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康樂縣關(guān)北小學 杜實應
誦讀一直都是我國語文教育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讀書效率的關(guān)鍵。學生要想學好古詩詞也需要熟讀成誦,但是當前在現(xiàn)代小學古詩詞教學中,部分教師過分看重學生的背誦,對于學生背誦的過程并不重視,尤其是在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上重視程度不夠。在主觀上認為學生只背會一些重點的知識就足夠,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使古詩詞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大部分小學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仍然使用傳統(tǒng)“講授式”的教學方式,將知識給學生講解完成之后,對于學生是否理解并不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機械性地灌輸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學生的真情實感。
學習古詩詞其根本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可以背誦和理解,但是在背誦的過程中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可以真正理解古詩詞傳達出來的意境與精神。但是當前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要求,使學生可以掌握知識,提高成績。只是讓學生去背誦在考試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古詩詞,這種方式在無形當中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效果并不理想。學生雖然背會古詩詞,但是對于詩詞背后的真正意境并不理解。比如古詩詞中作者表達的感情、文化背景等等問題,由此來看,這種古詩詞教學已經(jīng)背離了我國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真正目的。
小學生因為理解能力有限,在一開始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可能會有些吃力,對于一些古詩詞的理解不夠透徹,而吟誦的方式通過反復誦讀,學生會逐漸建立其對古詩詞的認知。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示范朗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古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領(lǐng)會作者在寫這首古詩詞時候的心境。此外,教師在指導學生背誦古詩詞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寫作背景,通過外在的情感渲染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好地學習古詩詞。此外,在古詩詞學習中,誦讀是讓學生的口、眼、手、耳共同作用、共同學習。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納入的古詩詞語言簡練,不管是抒情還是寫物都生動活潑,學生在不斷吟誦過程中可以將其轉(zhuǎn)化為自己的一種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級第二單元《古詩三首》其一中的《山行》,這首詩是通過描寫秋天的景色,全詩使用白描的方法,以楓葉、白云、石徑等景象描繪出了色彩鮮艷的秋色圖?!渡叫小愤@一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清新自然,感染力強,適合吟誦。
想象是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源泉與動力,學生在學習古詩詞中嘗試大膽想象,對于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在素質(zhì)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應當積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讓學生在良好的想象中理解古詩詞,體會古詩詞本身傳達的良好意境。比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時候,教師首先指導學生根據(jù)詩句中的字詞體會故事的意境,再給學生播放視頻,加深學生對于這首古詩的感性認識,創(chuàng)設(shè)一個真實情境,仿佛身在其中,帶領(lǐng)學生一起游覽廬山、觀賞廬山。在觀賞之后,播放一些廬山的圖片,配合教師的解說和學生的吟誦使得學生在頭腦中想象廬山的畫面,達到入情入境的教學目的,從而真實地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教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jié)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吟誦為主,激發(fā)學生對于古詩詞的想象,提高學生對于古詩詞的朗讀能力與鑒賞能力,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涵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