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中學 李文琦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深化,初中語文教育也在向高效化發(fā)展,情景教學作為一種人性化、創(chuàng)新化的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受到大面積推廣。閱讀課程是初中生學習語言、提升閱讀能力的基本課程,學校開設閱讀課的目的也在于強化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語言理解能力。為了增強初中生閱讀教學效果,盡可能培養(yǎng)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并使其保持終生閱讀習慣,就需要充分發(fā)揮情景教學的作用,不斷深化對學生的學習引導。
既然情景教學正日益受到學術界和教育界的推崇,那么,到底什么是情景教學呢?所謂情景教學法,就是指教師在初中生閱讀教學中,有意構建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敘事場景,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場景、積極思考,以更主動的態(tài)度、更正面的情緒、更高效地理解學習教材中的知識,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初中生語文閱讀情境教學法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盡可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在閱讀中保持高度的主觀能動性,愿意進行交流研討、深入思考,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閱讀興趣。在情景教學中,學生的體驗與表達并行,大小腦同時活躍,這有助于挖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初中生語文閱讀情境教學具有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不具備的人文性、主動性,因此具備更多的高效性和更強的可操作性。
初中生語文閱讀教學強調情感體驗,很多課文需要初中生調動想象與聯(lián)想,才能理解其主題與內涵,對于一些特定的課文,學生如果只憑單純想象,理解起來十分困難。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作為魯迅先生的作品,往往不易理解,雖然文章內容生動形象,但是今天的初中生成長在城市的高樓大廈中,缺乏在菜園、野地玩耍的經歷,雖然會因文字內容產生聯(lián)想,但想象終究只是想象。有條件的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出課堂,帶到“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之下,身臨其境,充分體驗魯迅記憶中百草園的樣子,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在課桌上也刻下一個“早”字,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外內容,提升閱讀學習效果。
初中生缺乏豐富的人生閱歷,在閱讀時往往做不到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以加深其對人物的體會,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為例,“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對于這樣深刻的人生道理,一般初中生很難理解,教師可以讓幾個學生以表演的形式將一個父親指導孩子爬下懸崖的故事演繹出來,讓其中一個學生想象自己身下是“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許多凸出來的巖石”,每踏錯一步就有失足跌落的危險,學生一定會對主人公當時的心境、語言進行認真思考、體認,這樣就更易于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意涵,有助于其閱讀能力的提升。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所選內容多元,類型多樣,對缺乏社會經驗、認知能力有限的初中生來說,很多題材可能都聞所未聞、前所未見,這就容易導致其出現(xiàn)思想上的困難和學習上的局限。而通過用實物背景鋪設的情景教學,可以輔助學生理解,加強學生對課文的記憶。例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渡荊門送別》,很少有初中生去過湖北的荊門山,因此對詩中的“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理解比較空洞,更別提領略詩中遼闊高遠的意境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以視頻、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示“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告訴學生這就是一千年前李白看到的場景,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使其更好地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的閱讀應該回歸實踐,并通過實踐獲得更強的閱讀能力。鑒于初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限,就更需要鼓勵初中生進行實踐創(chuàng)新,動手操作,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例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核舟記》,學生對“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的核舟,不僅難以形成印象,更無法理解核舟的制作難度,只是通過機械地背誦課文和抄寫注釋,根本無法調動起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文章的說明,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親手制作或繪畫一個核舟,制作或繪畫完成后,可以請學生上臺講解自己創(chuàng)作的理由,一邊與其他同學共享學習成果,一邊在講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修正自己的錯誤。
在提高初中生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活力、提高教學效率上占據重要地位,體現(xiàn)出巨大效能。然而,如何實現(xiàn)初中生語文閱讀情境教學的價值引領作用呢?這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具有好奇心強、學習能力突出、注意力不夠集中的特點,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以豐富多元的閱讀形式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情景中。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擁有大量的文學作品,語言優(yōu)美、情節(jié)豐富、簡單明快,十分適合閱讀與記憶,但是對初中生而言,填鴨式的閱讀教學很難激發(fā)其學習主動性,因此閱讀教學的方式十分重要。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朗誦,將課文中的情感表達出來,再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單獨朗誦,在學生朗誦時要注重學生的情感、語氣等問題,給予適當?shù)闹笇?,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為例,要將雨果對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的憤怒、英法聯(lián)軍丑陋行為的深惡痛絕表達出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借助角色飾演的形式,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加深對相關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心理特征的理解。以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范進中舉》為例,可以讓幾名學生分別扮演范進、胡老爹等人物,體會人物的心理、性格、思想,使自身閱讀能力獲得更大飛躍。
俗話說,“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鑒于初中生閱讀理解能力、認知能力、生活經驗的不足,在情景教學有必要利用各種道具,通過構建模擬場景、輔助角色扮演等方式,有效還原課文中的情景,從而豐富學生閱讀體驗,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故鄉(xiāng)》為例,可以把課外改編成話劇的形式,配合一定的道具,讓學生分別飾演少年閏土、少年魯迅、成年閏土、成年魯迅,體會主人公的思想變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圖片展現(xiàn)《故鄉(xiāng)》中深藍色的天空、寧靜的夜晚、海邊的沙地等,讓學生在表演時充分沉浸其中,繼而獲得更深層次的閱讀體驗。現(xiàn)代科技日新月異,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及音樂、視頻、畫面能載體,解決學生由于歷史知識欠缺、社會經驗不足而難以調動想象力的問題,充分激發(fā)學生思維活躍度和閱讀興趣。以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鄉(xiāng)愁》為例,盡管學生可以理解詩中的詞匯和句意,但學生對詩語言的美妙缺乏深刻的體會和認識,教師可以在學生朗讀詩歌或閱讀詩歌時,播放《故鄉(xiāng)的原風景》,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體驗詩歌、感受詩歌。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在內容質量、文字表述、風格類型上,對初中生的語言能力提升具有啟發(fā)性和教育性,很多課文還能作為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精神營養(yǎng)。教師在初中生語文閱讀情境教學中,除了要豐富閱讀形式,將學生帶入情景中,善于利用道具,構建體驗環(huán)境,更要以學生為主體,立足于初中生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關注課文的內涵、剖析故事的細節(jié),引導學生由表及里,一點點走進作者的世界,體驗閱讀的無盡魅力。文學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師在初中生語文閱讀情境教學中,應注意文學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的區(qū)別,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用學生習以為常的生活場景,把課文中的細節(jié)、內涵體現(xiàn)出來,增強對學生的指導意義。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