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阿陽中學 王彥勝
引導式名著閱讀的開展,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知識的儲備量。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占據(jù)了日常的大量時間,即使到了節(jié)假日,家長也會幫孩子安排好課外學習班,針對薄弱的知識進行補習,使學生閱讀的時間壓縮,生活很是單調(diào)乏味。這時如果學校有相應的名著閱讀課,那么通過與經(jīng)典的名著對話,學生可以體驗到許多日常無法經(jīng)歷的事情,學習了解新鮮的事物,通過名著閱讀可以讓自己學習新的知識,體驗體驗相關的情感,使自己的知識儲備量逐漸增加。
通過引導式名著閱讀課的開展,使學生大量接觸名家名篇,與名家名篇“面對面交流”,可以學習名家的習作方法和技能,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通過寫作更好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將自己的心聲傳達給更多的人。名著閱讀課也是提升個人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徑,名著里面有許多人物有著優(yōu)秀的品格,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被人物的某些品質(zhì)吸引,深深折服,久而久之,自己身上也會具備那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作家就是列夫·托爾斯泰,中學時拜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立志要向書中的某些人物學習,對以后的生活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通過教學觀察,我發(fā)現(xiàn)教師在講授閱讀時,單純講解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只是被動接受,當作一項閱讀任務來完成。我們知道一旦閱讀被強制,那么就失去了閱讀的樂趣,反而變成一種痛苦。然而引導式的名著閱讀會激發(fā)學生自身的主動性,有了主動性,學生就會全身心投入閱讀當中,對名著中的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會對名著里書寫的某些情節(jié)進行思考,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
雖然引導式名著閱讀教學被國家越來越重視,但是很多教師在此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名著的知識屬于課外知識,純屬浪費時間,并且其在語文試卷中所占的分值太低,認為自身教學的任務還是應該放在基礎應試內(nèi)容的講解上,對于名著閱讀的教學任務的只是抱著著敷衍態(tài)度去完成。
1.教師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不夠,對名著文本的分析不透徹。很多教師雖然應試教育技能的講解很好,但是并不意味著文學素養(yǎng)一定就好,有的教師自身的名著閱讀量就不多,甚至對名著掌握的一知半解要講的名著內(nèi)容,有的教師課件的內(nèi)容甚至不是自己寫的,直接套用網(wǎng)上的課件進行講解,有時候把經(jīng)典的名著當閱讀題進行講解,這樣就無法將名著的美感和魅力傳遞給學生,學生就領悟不到名著的意義,就會認為名著閱讀是一種負擔,內(nèi)心更加抵觸。
2.名著閱讀教學的形式單一,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名著閱讀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很多中學語文課堂名著教學形式太過于單一,一般都是以書寫板書或者用幻燈片的形式將名著的知識進行呈現(xiàn)。這種形式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被廣泛應用,不能刺激學生,學生會產(chǎn)生疲勞感,就無法主動地去了解名著,會使名著閱讀教學不理想。
良好教育一定在學校與家庭相互配合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有的學校沒有把引導式名著教學的方式傳達給家長,很多家長對于引導式名著教學的方式并不理解,對名著教學的意義理解不夠,認為名著占的分值不大,不應該花費過多的時間來學習名著,這樣就本末倒置了。比如我就遇到了一個類似的事情,為了讓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我在進行名著閱讀的教學時,對本班初三35 名學開展了朗誦和表演的活動,讓學習在業(yè)余時間進行練習,并且對該班家長和學生制作了調(diào)查問卷和交流,便于對該活動進行反饋。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95%的學生認為這種活動形式很好,希望以后經(jīng)常采取這種形式,5%的學生認為太麻煩,耽誤初三的復習,希望還是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名著閱讀比較好。但是家長的反饋與學生有很大的不同,有85%的家長認為不應該對初三學生進行類似活動,認為活動太影響初三復習,只有15%的家長是贊同這種形式的,認為這樣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好讀書的習慣,提高文學素養(yǎng)。由此可以看出家長讀育引導式名著閱讀的參與度和認可度遠遠不如學生,在對初中生進行引導式閱讀教學時,有時候也會受到家長的質(zhì)疑。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對待名著閱讀教學內(nèi)容的態(tài)度與方式,直接影響課堂是否能夠進行引導式名著閱讀。所以一定要引起教師對于名著閱讀的重視。比如可以舉行教學技能大賽,賽課的內(nèi)容是引導式名著閱讀這個方面,賽課的重點放在對名著閱讀教學的引導上,而不是傳統(tǒng)的講授,這種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引起教師的重視,也能夠推進引導式經(jīng)典閱讀的發(fā)展,將有亮點的經(jīng)典閱讀教學課件分享給更多的教師,使教師們致力于引導式經(jīng)典教學的發(fā)展與完善。
微課是新時期教育的產(chǎn)物,期短小精悍的教學形式深受學生喜愛,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很好的鞏固和補充作用,那么語文課堂在進行名著閱讀的教學時也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眾所周知,初中生面臨很大的中考壓力,學業(yè)負擔很重,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被應試內(nèi)容占據(jù)了,語文課堂教師還要用來講授基礎知識和課內(nèi)文本的分析,即使想采用引導式的名著閱讀的教學,也很難擠出大量的時間進行教學,時間太短又很難讓學生深入了解,無法深刻領悟到名著的魅力,那么微課的作用就發(fā)揮出來了,教師可以對于名著閱讀中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情節(jié)提前錄制好課程,讓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就可以針對性地進行學習。
對于初中課堂名著閱讀教學單一的情形,教師可以開展多樣的名著閱讀活動,讓學生之間一起分享閱讀名著的收獲,并且將學生學到的成果加以不同形式的展示,教師也要對活動中積極性大或者進步大的學生進行肯定和激勵,讓學生感受到引導式名著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引導式名著閱讀的教學中。在課堂上進行古詩文的教學時,教師除了用音頻和視頻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外,還可以針對這些經(jīng)典的詩文舉行朗誦活動,讓學生沉浸在詩文對自己的熏陶中。對于經(jīng)典的名家名篇,還可以以表演劇的形式進行。比如曹禺先生的名著《雷雨》,就可以用話劇的形式進行展示。有的學生一開始表演時會覺得不自在,這時候教師一定要多加關注,循序漸進。
很多家長對于引導式名著閱讀的的認識不夠,沒有意識到名著會對孩子今后的影響,甚至僅僅認為只要多讀書,那么語文的基礎知識就掌握得很扎實,認為只要多讀書,習作水平就會提高,沒有從長遠的角度看到學生接觸名著的作用。由于對引導式名著閱讀的教學寄托了很大的希望,認為只要上了名著閱讀課,那么語文成績就會迅速提升,抱著這樣的態(tài)度,一旦孩子的成績沒有迅速提升,那么就會覺得這這種課沒有意義,教師在引導時采用的活動也不太愿意配合了,使引導式名著教學受到阻礙,因此學校一定要及時樹立家長對名著閱讀教學的意識,可以通過家長會、微信群等方式給家長進行講解,讓家長明白接觸名著的意義,雙方配合有利于推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