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七里湯小學 黃曉燕
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討論研究,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小學英語是一門要求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學科,教師通過信息化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夯實學生的基礎,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學生提高在課堂上的閱讀效率。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化技術不斷在滲透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全新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在比較有趣的環(huán)境中進行英語閱讀,通過不同的英語情景喜歡上英語閱讀,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效率。
以What time does your school start?這一課為例,教師在講解這一課時,可以先做一個導入,在課件的前兩頁可以先插入幾張表示時間的圖畫,讓學生回答分別是什么時間。教師在插入時間的圖畫時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流行或者典型的時間圖畫,通過各種有趣的時間圖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導入本課之后,教師就可以展示第二部分的文本圖畫,通過文中的“Look,It’s nine o’clock.Amy and Lingling are still talking.What will they talk?Let’s watch and choose.”引出school timetable 和weekend timetable 這兩個概念,然后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時間安排,由于是主動表達,學生在發(fā)言上會比較積極。通過播放多媒體,教師用鮮艷的色彩和視覺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通過自主表達和討論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英語閱讀中,從而達到學生在課堂上高效閱讀的目標。
學生的閱讀水平是建立在學生的詞匯量基礎上的,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基礎水平。由于基礎水平各有差異,學生在課堂閱讀時的表現(xiàn)也就各有優(yōu)劣,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學生在課下的練習,使學生能夠不斷補足學習中的差距,提高課堂閱讀效率。
以“before”為例,教師在課堂中講解“before”的用法,before 是“在……之前”的意思,空間和時間上都可以運用“before”這個詞,before 可以做名詞、介詞、副詞、形容詞。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完before 的各種用法之后,就要加強學生的課后練習。課后練習不僅是為了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也是查漏補缺,教師通過課后練習,可以更加了解學生課堂吸收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從而調整教學進度。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深刻地掌握課堂上講的詞匯或者知識點,為學生的課堂閱讀奠基。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時候因為短文比較枯燥,學生的閱讀效率就會變得低下,因此一些閱讀中的小技巧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教師通過給學生講解閱讀技巧,使學生提高閱讀效率,即使面對比較枯燥的短文,也能夠迅速高效地完成閱讀;另外,規(guī)范閱讀習慣可以使學生能夠持續(xù)不斷地閱讀,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的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像平時學生在做課后閱讀練習時,教師就要強調字典的作用,遇到陌生的詞匯時學生應該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通過查字典了解詞匯的意思,然后通過筆記鞏固新詞的運用。這樣的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詞匯量,還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另外,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在做閱讀時要學會緊扣題眼、抓住題干,有針對性地閱讀短文,尋找答案。教師通過給學生講解閱讀的一些技巧,使學生在閱讀時可以非常流利,降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枯燥感。學生在閱讀中不斷規(guī)范自己的閱讀習慣,靈活運用閱讀技巧,即使在課堂上也能迅速地抓住重點,不斷提高閱讀水平和課堂的吸收能力,從而刺激學生的活躍度,達到課堂高效閱讀的目標。總之,教師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參與到整個閱讀環(huán)境中。學生通過對閱讀技巧的把握和運用,提高在課堂閱讀中的效率,從而喜歡上英語閱讀。通過學生與教師雙方的努力,形成良好的循環(huán),促進雙方的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