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結 天津第三中心醫(yī)院 (天津 300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討分析抗核抗體(ANA)檢測對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9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包括34例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患者、2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和27例原發(fā)性硬化膽管炎(PSC)患者,34例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以及40例體檢健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研究對象分別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和免疫印跡法進行抗核抗體檢測,檢測結果分別記為PBC組、AIH組、PSC組、HBV組和對照組,觀察每組患者的抗核抗體(ANA)檢出率。結果:PBC組的ANA檢出率為85.3%,AIH組的ANA檢出率為72.4%,PSC組的ANA檢出率為40.7%,HBV組的ANA檢出率為11.8%,對照組的ANA檢出率為2.5%,各組與對照組的ANA陽性檢出率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臨床采用抗核抗體檢測可以有效幫助疾病的診斷,提高診斷準確率,對于后續(xù)疾病的治療具有積極的意義。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臨床常見的肝膽類疾病,其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系統(tǒng)功能紊亂進而導致肝臟感染或者肝細胞以及膽管等損失引起[1-3]。臨床上將自身免疫性肝病細分為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發(fā)性硬化膽管炎三種[4]。自身免疫性肝病由于其病因復雜、組織變化存在交叉等為臨床診斷帶來了困難,不利于后續(xù)疾病的治療[5-8]。為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臨床診斷,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本文以本院收治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抗核抗體檢測對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的臨床價值。
本文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9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包括34例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患者、2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和27例原發(fā)性硬化膽管炎(PSC)患者,34例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以及40例體檢健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依據(jù)美國肝臟學會標準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經對比分析,各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信息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以比較。所有研究對象均對本次研究知情。
對所有研究對象分別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和免疫印跡法進行抗核抗體檢測。取晨起空腹靜脈血2mL,采用離心機進行血清分離,然后采用歐蒙公司生產的試劑開展間接免疫熒光法和免疫印跡法抗核抗體檢測。
本文選取各組研究對象的ANA陽性檢出率作為評價指標。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百分數(shù)形式表示每組研究對象的ANA陽性檢出率,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統(tǒng)計每組研究對象的ANA陽性檢出率進行對比分析,見表1。結果顯示PBC組的ANA檢出率為85.3%,AIH組的ANA檢出率為72.4%,PSC組的ANA檢出率為40.7%,HBV組的ANA檢出率為11.8%,對照組的ANA檢出率為2.5%,各組與對照組的ANA陽性檢出率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肝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提高慢性肝病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對于后續(xù)治療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隨著醫(yī)療檢測技術的發(fā)展,自身抗體檢測技術目前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9,10]。為了分析其中抗核抗體檢測技術在臨床自身免疫性肝病檢測中的應用價值,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患者,分別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和免疫印跡法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對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臨床采用自身抗體檢測可以有效幫助疾病的診斷,提高診斷準確率,對于后續(xù)疾病的治療具有積極的意義。
表1. 每組研究對象的ANA陽性檢出率對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