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華僑中學 莊涵生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知識更新的速度明顯加快,學生們在日后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邏輯判斷和動手技能,這樣在工作時有一定的應對能力,所以高中物理課的標準應該是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和基本知識概念的同時,還應拓展它的內(nèi)涵,探索教材內(nèi)外的物理現(xiàn)象,找到物理規(guī)律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
對學生而言,物理概念是很難理解的,對概念的不準確理解會直接影響到對知識的應用,但是這個問題也往往被教師們所忽略。如何能讓學生很好理解物理概念呢?我們在學習這些新的物理概念時,應該引導學生探索相關的一些生活現(xiàn)象,有了親身體驗,印象自然深刻,理解也更為透徹。例如:在學習加速度前,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生復習速度的定義、意義,引導用類比法來學習加速度,并布置學生去探索生活中某個物體速度增加或減少的各種可能??上驳氖遣簧賹W生觀察到生活中動車高速勻速運動,摩托車啟動時的“將動未動,蠢蠢欲動”等實例,對速度和加速度有了初步的探索。這樣既保證課堂的有效性,也增強學生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注重概念的講解同時滲透進了物理學研究的思想,提高了課堂效率。
教學一旦與學生的情緒共鳴,產(chǎn)生的效果就會超乎我們預期。為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一定要在乎學生情感及體驗。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在教學之余,可以借助校園科技節(jié)、學生游學、研學、館校結合等活動讓同學們積極去接觸科技館、博物館等一些公共設施資源,讓學生用學過的物理知識來闡明科技館中相關現(xiàn)象和儀器的原理。對于無法解釋的可以布置學生通過交流、查找資料等方式來掌握,這樣也調(diào)動他們進一步去研究事物的積極性。
在高中物理課中我們會學到電荷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代表性現(xiàn)象有靜電時的“怒發(fā)沖冠”,如果課堂上播放相關視頻也能集中學生上課的注意力,但是無法進行下一步相關的探究活動。教師如能夠借助一些社會資源帶領學生走進科技類場館,師生一起親身體驗“怒發(fā)沖冠”,當場向?qū)W生講解頭發(fā)散開并豎起的現(xiàn)象是靜電原理和為什么不會發(fā)生觸電傷害的原因,讓學生到電學應用區(qū)域去參觀靜電在噴藥、紡紗、噴漆工作過程中的實際應用,探索其工作原理,做到現(xiàn)象的解釋與原理的應用都有實際的舉證,學生在探索中完成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這種現(xiàn)場式的體驗、探索式的教學會給學生帶來非比尋常的學習感受,教學效果也是傳統(tǒng)課堂無法比擬的。
實驗是物理的基礎,它的每個概念、公式的建立并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物理前輩們從無數(shù)個實驗中累積、歸納出來的。高考中創(chuàng)新設計類實驗也對學生的實驗理論掌握和動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要重視探索教學法的重要性。那么在實驗教學的實踐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探索呢?例如,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這個實驗中,為測定其加速度,我們可以設問:實驗室中沒有直接測量加速度的儀器,我們有什么其他辦法可以實現(xiàn)我們的實驗目的?和學生一起梳理所學的知識,得出通過測量其他物理量,再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來求解加速度的方法,并逐步引導學生熟悉打點計時器,知曉它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后再思考還有什么其他的儀器可以代替打點計時器,學生就會在課后探索得到利用頻閃照相機或光電門等設備也可以測量出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這樣學生們將真正理解其中物理規(guī)律、明確其實驗目的,也真正提升了他們的自身思考和動手能力,今后在碰到高考中創(chuàng)新設計類實驗時便可以變通。
對于有些高中學校因為教學實驗儀器的不足和殘缺導致有的教師沒法去進行實驗教學,這時候教師們可以考慮怎樣利用周邊的隨處可見的物品去進行教學實驗,既可以解決儀器設備的不足問題,也能讓物理更貼近生活,還會展現(xiàn)教師個人物理專業(yè)素養(yǎng)的魅力,拉近自己與學生們的距離,讓學生們感受到物理也可以很“生活”,比如:在演示“微小變形”的時候,可以利用隨處可見的玻璃瓶插一根吸管來代替,而在演示器械波的時候,可以叫同學們排成一列后依次蹲下和站起,在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同時直觀展示了機械波的形成。
為增強學生學習體驗,在教學中應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代替多媒體展示演示實驗課。在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們在旁邊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樣不僅可以真正了解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操作,增強實操能力,利用實驗教學讓學生們體會實踐的重要性,讓學生們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真正理解物理的概念和規(guī)律,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出學生自動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感受到物理學獨特的美,養(yǎng)成嚴謹?shù)那髮W態(tài)度,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教師們也明白僅靠多媒體代替實際課堂的教學效果是有限的。
例如:在研究“摩擦力”一節(jié)課中,可以讓同學們兩兩一組,每人發(fā)給他們一個彈簧測力計,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學習的用具,比如書本、毛巾等,來提出自己的問題,來研究摩擦力跟那些因素有關系,讓他們經(jīng)過一番探討后,經(jīng)過交流再由教師通過多媒體來展示日常生活中和摩擦力有關的生活片段,如:自行車的運動規(guī)律等等,把多媒體和實踐式教學相結合起來,使學生們通過真實的實驗體驗,接受的知識更加具體化,培育學生認真完成物理實驗的科學素養(yǎng)。
身為高中物理教師,首先需不斷夯實自己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提高自身的物理教學水平,其次,需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進行指導。學生由于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導致他們在課堂的想法和創(chuàng)新是有一定限度的,作為教師,就應該及時引導學生的發(fā)展,除了上好課的同時,更要引導做好課堂前后新知識探索的布置,促進學生思考及動手能力增強。
學生在課任教師的引導下獲得正確的知識,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在做教學的時候,導者要善于將主體調(diào)動起來,讓他們積極參與;多嘗試用學習者的認知水平去看待問題,這樣才是真的備教材、備學生。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和學生們多交流,消除隔閡,了解清楚他們真正的困惑,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教學。
校本課程,它的開發(fā)是以“關注生活,勇于探究,學以致用,促進發(fā)展”為宗旨,并融入本校辦學理念和傳統(tǒng)文化,形成彰顯學校特色的具有延續(xù)性的課程體系。物理校本課程的內(nèi)容多以生活為對象,借物理探究模式,通過提供信息,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課堂教學及課后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物理與生活,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習素材的收集與整理,深挖表象背后的原理,提高信息的處理能力和問題的解決能力,與課本教材相輔相成,促時學生知識積累,視野拓展,形成務實的探索精神。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師在加強自身知識儲備、教學技能的同時,更要重視開展物理教學實踐,不斷地更新以前老舊的觀點,采用新技術服務教學實踐,探索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將高中物理實踐教學與教材相結合,利用學生學習內(nèi)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