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引 殷 海 劉瑩瑩 鐘燕梅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yī)院,貴港市 537100)
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與交流的橋梁,也是表達人類內心感受的重要途徑。人們可以通過改變嗓音的音調和強度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情[1]。嗓音疾病是指由于發(fā)聲不當、發(fā)聲習慣不良或者全身感染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發(fā)音的音調、強度和持續(xù)時間出現異常,沒有辦法滿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2]。臨床上治療嗓音疾病主要以內科保守治療為主,包括藥物治療、物理療法以及言語練習等。本研究擬探討嗓音訓練在嗓音疾病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提高患者嗓音質量提供參考?,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診治的由于發(fā)聲方法不當而引起的嗓音疾病患者50例,年齡8~60(32.18±2.14)歲。排除呼吸系統(tǒng)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聽力障礙、胃酸反流和變性人等干擾因素。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嗓音訓練治療,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嗓音訓練療程為2個月,具體方法如下:(1)首先定期開展衛(wèi)生教育,對人體發(fā)聲器官的部位和原理進行講解,使患者了解人體發(fā)聲部位的解剖結構,向患者介紹嗓音疾病的發(fā)生原因和發(fā)生過程以及注意事項。(2)按摩練習:按摩主要由上往下,從舌骨、喉結、氣管直到鎖骨,按摩的過程主要分為揉、摳、掐等3個部分:①下頜按摩:用拇指抵住下頜,促進患者的唾液分泌,改善患者喉嚨干燥的情況,同時按摩下頜,促進痰液分泌;②氣管按摩:由上往下,從舌骨、喉結、氣管直到鎖骨,整個過程指尖緊貼脖子;③環(huán)喉部按摩:將食指和拇指放置在甲狀軟骨的間隙,并繞圈按摩;主要目的是對喉部上方的壓力起緩沖作用,降低肌肉張力。(3)呼吸訓練,主要分為慢呼慢吸、慢呼快吸和快呼快吸3個階段:①慢呼慢吸:保持患者挺胸收腹,挺直身板,醫(yī)務人員指導患者用腹肌的力量緩慢均勻進行呼氣,整個過程患者要保持肩膀不動,腹部腰部要挺直向內收,慢慢呼氣;呼氣后,要用盡全身力氣吸氣,打開胸部腹部,盡量打開自己,感受一個飽滿的狀態(tài),重復進行訓練。②慢呼快吸:在慢呼慢吸一段時間后,患者掌握了相關的呼氣吸氣技巧,可以再慢慢呼氣后,一次性快速吸入空氣,然后慢慢深深呼出氣體,重復進行訓練。③快呼快吸:在以上兩個階段結束后,患者加快頻率,快速吸氣快速呼氣。整個過程主要是為了訓練患者膈肌的運動能力,提高肺活量,降低患者利用聲帶發(fā)聲之間的撞擊力,降低嗓音疾病的發(fā)病率。④大開口音訓練:右手拇指與食指置于甲狀軟骨和舌骨之間,兩手指往上用力把舌骨后部抬高,嘴巴張大把舌體伸出來并放松,軟腭提起,咽喉壁堅挺,以橫膈膜推動氣息的力量,在感到舒服的音區(qū)內輕松而又有力地發(fā)出[]延長音,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患者不要關注聲音的強度,而要把注意力放在音色上?;颊咴谶M行此項訓練的過程中,由于方法不當很容易引起嗓子勞累。只有用正確的發(fā)音方法,才能保證嗓子出現通透感而不是勞累感。
1.3 觀察指標 比較患者嗓音訓練前后的GRBAS評分、自我VHI量表評分、動態(tài)喉鏡檢查評分、空氣動力學檢查及計算機嗓音分析。 GRBAS評分包括五個參數:G總嘶啞度,R粗糙聲,B氣息聲,A無力聲,S緊張聲,其中G最可靠。自我VHI量表評分包括功能、情感和生理3個部分,每部分10個題目共計30分;某一方面分數越高,表示嗓音疾病對這部分影響較為嚴重。動態(tài)喉鏡檢查評分包括聲帶閉合情況、聲帶運動對稱性、聲帶黏液波及聲帶振動規(guī)律性??諝鈩恿W檢查即嗓音的最大發(fā)音時間(max loudness phonetic time,MLPT)和最長發(fā)音時間(max phonetic time,MPT)。MLPT是指一次深吸氣后,最大聲音所能持續(xù)發(fā)元音的最長時間,MPT是指一次深吸氣后,舒適聲音所能持續(xù)發(fā)元音的最長時間,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呼吸和發(fā)音的配合能力。計算機嗓音分析包括頻率微擾、振幅微擾及噪諧比,要求在環(huán)境噪音低于45分貝的密閉隔音室中進行,患者口唇距麥克風10~15 cm,偏離45°夾角,持續(xù)穩(wěn)定地發(fā)[a]音和[i]音各3次,每次發(fā)音時長>5 s。收集聲音后,取聲樣中部平穩(wěn)部分用praat語音軟件進行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GRBAS評分比較 訓練后患者GRBAS評分中的各項評分均低于訓練前(均P<0.05)。見表1。
表1 GRBAS評分比較 (n=50,x±s,分)
2.2 VHI量表評分和空氣動力學檢查比較 訓練后患者VHI量表評分中功能評分、生理評分、情感評分均低于訓練前,MLPT及MPT均高于訓練前(均P<0.05)。見表2。
表2 VHI量表評分和空氣動力學檢查比較 (n=50,x±s)
2.3 動態(tài)喉鏡檢查評分比較 訓練后患者動態(tài)喉鏡檢查評分中聲帶閉合情況、聲帶運動對稱性、聲帶黏液波和聲帶振動規(guī)律性均低于訓練前(均P<0.05)。見表3。
表3 動態(tài)喉鏡檢查評分比較 (n=50,x±s,分)
2.4 計算機嗓音分析比較 訓練后患者計算機嗓音分析中頻率微擾、 振幅微擾及噪諧比均低于訓練前(均P<0.05)。見表4。
表4 計算機嗓音分析比較 (n=50,x±s)
嗓音訓練是指通過系統(tǒng)練習的方法,對與發(fā)音有關的器官進行訓練,增強機體的共鳴系統(tǒng)和敏感度,保證正確發(fā)聲方法的使用[3]。以往對于嗓音疾病的治療主要為物理治療、針灸治療、保守內科治療等,相比于這些方法,嗓音訓練更方便快捷,患者可以自己進行訓練,根據自己的時間自由安排,沒有地點和時間的限制,更符合患者的心理預期。有研究表明[4],單一的嗓音訓練可以治療患者由于發(fā)音方法不當引起的嗓音疾病。對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嗓音疾病,嗓音訓練也是一種很好的輔助手段,可以幫助臨床治療嗓音疾病,改善患者的音質[5]。音質是具有喉部調節(jié)和聲帶振動特征及音響特性的音色[6]。如果嗓音發(fā)生異常,患者嗓音中會出現過多的干擾成分,使得患者發(fā)出的聲音不清澈,降低發(fā)音清晰度。嗓音是一個復雜的測量指標,單獨憑借一種指標是無法全面了解患者整個的嗓音狀態(tài),需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對嗓音進行檢測[7],主觀指標為患者主觀評價(自我VHI量表評分),客觀指標包括醫(yī)生客觀評價(GRBAS評分)指標[8]、喉鏡檢查、空氣動力學評估和計算機嗓音分析 。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訓練后在GRBAS評分、自我VHI量表評分、動態(tài)喉鏡檢查評分及計算機嗓音分析均優(yōu)于訓練前(均P<0.05),說明采用嗓音訓練治療嗓音疾病,可明顯改善嗓音質量,提高患者社交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與藥物及手術治療比較,安全性高,費用較低,也符合患者的客觀要求,有較高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