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馬營中學 白思杰
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就是指讓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學習化學知識,進而深刻地理解化學這門學科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總結與深化,形成對于化學學科的具有總結性、深刻性的認知。它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首先,它不單單是某些具體明確的化學方面的基礎知識,而是化學領域的精髓問題,這種素養(yǎng)體現(xiàn)在對化學領域核心問題的探討與研究,因而具有非常強的持久性,而且還會讓人覺得有一種超出實際的遷移性。其次,其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運用化學的思維去思考物質世界的萬物,而不是其他的學科角度,通過反復運用化學思維,提高學生在處理實際操作問題過程中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特有的化學思維方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化學領域研究水平的不斷深化而不斷進行修改,使整個學科領域不斷得到完善和升華,學無止境,化學領域目前還在不斷向前發(fā)展,未來還會出現(xiàn)更多的新事物,我們對于化學的認知也會不斷前進,對于該領域的研究會更加深刻,這就必然會提高高中化學的學習深度,需要受教育者擁有更綜合的科學素養(yǎng)。
對于高中化學學科來說,核心素養(yǎng)主要可細化為以下幾個方面:以元素觀、微粒觀等為代表的化學物質思想,以能量觀和守恒觀為代表的化學變化思想,以對立統(tǒng)一觀為代表的辯證思想和綠色化學的思想。我們在此只選擇在實際教學中的典型思想進行介紹與分析。
我們首先來介紹一下關于化學物質元素觀。物質世界看起來非常龐大,世間萬物各有各的形態(tài),但實際上,這偌大的物質世界,歸根到底都是由一百多種元素組成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元素來了解物質世界。我們建立了一種認識物質世界的方法,叫作元素觀,也就是從元素的角度來看待物質世界,這是化學學科獨有的思維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讓我們對物質世界有更深刻的認識,而且這種思維方式在看待事物時非常有序合理。在學習物質與元素關系時,由于在自然界中的元素總是以兩種狀態(tài)存在,那就是游離態(tài)和化合態(tài),這就導致了物質也有兩種之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單質和化合物。在學習元素的化學性質時,我們都知道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是由最外層電子來決定的,由于最外層電子分布情況的不同,元素便有了金屬和非金屬元素之分。
還有一種常見的化學變化思想,就是化學守恒原理。守恒觀是我們在學習物質變化這一課題時永遠都不會過時的一個主題,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也始終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是高中生必須學會的一種原理,因此說守恒觀是高中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并不是在夸大其地位,而是事實。守恒的思想在化學這門學科中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如質量、元素、電子和能量守恒等。但歸根結底,它可分為三大類,一種是原子在重新組合這一過程中,不管是從宏觀角度所談論的質量守恒,還是微觀角度的粒子守恒都一定符合這一原理。第二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電子守恒,指的是在氧化反應中得到電子的數(shù)量與失去電子的數(shù)量總是相同的。第三種是電荷守恒,在電解質溶液和化合物當中,陰離子和陽離子的電荷總數(shù)相等,于是,呈現(xiàn)出電中性。
在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然承擔著引導者的角色,因此,教師個人對于化學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師對核心素養(yǎng)的切身體會等,都對高中化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直接影響著高中化學教學工作的成果。因此說,對高中化學教師進行培訓,讓他們對核心素養(yǎng)有更深刻的理解是十分必要并且重要的。高中化學教師自身主體意識非常薄弱,經過一輪一輪的課程改革,教育部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更加積極地展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接受知識的速度,制訂出符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案,但是大部分高中化學教師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在課堂中,他們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感覺自己被當成主體,反而是以一種旁觀者的態(tài)度,盲目聽課。要想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育他們的學習興趣,就必須將核心素養(yǎng)理解到位,并深入貫徹到教學工作當中,因此也就需要加強對高中化學教師的培訓,讓他們對核心素養(yǎng)也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為了深入地將核心素養(yǎng)貫徹到教學計劃當中,我們必須體現(xiàn)以下三個原則。首先就是科學性原則,化學學科既然屬于自然科學的范疇,那就一定要體現(xiàn)出它的科學性,這里的科學性不只是指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科學的思維方式,學習怎樣解決問題,怎樣思考問題,學會理性地分析問題,并且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遵守實事求是的原則,培養(yǎng)不斷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第二點便是實踐性的原則,化學領域的一次次突飛猛進,離不開眾多化學家的辛苦實驗,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努力將實踐性這一原則貫徹到教學理念當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類化學實驗的課題研究,從而在實踐中充分學習,對于知識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三點就是融合性原則,要學會將化學與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將所有學科的中心思想在大腦中形成思維框架,從而有效地將各類知識熟練運用。
最近幾年,很多高中化學教師為了加深對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大都采用課題研究的培訓模式,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比較適合當前高中化學教學的實際情況,而且效果也相當不錯,通過所有高中化學教師的不斷努力,對這種模式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因此,構建出一種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解的課題研究培訓模式。這種模式以文獻閱讀為起點,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在崗實踐,在這期間,可以集中培訓,解決那些在課堂中遇到的難題,并且進一步探討如何在課堂中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第一,是參與培訓的教師要在核心素養(yǎng)理解中積極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因為教師作為培訓的主體,培訓成果將直接反映在未來的教學成果之中,必須積極地投入這個過程中,不斷反思與創(chuàng)新,虛心接受專家組給出的意見,深化自己對核心素養(yǎng)內涵的理解。更不能持有排斥的態(tài)度,必須主動地在實踐中尋求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各種途徑。
第二,是要格外注重文獻閱讀,在核心素養(yǎng)中所占據(jù)的地位。文獻閱讀作為培訓模式的起點,貫穿于研究過程的始終,每一個困難問題的出現(xiàn)與解決,我們都必須好好運用文獻閱讀這一有力的方式,不斷解決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專門抽取一定的時間,精讀大量的文獻,通過精讀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不足的地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其他教師進行溝通交流,與專家進行深刻探討,從而促進問題的解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未來的教學當中,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不僅是在化學教學當中,任何一個學科都是這樣。要想更好地將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融入今后的教學計劃當中,需要充分發(fā)揮高中化學教師的引導作用,并且借助專家的指導,將核心素養(yǎng)理念滲透到課堂當中,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學到更多更真實的化學知識,為以后的繼續(xù)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