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月河小學教育集團 胡 菁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fā)《關(guān)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要求各個學科都把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小學英語也是一樣。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小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其中,語言能力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口頭和書面語篇所表達的意義。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理解書面語篇所表達的意義,也就是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本文將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出發(fā),討論小學英語閱讀課上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而采取的閱讀教學策略。
對于小學生而言,進行英語閱讀訓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閱讀速度、擴大英語詞匯量以及發(fā)展實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語言知識,包括詞匯、語法、句式等,訓練語言技巧和實踐能力。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應該是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教師應首先搞清楚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詞匯量是閱讀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巨大的作用。詞匯量也是信息的基石。如果學生不能理解文本中大多數(shù)單詞的含義,閱讀理解也就無從談起。對學生而言,特別是對于中國學生而言,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單詞的記憶也是一大難題。學生通常只能通過一遍又一遍地抄寫或默寫來達到記憶的目的。機械記憶的不足之處在于學生維持記憶的時間較短,詞匯量的積累過程比較緩慢。如果學生一遇到新的單詞就去查字典,問教師的話,又會打斷閱讀的連續(xù)過程,造成思路的中斷。因此,詞匯量是影響小學閱讀能力的一個主要障礙。與詞匯量的匱乏對閱讀造成的障礙相比,語法是另一個重要的閱讀障礙。雖然在小學階段我們并不強調(diào)語法知識的教學,但是語法仍然是英語閱讀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語法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獨特的語法,英語也是一樣。如果不考慮語法,僅考慮單詞重疊所構(gòu)成的句子含義,就會產(chǎn)生歧義。比如,“I am reading books.”和“I read books.”兩個句子,僅僅從“read”的含義看,兩個句子都是“我看書”的意思。但是,“reading”表示的是看書這個動作正在發(fā)生,“read”則表示看書這個動作是客觀存在、經(jīng)常發(fā)生的。如果第二個句子還有表示時間的單詞,如“yesterday,last weekend”等,“read”就表示這個動作已經(jīng)發(fā)生,而且讀音也發(fā)生了變化。大多數(shù)小學生對書本上的內(nèi)容掌握得比較熟練,但如果把相同的語法點放到另外的上下文情境中,他們理解起來就有難度。
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文本雖然短,但是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來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有些學生習慣一邊看,一邊用嘴輕聲地念出來,或者用手指逐字逐句地讀。這些“小動作”都會在無形中降低學生的閱讀速度。因此,教師在閱讀課堂教學中也需要注意隨時糾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不良習慣。
對任何語言的理解都離不開學習者的生活環(huán)境,也就是文化背景。對小學生而言,英語閱讀中有關(guān)外國風土人情、地理歷史、風俗習慣等內(nèi)容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閱讀障礙。有時候,學生能夠理解句子中每個單詞的含義,但就是無法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含義。很多學生無法意識到背景信息的重要性,也就無法理解文本的真實含義。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隨時滲透有關(guān)文化背景的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
詞匯量不足通常是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如果文本中的陌生詞匯過多,學生就會失去閱讀興趣,甚至放棄閱讀。很多學生認為,單詞的記憶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實際上,如果采取了正確的方法,就能極大地提升他們的詞匯量,在閱讀中獲得自信。作為教師,我們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在PEP 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nèi)容涉及語音教學,通過了解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學生就可以拼讀出很多新單詞。如果把這些新單詞放到新奇有趣的故事中,學生會更樂意去讀、去學、去記憶新單詞。隨著這些詞匯的不斷重復,學生的單詞量也就增加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通過多種途徑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首先,教師要注意提供符合小學生實際水平和興趣的閱讀材料。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材料可以是日常生活情景、幽默故事、文化背景知識、童話語言等。除了激發(fā)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效率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首先,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默讀的習慣。研究證明,默讀不僅不會干擾他人,還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閱讀速度。對此,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文本上,糾正出聲讀、用手指著文本讀等影響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的習慣。其次,培養(yǎng)學生猜單詞的能力。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不借助字典、不向教師提問的情況下,依據(jù)上下文中的其他信息,運用聯(lián)想、推斷等辦法,猜測出詞意。這樣的猜詞活動與傳統(tǒng)的教師單向傳授單詞的方式不同,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動腦的能力,又能夠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為自己猜對了詞意而驕傲,從而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文學藝術(shù)、價值觀念等。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于其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意識。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不僅需要一定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例如,在PEP4 Unit 4 Weather 這個單元中,就出現(xiàn)了“London,Sydney,Moscow”等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對于課外知識不豐富的學生而言,就會對本單元的學習造成一定干擾。而對于原本就知道這些城市,了解這些城市天氣特征的學生而言,本單元的學習就會更加順利。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更加側(cè)重的是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如了解英語國家的首都和國旗,重要的標志性建筑物,了解重要的節(jié)假日等。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滲透這些背景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反復、積累的過程。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應該在平時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供一定的閱讀技巧、教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滲透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等手段,讓學生體驗到英語閱讀中的樂趣,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