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月20日文章,原題:中國的互聯網與眾不同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擁有這么多的網絡人口,他們也通常比其他國家的網友更加頻繁地使用互聯網——但他們與歐洲的網友完全不同。
中國互聯網用戶生活在與我們不同的世界。外國的世界由臉書、Youtube和谷歌組成。但中國卻不同:沒有臉書,中國有微信;沒有推特,中國有微博。社交媒體在中國無處不在,數據顯示,中國社交媒體擁有多達10億用戶。
就說微信吧,它就像“中國制造”的“數字瑞士軍刀”。從聊天到支付旅行款項等日常生活事宜,幾乎都可以通過它完成。擁有超過2億用戶的拼多多可以通過團購購買打折食品,西方有誰知道?此外,在擁有1.26億用戶的視頻播放平臺愛奇藝,人們可以對內容進行分享和評論。
再說流媒體,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那樣追捧流媒體,但它們與奈飛不同。根據中國網絡視聽節(jié)目服務協(xié)會(CNSA)的數據,截至去年年中,中國視頻和音頻文件播放與傳輸程序吸引超過6億用戶。CNSA估計去年中國流媒體市場規(guī)模約為120億元,比上年增長 106%。
更大的則是直播市場,即視頻圖像的實時傳輸。例如,直播應用程序陌陌擁有1億用戶,主要是熟人之間的互動直播。但是,中國還有億萬人觀看陌生人的直播——網紅們的一舉一動在智能手機屏幕上被許多人觀看。這與整個歐洲國家的人口相當,這是一種“中國現象”。直播甚至會使該國的不平等程度不斷縮小。在偏遠地區(qū),教室里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坐在教師面前,來自城市學校的現場直播課程有時會傳到千里之外的山區(qū)小學?;ヂ摼W巨頭阿里巴巴希望幫助貧困地區(qū)農民通過網絡直播銷售更多農產品。
中國互聯網產業(yè)還有三個字母:BAT。這代表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的首字母。盡管與大約20歲的硅谷巨頭相比,它們仍然相對年輕,但在快速發(fā)展的中國互聯網浪潮中,沒有人可以忽視它們?!?/p>
(作者亨德里克·安肯布蘭特,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