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長宗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陶瓷美術學院,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403)
藝術,伴隨人類文明進程在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每一種藝術形式都在不斷更迭、變化與發(fā)展,正如著名藝術家陳丹青所言:“不管是中國的還是世界的藝術史都是一場大規(guī)模的淘汰史”,這話不僅蘊含有著接近常規(guī)的“進化論”,還有對藝術世界觀的總結與蠡測。
景德鎮(zhèn)的四大名瓷——青花、粉彩、玲瓏和顏色釉早已聲名遐邇,有著成熟至臻的技藝流程和由來已久的歷史評價。翻開景德鎮(zhèn)的陶瓷歷史,就是寫滿故事的四大名瓷史。景德鎮(zhèn)陶瓷的傳承與發(fā)展,不是孤島式的自我蔓延和野蠻生長,而是“匠從八方來”共同推動陶瓷制造業(yè)向前發(fā)展,所形成的寬容、自由的藝術發(fā)展空間,使得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從固有的“四大名瓷”向其它方向進行拓展,并與其它藝術形式如油畫、版畫、年華、剪紙、巖畫、書法等進行有機的融合,衍生出新的藝術形式,形成新的藝術審美。
不同藝術形式之間要進行融合,首先就需要找到這兩者或多者藝術形式之間的聯(lián)系,否則只會生搬硬套,給人一種矯揉造作的感覺。陶瓷繪畫與油畫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些聯(lián)系不僅包括畫面構成的角度相契合,還有兩者在視覺效應與文化信息之間的關聯(lián),譬如,陶瓷繪畫講究的意境營造和油畫創(chuàng)作的意象審美是相通的,就像是對藝術的“DNA”進行解碼,那些承載信息的元素組成幾乎是一致的。
佛語有云:“一滴水里可以出世界”,給人對佛義的尊崇與虔誠,這是一種心靈的震撼。如果一件絲縷畢現的陶瓷油畫作品呈現在人的眼前,同樣會給人視覺的震撼。這就是油畫表現技法中的具象對陶瓷藝術作品增強視覺震撼感的效果。
中國當代超寫實主義油畫最具代表性的畫家冷軍在超寫實油畫創(chuàng)作方面可謂獨樹一幟,以獨到的構思和非凡的藝術功底創(chuàng)作了許多震撼世人的杰作,如他2007年創(chuàng)作的超寫實油畫《小唐》,作品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感,層層油彩涂抹的是切入肌膚的細膩感和可見可觸的真實感。這種超寫實油畫的風格,以具象之魅力傳達了藝術作品的深層次思考,油畫《小唐》從人物形象的優(yōu)雅到現代社會中日益缺乏的健康、向上的藝術張力以及對生命價值觀的冷峻、嚴肅思考,也表現了作者與觀者之間的心靈交流,它在呼喚人們內心深處的純真與善美。近年來,景德鎮(zhèn)從事陶瓷油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也并非小眾,他們的作品寫實,畫面逼真、栩栩如生,成為陶瓷繪畫藝術百花園中一朵惹人眼球的“奇葩”。
“意象”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古籍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中,“窺意象而運斤”一語。意象就是藝術家心中的物象?!拔铩笔莻€外延極廣的概念。除了詩人的“我”而外,天地間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廳臺樓閣等等——在特定情況下還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詩人張孝祥的話來概括,即“萬象皆賓客”。因此,在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中,會有“物我兩忘”的表述,形容藝術家化身至畫中。
陶瓷藝術家借助油畫表現技法中的意象提升瓷畫的唯美印象。陶瓷藝術家的每一次創(chuàng)作,都是一場心靈奔向美的旅行,這場無所動靜卻又波瀾壯闊的旅行充滿了有意識與無意識將藝術家本人的心緒化作點劃、刮擦、涂染和筆觸行走的痕跡肌理。
油畫中的意象之美給人最直接的體悟就是它給人們的大腦深深地烙下了一個“意境”。何為意境?意境就是能夠表現人們喜怒哀樂種種情感色彩的環(huán)境氛圍,比如兒歌中所唱“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著小書包?”,這種就能反映或者烘托人物高興、喜悅、興奮等心情的意境。
陶瓷油畫通過適當地營造意境,與觀者的心緒實現有效的交流與互動,產生較為唯美的印象,是陶瓷藝術家通過油畫表現技法,強化陶瓷藝術作品自我表達的一個重要手段。著名陶瓷藝術鑒賞家馬未都曾說過“好的作品會說話”,其實,油畫表現技法運用于陶瓷裝飾上,首先就是要將這種技法形成一種“藝術語言”,再用這種“藝術語言”說出藝術家的內心,即給觀者營造一定的意境。
油畫與瓷畫之美,主要都是色彩之美,而色彩之美,主要取決于對色調的把控能力,由于眼睛對畫面的最先攝取的信息就是色彩,因此色彩在形式上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自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抽象油畫逐漸成為西方畫派的主流,抽象油畫具有色澤鮮明、色域寬闊、表現力強等特點。陶瓷藝術家借助油畫表現技法中的抽象拓寬了瓷畫的想象空間。
上世紀80年代初的抽象繪畫大多以一種精神價值的意義出現,當時人們視之為前衛(wèi)的反叛性,似乎與我國的漫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然而,油畫表現技法中的抽象往往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增添了油畫技法在陶瓷裝飾上的魅力。當今瓷壇,一些抽象潑墨彩所表現的藝術張力絕非其它陶瓷繪畫所能及的。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油畫是采用油性液體等調和顏料,以亞麻布、紙板或木板等為載體進行的繪畫創(chuàng)作形式。這些材料大多易燃、易腐,不易長久保存。油畫表現技法在陶瓷裝飾上的運用所形成的陶瓷油畫作品需經高溫燒制,可以長久保存。
創(chuàng)新油畫表現載體的意義遠不止于易保存,還在于:陶瓷作為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和偉大發(fā)明,運用陶瓷載體繪制油畫,起源于西方國家的油畫自然具有了中華民族的地域屬性。
創(chuàng)新油畫表現載體,實現油畫的藝術審美通過陶瓷這一載體實現展示、傳播,將拓展油畫藝術的視域范圍,對兩種藝術形式起到相輔相成、共融共通的作用。
油畫表現技法運用于陶瓷裝飾藝術方面,產生出陶瓷油畫這種陶瓷藝術作品。從本質而言,陶瓷油畫依然屬于陶瓷繪畫或陶瓷美術范疇,因此,可以說是“油畫藝術讓陶瓷繪畫更美好”,也是當前時代發(fā)展變化的大背景下進行陶瓷裝飾藝術創(chuàng)新變革的一大舉措。
第一,拓寬了陶瓷藝術裝飾題材。陶瓷油畫相比傳統(tǒng)陶瓷繪畫而言,它有更多的入畫題材。雖然陶瓷藝術具有泥性美、材質美、色彩美、繪畫美等審美要素,但是傳統(tǒng)陶瓷繪畫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一些對光影效果鮮明的題材,傳統(tǒng)陶瓷繪畫就很難表現到位。而將油畫繪畫技法運用于陶瓷繪畫方面,就突破了這些局限性,許多經典的油畫作品已經在陶瓷材質上成功呈現了,油畫“依靠顏料的遮蓋力和透明性充分地表現描繪對象”的藝術原理也在陶瓷繪畫上得以運用,陶瓷油畫色彩豐富,立體質感強,甚至可產生與傳統(tǒng)油畫相媲美的藝術效果。
第二,豐富了陶瓷藝術裝飾技法。無論青花、粉彩、古彩、新彩還是顏色釉,它存在的價值在于裝飾陶瓷,使其更有美感。油畫表現技法在陶瓷裝飾藝術上的成功運用,將為陶瓷藝術裝飾技法“又添一丁”。盡管目前陶瓷藝術領域并未將陶瓷油畫單獨作為陶瓷裝飾技法加以研究,也尚未得到相應的重視,但依然不影響油畫表現技法運用于陶瓷裝飾藝術上。同時,對于陶瓷藝術家而言,把目光轉向其它藝術門類,并從中汲取藝術養(yǎng)料,博采眾長,實現自身的新突破,也不失為當前陶瓷藝術繁榮與發(fā)展進程中的一個好思路。
一門藝術與另一門藝術的融合,必將產生新的藝術語言,新產生的藝術語言將起到詮釋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作品中的藝術審美、精神內涵等重要作用。因此,油畫表現技法運用于陶瓷裝飾藝術上的創(chuàng)新意義還在于它對陶瓷裝飾藝術語言有著重要的創(chuàng)新意義。比如在油畫領域的藝術語言有“古典主義”、印象派、后印象派、野獸派、象征主義、抽象派、超現實主義等,對于陶瓷油畫而言,如果對油畫的基本屬性和它本身的藝術語言都不熟悉,就更不要談什么兩者的融合了。
縱觀陶瓷藝術與其他藝術行書、如版畫、國畫等融合的先例來看,兩門藝術的融合并不意味著新的藝術形式去替代之前的藝術,相反地,兩種藝術形式的交融,將促進原本藝術形式的繁榮與進步,并以新的藝術語言讓這些藝術形式得到更加廣泛的認同和運用。
通過對油畫表現技法中的具象增強了瓷畫的視覺震撼、油畫表現技法中的意象提升了瓷畫的唯美印象、油畫表現技法中的抽象拓寬了瓷畫的想象空間進行分析,闡述了油畫表現技法與陶瓷裝飾藝術融合的創(chuàng)新意義。以象出境,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重要思想,圍繞這種美學思想,陶瓷藝術家把具象、意象,抽象有機地、系統(tǒng)地、生動地交織融合在一起,組合成一個極具感染力、震撼力和想象空間的藝術構件。筆者認為,象是存在于人人內心的,而境則需要通過思想、思辨結合自身的經歷、閱歷和體悟方能作出行云流水般的傾訴與表達。陶瓷油畫恰是充滿獨特藝術境界的優(yōu)秀陶瓷藝術審美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