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李治鵬
【摘要】目的 了解廣元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HIV的感染狀況,為臨床安全輸血提供依據(jù)。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4~2018年廣元地區(qū)無償獻血者HIV確證陽性情況及其流行特征。結果 廣元地區(qū)2014~2018年無償獻血132595人次,HIV ELISA初篩呈反應性292人,初篩反應性率0.22%,NAT檢測HIV反應性一例。確認實驗陽性數(shù)29,確認實驗陽性率0.022%。結論 廣元地區(qū)無償獻血者HIV感染人數(shù)近幾年顯著增高,有性別和職業(yè)構成差異
【關鍵詞】無償獻血者;HIV感染;血液安全
【中圖分類號】R44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6..01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導致的人體免疫系統(tǒng)破壞的乙類傳染病,其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等途徑進行傳播,且其中經(jīng)血液傳播是導致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因為一般情況下獻血人群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且傳染病的檢測方法和檢測試劑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輸血傳播疾病成為采供血行業(yè)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為進一步優(yōu)化獻血者招募策略,更加合理設置獻血前的檢測環(huán)節(jié),探討降低輸血風險的方法,及了解四川廣元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HIV的感染狀況及流行特征,為HIV防治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本文筆者對2014年1月~2018年12月四川廣元地區(qū)無償獻血者HIV檢測資料進行了統(tǒng)計和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四川廣元地區(qū)無償獻血者血液標本133251份,EDTA抗凝,血清學標本5毫升;帶分離膠核酸標本5毫升。
1.2 檢測方法
我站采用兩種不同試劑廠家的酶免試劑進行HIV檢測,酶免試驗完成后,挑選HIV陰性標本再次進行核酸檢測,酶免及核酸檢測HIV反應性獻血者血液標本送往廣元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成都輸血研究所進行確認。
2 結 果
2014~2018年四川廣元地區(qū)無償獻血者HIV(抗原、抗體)檢測血液標本132595份,初篩陽性292例,初篩陽性率0.22%,確認陽性29例,確認陽性人數(shù)比例為0.022%。
HIV感染者人口特征:2014~2018年四川廣元地區(qū)無償獻血者HIV感染中以低學歷、無固定職業(yè)、初次獻血的中青年男性為主。詳細情況為:男性陽性例數(shù)23例、陽性比例79%,女性男性陽性例數(shù)6例、陽性比例21%;19~30歲陽性例數(shù)11例、陽性比例38%,30~50歲陽性例數(shù)16例、陽性比例55%,50歲以上陽性例數(shù)2例、陽性比例7%;無固定職業(yè)者陽性例數(shù)24例、陽性比例83%,固定職業(yè)者陽性例數(shù)5例、陽性比例17%;初次獻血陽性例數(shù)22例、陽性比例76%,獻血2次及以上陽性例數(shù)7例、陽性比例24%;高中及以下學歷陽性例數(shù)22例、陽性比例76%,大專及以上學歷陽性例數(shù)22例、陽性比例76%。
3 討 論
根據(jù)我站檢測數(shù)據(jù),2009~2013年四川廣元市無償獻血者HIV確認人數(shù)為13例,感染流行率較低,2014年~2018年四川廣元地區(qū)無償獻血者HIV確認人數(shù)29例,HIV陽性率0.022%,高于南寧市0.020%,低于成都市0.061%,HIV感染率呈現(xiàn)倍數(shù)遞增趨勢,與國內其他地區(qū)同期相似[1]。這與廣元近幾年來經(jīng)濟、交通的高速發(fā)展,人口流動頻繁有關。HIV輸血傳播感染是血液安全的主要風險之一,隨著HIV流行趨勢的上升,感染人數(shù)大幅增多,血液安全問題日益嚴重。本文資料顯示,在29例HIV確認陽性獻血者中,男性23例,女性6;初次獻血者人數(shù)為22例,占比75.86%;且低學歷、年齡在30~50的青壯年占據(jù)比例較大。在29例HIV確認陽性獻血者中,無固定職業(yè)者HIV感染人數(shù)24例,占比高達83%,由于其文化程度大多較低,工作不固定,法律意識較為淡薄,且流動性較大,因此為保證血液安全,獻血前的征詢及篩查環(huán)節(jié)顯得尤為重要,應盡量從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2例HIV陽性確認人員為50歲以上中老人,占比7%,表明部分中老年人自我保護意識不足,據(jù)其他報道表明,近幾年中老年人HIV感染率呈上升趨勢。
目前青壯年是獻血隊伍的主力軍,HIV感染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快速轉移,提示我們建立一支由適齡健康人員組成的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至關重要,積極聯(lián)系群眾,宣傳HIV健康知識教育,提高人群對HIV感染的高危行為的防范意識,引導群眾樹立健康生活理念。
“HIV抗體不確定”指HIV確證試驗中出現(xiàn)HIV抗體特異性條帶,但不足以判定為陽性的結果,“不確定”者需結合流行病學資料進行隨訪檢測。為保障臨床用血安全,我站于2014年開展核酸檢測,核酸檢測有效降低了輸血殘余風險,但由于HIV窗口期等因素的影響,輸血殘余風險依然存在。為保證臨床用血安全,血站應加強各個環(huán)節(jié)管理,包括標本的采集、離心條件、溫度、運輸、保存、接收、檢測等,同時提升實驗室人員素質,提高檢測質量,避免漏檢、錯檢的發(fā)生,提高血液質量。
參考文獻
[1] 陸祝選,覃水慶,莫小燕.2005~2009年南寧市抗-HIV陽性無償獻血者情況分析[J].應用預防醫(yī)學,2010,16(5):274-275.
本文編輯:吳 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