內(nèi)容不囿于教材,而是基于人的發(fā)展的需要。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參與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因而,“自主建構(gòu)”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二)打破“學期”“學年”的限制,重新安排教學進度
為了保證“小口咀嚼法”順利實施,學校打破“學期”“學年”的限制,在整個初中階段——三年的大時間概念下,重新規(guī)劃教學進度。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以學生“學會”為前提,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扎穩(wěn)打,不趕課,不過多地為完成教學進度所困擾,著力打造“實效”課堂。
(三)改革考評方式
1.正確對待考試??荚嚨哪康氖菫榱俗寣W生保持住學習的興趣,認識自我,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打下較堅實的基礎。事實證明,學生一旦在考試中獲得了“高分”,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內(nèi)心體驗。這種內(nèi)心體驗是學習的效能感、成就感、自豪感、自信心。一旦消除了對學習的恐懼心理或不安全感,他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同時也會愿意接受老師的批評與指導,積極配合老師的各種教學活動,學習的興趣也會提高。
2.改革試卷設計?!胺謹?shù)”是學生的“命根”。通過滿足學生的“高分心理需求”來激勵學生。
(1)學什么,考什么??荚噧?nèi)容要緊緊圍繞教學內(nèi)容,突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察。教師在設計試題時不和學生“捉迷藏”、出偏題、怪題去難為學生。過去教師喜歡用買來的現(xiàn)成的單元試卷進行考試,這樣的試卷缺乏針對性,給人一種所考非所學的感覺,挫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2)降低考試難度。考試的目的決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還沒有學會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白已經(jīng)學會了什么。難度大的試題份額要控制在百分之十五以下,學生一旦感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試題都會做,他就會對自己的學習效果產(chǎn)生認同感,對考試的焦慮和恐懼感就會大大降低。他就會積極主動地挑戰(zhàn)難題,去爭取更大的勝利,往往這時候會產(chǎn)生“奇跡”。
(3)巧設分值。把學生容易做對的題,設定的分值高一些,降低難題的分值,以確保學習較差的學生也能獲得不至于令他們尷尬、氣餒的分數(shù)。
教育教學的改革和探索永遠在路上,實效課堂的實踐與探索為學校帶來了蓬勃生機和活力。近年來,學校先后獲得了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平頂山市文明學校和衛(wèi)東區(qū)教育教學質(zhì)量綜合評估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二十四中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安奈特·布魯肖.從優(yōu)秀教師到卓越教師[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
[2]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