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 萍
(北京市普仁醫(yī)院,北京 100096)
老年肺炎患者在臨床較為常見,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且多合并各種基礎性疾病,因此極易發(fā)展為重癥肺炎。重癥肺炎病情變化快、并發(fā)癥多、預后不良,嚴重威脅到了老年患者的生命[1]。臨床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目前預見性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為進一步探討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肺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做如下研究:
選擇我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間收治的100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按照擲硬幣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62~85歲,平均年齡(73.3±2.0)歲;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64~84歲,平均年齡(73.1±2.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與年齡方面的差異經統(tǒng)計學檢驗無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創(chuàng)造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健康指導、用藥護理、呼吸機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心理護理
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在心理上多會出現緊張、焦慮、擔憂等不良心理反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難以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積極的治療。因此,護理人員應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針對性的給予心理干預,通過積極的交流與溝通,安慰患者的心理情緒,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多給予其關心與鼓勵,通過構建護患之間的和諧關系達到改善心理狀態(tài)的目的。
1.2.2 口腔護理
患者口腔里的細菌會沿著氣管向下移動,從而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工作尤為重要。每日使用護理液對口腔進行沖洗,根據患者口腔中的pH值選擇合適的液體,pH值為3.0~ 6.5可采取1%~4%蘇打水,pH值為1.0~7.5可采取2%~3%的硼酸溶液[2]。同時,加強對患者口腔的觀察,及時清除口腔內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潔。
1.2.3 呼吸道護理
老年患者呼吸道黏膜萎縮,纖毛運動減弱,氣道分泌物易于滯留,從而易誘發(fā)肺部感染[3]。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呼吸道護理,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定時為患者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暢。對于無法自主咳痰者應及時給予吸痰,吸痰時間最好控制在10s左 右,不得超過15s,吸痰前對設備進行嚴格的消毒。此外應觀察痰液 的量、顏色及性狀,及時送檢尋找病原菌,以便為臨床醫(yī)師調整治療方案提供依據[4]。
1.2.4 氧療護理
氧療是是治療老年重癥肺炎的重要手段,護理人員應選擇鼻導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5L/min左右,若患者伴隨二氧化碳潴留則將氧流量調節(jié)為1L/min[5]。在吸氧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缺氧癥狀,當紫紺消失時立即停止吸氧。
1.2.5 皮膚護理
老年重癥肺炎患者身體狀況差,加之臥床的時間長,因此易發(fā)生壓瘡、皮膚感染等并發(fā)癥[6],護理人員應知道家屬每日幫助患者清潔皮膚,每隔2h為其翻身一次,避免同一部位長時間受壓,同時給予按摩其長期受壓部位,防止壓瘡的發(fā)生。
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及胸部X線檢查結果對療效進行評價,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胸部X線檢查結果正常為治愈;臨床癥狀、體征顯著改善,胸部X線檢查結果提示病變有明顯吸收為有效;臨床癥狀、體征以及胸部X線檢查結果仍然異常為無效??傆行?治愈+有效。
采用SPSS18.0軟件包,對于計數資料的分析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具體情況見表2。
預見性護理模式是通過綜合評估患者的病情、病史、身體狀況、心理狀態(tài)等方面,針對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而實施的一種護理措施,目的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能夠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這與梁江齡[8]報道一致。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比較[n(%)]
老年患者呼吸系統(tǒng)防御能力下降,使得重癥肺炎的治療難度較大,且治療過程中易出現各種并發(fā)癥,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因此需對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針對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特點,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對治療或護理過程中的風險點進行合理評估,并針對性的采取預防措施,能夠進一步降低醫(yī)療風險,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