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云 杜靜 胡昌雄
摘要:為明確無錫市常見園林植物上的薊馬種類及優(yōu)勢種薊馬對殺蟲劑的抗性,為防治園林植物上的薊馬提供參考,對無錫市常見園林植物上的薊馬種類進行調(diào)查,并選取常用殺蟲劑阿維菌素、吡蟲啉、高效氟氯氰菊酯對優(yōu)勢種薊馬進行毒力測定。結(jié)果表明,無錫市常見園林植物上的薊馬種類共計13種,其中黃胸薊馬和黃薊馬為本地優(yōu)勢種。阿維菌素、吡蟲啉、高效氟氯氰菊酯等3種殺蟲劑對黃胸薊馬的LC50值分別為27.50、135.88、441.00 mg/L,對黃薊馬的LC50值分別為15.03、106.19、198.81 mg/L,對這2種薊馬的毒力作用表現(xiàn)為阿維菌素>吡蟲啉>高效氟氯氰菊酯,且黃薊馬對殺蟲劑的敏感度高于黃胸薊馬。說明無錫市園林植物上薊馬種類眾多,應(yīng)加強對薊馬類害蟲的防治,建議使用阿維菌素防治無錫市常見園林植物上的薊馬類害蟲并注意合理輪換用藥以延緩害蟲抗性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無錫市;園林植物;薊馬;優(yōu)勢種;毒力測定;殺蟲劑
中圖分類號: S433.89;S482.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22-0128-05
無錫市(31°07′~32°02′N,119°31′~120°36′E)位于江蘇省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其位于長江三角洲平原,地形平坦,星散分布著低山、殘丘,是國家級園林城市和江南典型綠地景觀城市[1]。吊鐘柳(Penstemon campanulatus)、櫟葉繡球(Hydrangea quercifolia)、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宿根福祿考(Phlox paniculata)、玉簪(Hosta plantaginea)、美麗月見草(Oenothera biennis)、花菖蒲(Iris ensata)、蜀葵(Althaea rosea)、刺薔薇(Rosa acicularis)等是無錫市常見的園林植物[2]。這些園林植物不僅能夠減少城市的噪音和煙塵、凈化空氣,還能夠美化城市環(huán)境[3]。而在園林植物生長過程中常受到各種病蟲的危害,薊馬就是重要的害蟲類群之一[4]。
薊馬是纓翅目(Thysanoptera)昆蟲的統(tǒng)稱,體色為黑色、褐色或黃色,體型微小,體長為0.5~2.0 mm,一般不超過 7 mm,常隱匿在花朵中危害。薊馬類昆蟲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目前,世界上已記載的種類有7 700余種,我國記錄的薊馬超過了500種,并且近年來不斷發(fā)現(xiàn)有新種[5-6]。薊馬具有食性復(fù)雜、繁殖能力強的特點,按食性分類主要分為捕食性、菌食性和植食性,植食性占總數(shù)的50%以上,其中大部分對作物造成嚴重危害[7]。隨著當今全球貿(mào)易的迅猛發(fā)展和氣候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薊馬類害蟲的擴散和危害日益嚴重,現(xiàn)已逐漸成為重要的農(nóng)業(yè)害蟲類群之一[8]。薊馬成蟲和若蟲在寄主植物上常以銼吸式口器銼破植物表皮,吮吸植物汁液,導(dǎo)致葉片卷曲萎蔫,植株生長緩慢或畸形,并通過產(chǎn)卵傳播病毒進行間接為害[9],其間接危害所帶來的損失已遠大于直接危害[10-11]。有的種類還可形成蟲癭,從而降低園林植物的觀賞價值進而造成更大的經(jīng)濟損失。
根據(jù)薊馬體型微小、繁殖能力強、寄主廣泛等特點,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主要采取化學防治措施。長期以來,由于化學藥劑的大量不合理使用,薊馬類害蟲的抗藥性不斷發(fā)展,目前此類害蟲的抗藥性已顯著增強并快速上升[12-13]。目前已報道的薊馬類害蟲對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等多個種類的殺蟲劑均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13-14],且殺蟲劑的使用能促進薊馬的孤雌生殖,從而產(chǎn)生更多的后代導(dǎo)致大暴發(fā),給防治帶來了巨大困難[15-17]。Gerin等研究發(fā)現(xiàn),薊馬種群在作物花朵上增長速度最快,在一定時間內(nèi)種群數(shù)量幾乎呈指數(shù)增長[18];蔣興川等研究了蔬菜花期的薊馬危害情況,結(jié)果表明,薊馬數(shù)量在蔬菜的花期開始迅速上升,至盛花期種群數(shù)量達到最大值[19]。本研究選取江蘇省無錫市9種常見寄主植物的花朵作為調(diào)查對象,在花期調(diào)查薊馬組成情況,并選取常用的3種防治薊馬類害蟲殺蟲劑:高效氟氯氰菊酯、吡蟲啉、阿維菌素,研究其對無錫市常見園林植物上優(yōu)勢種薊馬的毒力作用。以期明確無錫市常見園林植物上的薊馬組成以及常見殺蟲劑對優(yōu)勢種薊馬的毒力作用,在化學殺蟲劑大量使用,害蟲抗性變得復(fù)雜化的背景下,為防治園林植物上的薊馬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采集時間及方法
2018年5—6月分別以無錫市江南大學和黿頭渚公園作為調(diào)查地點,每隔10天左右調(diào)查1次,共計調(diào)查3次。所調(diào)查的植物為吊鐘柳、櫟葉繡球、大花萱草、宿根福祿考、玉簪、美麗月見草、花菖蒲、蜀葵和刺薔薇,這9種植物均為無錫市常見的園林植物。調(diào)查時分別從植株上層、中層、下層隨機采集花朵,將采集的單種寄主植物的花朵放入墊有紙巾的密封袋中,防止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產(chǎn)生水氣將薊馬淹死。標記后將采集樣本帶回實驗室,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薊馬種類和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并對優(yōu)勢種薊馬進行毒力測定。薊馬的鑒定分類參考韓運發(fā)等的資料[20-21]。
1.2 供試藥劑
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購自拜爾作物科學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購自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阿維菌素乳油,購自河北博嘉農(nóng)業(yè)有限公司。
1.3 毒力測定方法
采用菜豆浸漬飼喂法,將換算后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吡蟲啉、阿維菌素這3種殺蟲劑加清水分別配制成濃度為600、50、300 mg/L 的母液進行預(yù)試驗,根據(jù)試驗結(jié)果,將本研究的3種殺蟲劑濃度范圍確定為10%~90%的矯正死亡率濃度范圍。試驗將3種殺蟲劑的母液梯度稀釋為6~8個不同的濃度,以清水作為對照,每個濃度值均設(shè)4次重復(fù)。在直徑為90 mm培養(yǎng)皿底部放入直徑為80 mm濾紙,將新鮮菜豆剝開后切成長度為50 mm,置于不同濃度的藥液中浸泡30 s后取出在自然條件下晾干,放入先準備好的培養(yǎng)皿中,每皿5根,并挑選50頭生長健康、大小一致的薊馬成蟲于培養(yǎng)皿中,用保鮮膜進行封口并扎眼20孔保持培養(yǎng)皿內(nèi)通風。將培養(yǎng)皿放置于人工氣候箱中飼養(yǎng),分別于24、48 h后觀察記錄各個濃度3種殺蟲劑處理下的薊馬成蟲存活情況,觀察時用細毛筆輕觸碰蟲體,2次不動則記錄為薊馬死亡[13]。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試驗所得數(shù)據(jù)用Excel 2016進行統(tǒng)計,毒力測定數(shù)據(jù)使用SPSS 22.0進行分析,圖片均在Origin 2017中進行繪制。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薊馬種類及比例
由表1可知,在9種寄主植物上共采集薊馬成蟲1 584頭,隸屬于2科,7屬,共計13種。其中包括管薊馬科(Phlaeothripidae)2屬2種,分別為榕管薊馬(Gynaikothrips uzeli)、華簡管薊馬(Haplothrips chinensis);薊馬科(Thripidae)5屬11種,分別為黃胸薊馬(Thrips hawaiiensis)、黃薊馬(Thrips flavus)、棕櫚薊馬(Thrips palmi)、短角薊馬(Thrips brevicornis)、煙薊馬(Thrips tabaci)、花薊馬(Frankliniella intonsa)、西花薊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茶黃硬薊馬(Scirtothrips dorsalis)、中華小頭薊馬(Microcephalothrips chinensis)、普通大薊馬(Megalurothrips usitatus)和端大薊馬(Megalurothrips distalis)。
在無錫市9種常見的園林植物上,以薊馬科薊馬屬的黃胸薊馬發(fā)生最嚴重,占所采集標本總數(shù)的51.33%;其次為黃薊馬,占總采樣數(shù)量的17.87%;再次為花薊馬,占總標本數(shù)的9.91%;煙薊馬發(fā)生最輕,僅占所采集標本總數(shù)的0.44%。
2.2 各種寄主植物上薊馬組成
由圖1-a可知,在吊鐘柳上的薊馬種類包括黃胸薊馬、黃薊馬、花薊馬、棕櫚薊馬、短角薊馬、茶黃硬薊馬、西花薊馬、中華小頭薊馬、榕管薊馬、端大薊馬等。其中,黃胸薊馬所占比例為60.59%,黃薊馬占11.76%,花薊馬占6.47%。
由圖1-b可知,在櫟葉繡球上的薊馬種類包括黃胸薊馬、黃薊馬、花薊馬、棕櫚薊馬、短角薊馬、茶黃硬薊馬、西花薊馬、中華小頭薊馬、榕管薊馬、華簡管薊馬、普通大薊馬、煙薊馬等。其中黃胸薊馬所占比例為36.25%,黃薊馬占21.25%,花薊馬占11.25%。
由圖1-c可知,在大花萱草上的薊馬種類包括黃胸薊馬、黃薊馬、花薊馬、短角薊馬、茶黃硬薊馬、中華小頭薊馬、華簡管薊馬、普通大薊馬、煙薊馬等。其中黃薊馬所占比例為45.71%,黃胸薊馬占28.57%,短角薊馬占8.57%。
由圖1-d可知,在宿根福祿考上的薊馬種類包括黃胸薊馬、黃薊馬、花薊馬、棕櫚薊馬、短角薊馬、茶黃硬薊馬、西花薊馬、中華小頭薊馬、榕管薊馬、華簡管薊馬、普通大薊馬等。其中黃胸薊馬所占比例為51.54%,黃薊馬占17.69%,花薊馬占7.69%。
由圖1-e可知,在玉簪上的薊馬種類包括黃胸薊馬、黃薊馬、花薊馬、棕櫚薊馬、短角薊馬、茶黃硬薊馬、普通大薊馬、端大薊馬、煙薊馬等。其中黃胸薊馬所占比例為68.89%,黃薊馬占11.11%,短角薊馬和煙薊馬均占4.44%。
由圖1-f可知,在美麗月見草上的薊馬種類包括黃胸薊馬、黃薊馬、花薊馬、短角薊馬、茶黃硬薊馬、西花薊馬、中華小頭薊馬、榕管薊馬、華簡管薊馬、普通大薊馬等。其中黃胸薊馬所占比例為37.84%,黃薊馬占24.32%,花薊馬占13.51%。
由圖1-g可知,在花菖蒲上的薊馬種類包括黃胸薊馬、黃薊馬、花薊馬、棕櫚薊馬、短角薊馬、茶黃硬薊馬、西花薊馬、榕管薊馬、華簡管薊馬等。其中,黃胸薊馬所占比例為 56.80%,黃薊馬占24.00%,花薊馬占10.40%。
由圖1-h可知,在蜀葵上的薊馬種類包括黃胸薊馬、黃薊馬、花薊馬、棕櫚薊馬、短角薊馬、茶黃硬薊馬、西花薊馬、中華小頭薊馬、榕管薊馬、華簡管薊馬、普通大薊馬、端大薊馬、煙薊馬等。其中黃胸薊馬所占比例為50.53%,黃薊馬占 14.87%,花薊馬占11.71%。
由圖1-i可知,在刺薔薇上的薊馬種類包括黃胸薊馬、黃薊馬、花薊馬、棕櫚薊馬、短角薊馬、茶黃硬薊馬、西花薊馬、中華小頭薊馬、華簡管薊馬、普通大薊馬、端大薊馬、煙薊馬。其中黃胸薊馬所占比例為54.76%,黃薊馬占9.52%,花薊馬、茶黃硬薊馬、西花薊馬、中華小頭薊馬和普通大薊馬均占4.76%。
黃胸薊馬在吊鐘柳、櫟葉繡球、宿根福祿考、玉簪、美麗月見草、花菖蒲、蜀葵、刺薔薇等8種寄主植物上數(shù)量最多,在大花萱草上數(shù)量低于黃薊馬。黃胸薊馬在玉簪上占比最多,占薊馬總數(shù)的68.89%;在大花萱草上占比最少,占薊馬總數(shù)的28.57%。黃薊馬在大花萱草上占比最多,占薊馬總數(shù)的 45.71%;在刺薔薇上占比最少,占薊馬總數(shù)的9.52%。
2.3 優(yōu)勢種薊馬的毒力測定
2.3.1 黃胸薊馬對3種殺蟲劑的敏感性 由毒力測定結(jié)果(表2)可知,3種殺蟲劑對園林植物上的黃胸薊馬毒力作用不同。在所用殺蟲劑中,黃胸薊馬對5%阿維菌素乳油的敏感度最高,24 h LC50的范圍為24.37~32.46 mg/L,其次為1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24 h LC50的范圍為90.44~166.30 mg/L。黃胸薊馬對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的敏感度最低,24 h LC50的范圍為423.58~457.07 mg/L,其相對毒力是5%阿維菌素乳油的16.04倍。
2.3.2 黃薊馬對3種殺蟲劑的敏感性 由毒力測定結(jié)果(表3)可看出,3種殺蟲劑對園林植物上的黃薊馬毒力作用不同。黃薊馬對不同殺蟲劑的敏感性測定結(jié)果變化規(guī)律與黃胸薊馬一致。在3種殺蟲劑中,5%阿維菌素的乳油LC50最小,為 15.03 mg/L;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的LC50最大,為 198.81 mg/L,其相對毒力是5%阿維菌素乳油的13.23倍。本研究所采用的3種殺蟲劑對黃薊馬成蟲的毒力表現(xiàn)為5%阿維菌素乳油>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
3 結(jié)論與討論
在無錫市9種園林植物上常見的薊馬種類有13種,分別為黃胸薊馬、黃薊馬、花薊馬、棕櫚薊馬、短角薊馬、茶黃硬薊馬、西花薊馬、中華小頭薊馬、榕管薊馬、華簡管薊馬、普通大薊馬、端大薊馬和煙薊馬,隸屬于2科7屬。這與酈衛(wèi)弟等對杭州市非栽培植物上訪花薊馬種類的研究結(jié)果[22]相似。本研究中黃胸薊馬和黃薊馬發(fā)生較嚴重,說明這2種薊馬是無錫市園林植物上的薊馬優(yōu)勢種類。何振賢等對河南省登封市常見園林植物上的薊馬種類進行調(diào)查研究,結(jié)果表明登封市薊馬種類共11種,包括橫紋薊馬、榕管薊馬、花薊馬、溫室薊馬、端大薊馬、桑薊馬、稻薊馬、六點薊馬、色薊馬、八節(jié)黃薊馬和煙薊馬[23];梁貴紅等對云南省昆明市常見花卉上的薊馬種類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西花薊馬和花薊馬為該地區(qū)的優(yōu)勢薊馬種類[24]。本研究中的薊馬種類這2個地區(qū)薊馬種類組成存在較大差別,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區(qū)植物種類、氣候地形的差異較大,導(dǎo)致薊馬種類組成有較大差別[25]。
本研究中對黃胸薊馬和黃薊馬室內(nèi)毒力測定的結(jié)果表明,2種薊馬對本次試驗所選用的3種殺蟲劑敏感性測定結(jié)果變化規(guī)律一致。室內(nèi)毒力表現(xiàn)為阿維菌素乳油>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種薊馬均對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殺蟲劑阿維菌素的敏感性最高,對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高效氟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最低,說明黃胸薊馬和黃薊馬對高效氟氯氰菊酯均具有較強適應(yīng)性。其中,黃胸薊馬對5%阿維菌素乳油、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24 h LC50分別為27.50、135.88 mg/L;對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的敏感度最低,24 h LC50為441.00 mg/L;黃胸薊馬對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的抗性已達5%阿維菌素乳油的16.04倍,此結(jié)果與付步禮等采集海南省香蕉園內(nèi)的黃胸薊馬毒力測定結(jié)果[26]規(guī)律一致,但LC50相差較大;海南省的黃胸薊馬對阿維菌素、吡蟲啉、高效氟氯氰菊酯的LC50分別為0.65、3.84、4.89 mg/L,本研究測定的LC50均更大。付步禮等采用的是葉管藥膜法,將帶藥花瓣和薊馬放入藥膜管內(nèi),48 h后檢查成蟲的存活情況;本研究采用菜豆浸漬飼喂法,發(fā)揮了殺蟲劑的觸 殺和胃毒作用,這可能是造成LC50差異較大的原因;相比葉管藥膜法,使用本研究地方法測定時薊馬具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和活動能力。黃薊馬對5%阿維菌素乳油的敏感度最高,24 h LC50為 15.03 mg/L;對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的敏感度最低,24 h LC50為198.81 mg/L。張為麗等采集贛南柑橘園內(nèi)與黃薊馬同屬的八節(jié)黃薊馬種群對阿維菌素、高效氟氯氰菊酯的LC50分別為0.99、2.00 mg/L[27];本試驗的LC50均比贛南薊馬的LC50高,說明無錫市黃薊馬對這2種殺蟲劑的敏感度比贛南黃薊馬低。海南省黃胸薊馬和贛南黃薊馬對阿維菌素和高效氟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普遍更高,可能是由寄主植物和氣候環(huán)境不一致造成的差異,也有可能是無錫市的薊馬對這2種殺蟲劑已產(chǎn)生了抗性[12]。
無錫市常見園林植物上的薊馬種類繁多,其中黃胸薊馬和黃薊馬危害較重。通過對這2種薊馬進行室內(nèi)毒力測定,可以看出作為生物源殺蟲劑的5%阿維菌素乳油對黃胸薊馬和黃薊馬2種優(yōu)勢種均具有較高的毒力。對黃胸薊馬和黃薊馬的抗藥性監(jiān)測是薊馬抗藥性治理的必要組成部分,也是薊馬防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抗性監(jiān)測,能明確薊馬的抗性發(fā)展水平,從而為薊馬的防治提供參考依據(jù)。同時,不同季節(jié)寄主植物上的薊馬優(yōu)勢種是否會發(fā)生變化及其抗性變化情況等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劉 頌,劉濱誼. 城市綠地空間與城市發(fā)展的耦合研究——以無錫市區(qū)為例[J]. 中國園林,2010,26(3):14-18.
[2]劉曉青. 無錫市典型綠地植物景觀研究與評價[D]. 南京: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3.
[3]王 強.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對策[J]. 中國園藝文摘,2018,34(1):111-112.
[4]楊 旻,江建國,胡洋萍. 園林植物“五小害蟲”的發(fā)生與防治[J]. 湖北林業(yè)科技,2007(4):71-73.
[5]Mirab-Balou M,Tong X L,F(xiàn)eng J N,et al. Thrips(insecta:thysanoptera)of China[J]. Check List (Luis Felipe Toledo),2011,7(6):720-744.
[6]謝永輝,李朝琴,李正躍,等. 芒果薊馬種類及常見藥劑對優(yōu)勢種的田間防效[J]. 植物保護,2013,39(3):136-140.
[7]胡慶玲. 中國薊馬科系統(tǒng)分類研究(纓翅目:鋸尾亞目)[D]. 楊凌: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3.
[8]韓 云,唐良德,吳建輝. 薊馬類害蟲綜合治理研究進展[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5,31(22):163-174.
[9]Jones D R. Plant viruses transmitted by thrips[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2005,113(2):119-157.
[10]Park C G,Kim H Y,Lee J H.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temperature-dependent development model of Thrips palmi Karny(Thysanoptera:Thripidae)[J]. Journal of Asia-Pacific Entomology,2010,13(2):145-149.
[11]盧 輝,徐雪蓮,盧芙萍,等. 溫度對黃胸薊馬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1,27(21):296-300.
[12]付步禮,曾東強,劉 奎,等. 薊馬類害蟲抗藥性研究進展[J]. 農(nóng)學學報,2014,4(3):28-34.
[13]張曉明,柳 青,李宜儒,等. 六種常見殺蟲劑對西花薊馬和花薊馬的毒力測定[J]. 環(huán)境昆蟲學報,2018,40(1):215-223.
[14]Gao Y L,Lei Z R,Reitz S R. Western flower thrips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detection,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12,68(8):1111-1121.
[15]吳青君,徐寶云,謝 文,等. 粉虱和薊馬類害蟲的抗藥性監(jiān)測方法[J]. 應(yīng)用昆蟲學報,2013,50(2):553-555.
[16]張曉明,胡昌雄,趙浩旭,等. 吡蟲啉脅迫對西花薊馬生長發(fā)育及種群性比的影響[J]. 環(huán)境昆蟲學報,2017,39(4):870-878.
[17]胡昌雄,李宜儒,李正躍,等. 吡蟲啉對西花薊馬和花薊馬種間競爭及后代發(fā)育的影響[J]. 生態(tài)學雜志,2018,37(2):453-461.
[18]Gerin C,Hance T,Vanimpe G. Impact of flowers on the demography of western flower thrips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Thysanoptera:Thripidae)[J].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2010,123(9):569-574.
[19]蔣興川,李志華,曹志勇,等. 蔬菜花期薊馬的種群動態(tài)與空間分布研究[J]. 應(yīng)用昆蟲學報,2013,50(6):1628-1636.
[20]韓運發(fā). 中國經(jīng)濟昆蟲志(第五十五冊:纓翅目)[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263-266.
[21]Mound L A,Kibby G. Thysanoptera:an identification guide[J]. Center for Agriculture and Bioscionces International,1998,2:1-67.
[22]酈衛(wèi)弟,貝亞維,張治軍,等. 杭州非栽培植物上訪花薊馬種類調(diào)查及發(fā)生分析[J]. 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12,24(2):252-257.
[23]何振賢,宋瑞珍,景繼偉. 登封市園林植物薊馬種類及綜合防控技術(shù)[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4(19):144-144.
[24]梁貴紅,張宏瑞,李自命,等. 斗南花卉薊馬種類及發(fā)生研究[J]. 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07,20(6):1291-1295.
[25]吳青君,徐寶云,張治軍,等. 京、浙、滇地區(qū)植物薊馬種類及其分布調(diào)查[J]. 中國植保導(dǎo)刊,2007,27(1):32-34.
[26]付步禮,劉俊峰,邱海燕,等. 海南省香蕉黃胸薊馬田間種群的抗藥性監(jiān)測[J]. 應(yīng)用昆蟲學報,2016,53(2):403-410.
[27]張為麗,姚海峰,鄭薇薇,等. 八節(jié)黃薊馬高效低毒防治藥劑的篩選[J]. 果樹學報,2014,31(6):1134-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