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烈
Q:現(xiàn)在買藥挺方便,但打開包裝一看,或大或小的說明書上,無一不有“不良反應”這一項,不禁讓人望而生畏,甚至不敢買了。那么,為什么要費那些筆墨向患者解釋不良反應呢?
A:這是在預先告訴醫(yī)生與用藥者有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不必緊張、害怕。同時,說明書也告訴你要注意的問題,及遇到嚴重問題時處理的方法,這是一種科學、誠實的態(tài)度,也是國家藥監(jiān)部門嚴格要求的內容。
Q:說明書上“不良反應”的說明文字,有些只是簡單寫了幾條,有的卻寫了大半張紙。是否不良反應寫得越多的藥越危險呢?
A:一般說來正相反。不良反應記載詳細的,不但說明工作細致,而且說明使用此藥積累的經驗也多,所以不要害怕。對比之下,街道上擺攤賣各種“神藥”的,很少有說明書,從來不會說他的“神藥”有什么不良反應,那可要小心了。
Q:到底什么是不良反應呢?
A:不良反應是一個大概念,比較籠統(tǒng),它包括副作用、毒性反應、過敏反應、繼發(fā)反應。但平時常將副作用與不良反應通用。
Q:那什么是副作用呢?
A:副作用是指在安全劑量范圍內,給藥途徑正確,用藥者出現(xiàn)了與治療效果無關的不適甚至有害的反應。概括地說,第一是藥物本身的作用。一種藥物常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很少只作用于人體一個部位。例如紅霉素類藥物治療呼吸道細菌乃至支原體感染效果很好,但它同時可促進胃腸道蠕動,所以有人用紅霉素治療呼吸道感染時出現(xiàn)胃痛、腹瀉,此時的胃痛和腹瀉就是副作用了。但是如果用紅霉素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腸道蠕動得到改善,而繼發(fā)了菌群失調,后者就屬于副作用了??梢姼弊饔檬怯袟l件的,相對的。
其次,副作用與人的體質有關,例如同樣是用紅霉素治療呼吸道感染,有人就平安無事,有人就會出現(xiàn)副作用。
Q:什么是毒性反應、繼發(fā)反應呢?
A:毒性反應是由于藥物劑量過大,超過安全限度引起的反應,如頭孢霉素類引起的尿血。繼發(fā)反應則是指藥物不過量,當時也沒有出現(xiàn)不適,用了一段時間后出現(xiàn)的副作用。臨床上明顯的例子如,使用皮質類激素后發(fā)生的副作用,如肥胖、骨質疏松、高血壓等。
Q:過敏反應是怎么回事?
A:過敏反應是大家熟悉的一種不良反應,但很多人對過敏反應存在一些誤解。首先,過敏反應與藥物劑量無關,例如做過青霉素皮試的針頭,就可以出現(xiàn)致死的過敏反應;其次,過敏反應幾乎難以預測;第三,過敏反應的表現(xiàn)五花八門,多種多樣,幾乎牽扯各個系統(tǒng),且輕重程度差別很大。
Q:不少人以為不良反應是指西藥而言,中藥就不會有不良反應。是這樣嗎?
A:是藥三分毒,中藥也同樣有各種不良反應。近年來由于中藥應用越來越廣泛,不良反應的問題引起了重視。與西藥不同,中藥處方都是復方,即由多種藥物組合,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幾率增加。要辨別中藥處方的不良反應是哪種藥引起的,難度比較大。
Q:減少藥物劑量能否減少不良反應?
A:前面已經介紹過,只有毒性反應一類是與劑量有關的,故減少藥物劑量可減少或防止毒性反應,而對其他不良反應是無效的。況且一味減少劑量,勢必影響療效,有悖治療效果。
Q:現(xiàn)在同時服用幾種藥物者十分常見,尤其多見于老年人。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與藥物種類多少有關嗎?
A:顯然有關,因為還多包括了幾種藥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應。不妨請看一組數(shù)字:同時用1種~5種藥物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6種~10種時為10%;11種~15種時為28%;16種~20種時為54%??梢?,想減少不良反應,用藥也要講究“精、準”的原則。
Q:藥物不良反應能否預知?
A:能預知,也不能預知!不妨再重復一下:毒性反應、繼發(fā)反應有可能預知,因而可能預防;而過敏反應、副作用則比較難。
Q:了解不良反應有什么實際的好處?
A:對自己來說,可以盡量“趨利避害”,安全放心;出現(xiàn)問題,及早妥善處理,不至于驚慌失措,一無所知。
發(fā)現(xiàn)與報告不良反應,對社會來說,乃是一種責任與貢獻。因為對一種藥物不良反應的認識,是許多“個案”積累分析的結果,正所謂集腋成裘。根據(jù)大量的材料,國家藥監(jiān)部門會及時向社會公眾發(fā)布信息,提醒患者與醫(yī)生安全用藥。
從長遠角度來講,對不良反應的全面認識,為藥物學的發(fā)展、有效藥物的推薦、有害藥物的廢棄,都提供了寶貴依據(jù)。今天我們對阿司匹林認識的擴展,就是一個例子,從認識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血液不凝固開始,開發(fā)用于各種內置導管的抗凝治療,挽救了無數(shù)生命。
Q:如果疑為藥物不良反應怎么辦?
A:可以先向開處方、做治療的醫(yī)生反映,請他們首先處置,也可向各地、市的藥監(jiān)部門反映。有的大藥廠有專線電話,也會接受投訴的。
Q:有哪些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的具體方法?
A:首先,自購藥、自治病、自用“偏方”或“秘方”要特別小心,也許省錢省事,但其中隱患甚多,實不可取。
必須認真、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特別注意自己的病是否在其適應證內,也請注意藥物相互作用一項,其中有沒有自己現(xiàn)在正在應用的藥物。
某些藥物的新用途可能不在說明書內,請咨詢開處方的醫(yī)生核實。
拿到藥物時,不要忘記“四對”:是否系國(中)藥準字號?是否有批準文號?是否在有效期內?包裝是否有破損或啟開過?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四對”必須在發(fā)藥柜臺前進行,離開柜臺后的發(fā)現(xiàn),不會被接受。
盡量避免同時應用多種藥物。如果自己已經在服用某幾種藥物,新開處方時請主動告訴醫(yī)生。
有過敏體質或過敏性疾病,如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有藥物過敏史者,請主動告訴醫(yī)生,這一點很重要!
有經驗的醫(yī)生都知道:“藥物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點滴!”可惜這句至理名言,有些患者不同意。更可惜的是,一些醫(yī)生也“忘記”了。
不要忽視藥物不良反應。同樣,不要因有不良反應拒絕正確的治療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