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知草
摘 要:在我國浩瀚的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民族不停地發(fā)展演變著,而證明民族生活不斷向前進化的主要特征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傳承的最好證明?;鶎游幕^的存在,是一種在最大程度上保護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力機構,文章研究基層文化館在保護傳承當地“非遺”工作中的功能與作用,進一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所在。
關鍵詞:基層文化館;保護傳承;當地非遺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保護與傳承的過程中,秉持“保護第一、搶救為主”的原則,基層文化館亦起到了全方位保護管理作用。
1 基層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優(yōu)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群眾在長久的社會基層生活中形成的無形遺產,呈現出極其明顯的民族時代特征,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不同,它具有更豐富的內涵、更多元的文化。不過就目前來看“非遺”在保護發(fā)展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阻礙,為了改善現狀,基層文化館應運而生,且在我國的各類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護航下,對維護發(fā)展、保障運行、引導輿論方面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鶎游幕^對“非遺”項目的搜集整理、研究探索等各項工作及各類申請保護也加劇了區(qū)域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認知。
2 基層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措施
強化協(xié)同管理職能:與相關機構通力合作是基層文化館保護“非遺”數據資料的有效前提,以現有的“非遺”保護工作系統(tǒng)為前提,制定具有當地特色的“非遺”保護傳承方案,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切實需要的地方,切中要點才能有效推廣人才隊伍建設,從而進一步提升“非遺”意識[1]。除此以外,基層文化館可與相關機構合作,增強對瀕臨滅絕的“非遺”進行保護,并且不定期監(jiān)督,對損害“非遺”的人員要嚴厲懲處,絕不姑息,從源頭保證“非遺”保護工作的順利實施。
明確技術傳承:技術管理是基層文化館在“非遺”傳承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各地的文化館可對內部工作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培訓,增強基層文化館上、下的工作能力與業(yè)務水平,從而進一步達到“非遺”的保護需求。在傳承、保護現存技藝的基礎上,結合“非遺”保護制度,培養(yǎng)各地群眾對非物質文化技藝的學習興趣,保障傳承效果。
文化保護傳播:“非遺”工作的重點是傳承保護民族、民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基層文化傳承者則是此類工作的主要執(zhí)行單位。通?!胺沁z”傳承人都擁有靈敏、活躍的思維,他們敢于在傳承的同時結合實際展開創(chuàng)新,由此可知,人力在信息承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亦為“非遺”的傳遞形成了有效渠道[2]。此外基層文化館亦可通過專題講座、形式演出、復原展覽、百家論壇等模式為“非遺”展開普及宣傳。
重視傳承人才的培養(yǎng):傳承人才的培養(yǎng)亦是將“非遺”發(fā)揚光大的一種有效途徑,其中以青少年群體為佳,青少年的年齡較小,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青少年作為我國未來的新生力量,加強對他們的培養(yǎng),是傳承“非遺”的最佳選擇。
3 結語
綜上所述,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社會與人類發(fā)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基層文化館亦是充分保護非物質遺產的有力保障?!?/p>
參考文獻
[1]萬寧.喧囂下的務實主義——將文化館打造為非遺保護區(qū)域性綜合服務平臺[J].中國民族博覽,2017(1):66-67.
[2]徐新榮.淺論文化館職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應發(fā)揮的作用[J].教育現代化,201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