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琴
摘 要:在高中英語中閱讀是其半壁江山,能夠很好地掌握英語閱讀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農村學生從小沒有受到良好的英語教育,所以其對英語學習并沒有足夠的興趣,對閱讀更是談文色變。立足于校情、學情實際,從教材處理、教學方式方法革新等方面闡述了英語閱讀教學的探索和實踐過程。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跳讀;略讀;細讀;推讀
筆者所任職的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學生的英語起點低、基礎差、底子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每次綜合測試的成績與城區(qū)優(yōu)質學校相比都有較大差距。為了扭轉這種不利局面,我一直致力于探尋一條具有“農村特色”的英語教學之路,并為此進行了積極嘗試和創(chuàng)新。實踐中,我將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和我校的校情、學情相結合,融會貫通,博采眾長,打開了英語閱讀教學新局面。
一、立足學情,循序漸進開展閱讀教學
(一)功利性教學后患無窮
以往,教學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所以在開學之初,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高中教材的教學工作,面對著龐大的詞匯量和長篇累牘的閱讀材料,學生往往手足無措,不知從何下手,一次次“大紅燈籠高高掛”讓他們迷茫而沮喪,最終導致信心崩潰而放棄英語學習。后來雖然采取了一些補救措施,但已于事無補,切膚之痛令我刻骨銘心。
(二)因地制宜安排教學計劃
失敗的教訓告訴我,脫離學情的教學無異于拔苗助長,對于較為特殊的學情就要使用特殊的教學方法。所以,我把英語閱讀教學分成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新的教學方法的過渡適應期,對教材動了“大手術”,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刪減了許多內容,降低難度,使學生不必花費很大氣力就可以掌握一些關鍵的知識點,完成一些基礎積累,從而在成功中找到自信,形成閱讀興趣,逐步適應高中的英語課程,實現(xiàn)初高中知識的順利對接。第二階段是能力提升期,逐步加大閱讀量,引導學生多聽、多讀、多練,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教材拓展到刊物,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技能,形成觸類旁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三階段是強化和鞏固期,結合高考題型,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訓練和專項指導,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三)由易到難選擇閱讀材料
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我以教材為基礎,對教材進行一定的優(yōu)化,一方面從整體入手,對各單元、各篇章進行難度評估,然后適當調整其順序,對于部分超越學生能力的內容進行大膽刪改;另一方面,采用課內外閱讀相結合的方式,精選材料,擴大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我深知材料的質量直接決定了閱讀教學的效果,因此,材料的選擇必須建立在教師廣泛、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教學中我在選擇讀物時總是慎之又慎,平時征訂了《21世紀報》《英語周報》等刊物,閑暇時則到圖書館閱讀一些期刊,看到一些好文章就進行影印保存,作為閱讀材料的原始儲備。這些材料按其篇幅、題材、詞匯量進行合理安排,使它成為教材的有益補充。
二、不拘一格,閱讀教學應遵循多樣性原則
(一)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
教無定法,在閱讀教學中,我注重依據(jù)文本性質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隨性但不隨意,力求將課堂教學引向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模式,努力實現(xiàn)“有效性教學”目標。如提問時,對于教學問題的設計我注意其難度,使其既不是很難也不是過于簡單,良好地切合學生實際情況,談話時,注意契合問題情境,營造輕松自然的談話氛圍,使他們有話可談,有話敢談;討論時,不拘泥于形式,注重討論的效果,引入激勵機制,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給予充分肯定和獎勵。正是這些突破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在緊張的課堂活動中獲得心靈的愉悅,實現(xiàn)了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源動力。
(二)材料選擇的多樣性
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我遵循“合適有效就是硬道理”的原則,關鍵在于學生能讀、愛讀,讀了有用。對于材料的選擇要求內容多樣,比如名人故事、時事新聞、歷史神話、小品故事、科普短文等,甚至偶爾也會選一些八卦新聞作為“佐餐”,一部分由我從各類資料中摘選,一部分由學生收集匯總。但材料并非越多越好,一旦陷入“題?!钡哪嗄祝粫屡c愿違,得不償失。因此,所選材料應生動有趣、篇幅適當、內涵豐富、難度適中,以“合適”為前提,將教材的內容作為文章選擇的參照物,將一些能夠引人入勝、內容新穎的文章帶入課堂中,使學生不僅能夠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學習,而且也能夠讓學生逐漸喜歡上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三、因勢利導,閱讀教學應注重綜合性原則
對學生進行跨學科教學是一種需要大量信息的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要依據(jù)每一門學科之間所存在的交叉性來為學生建立一套完整的素質結構,每一門學科之間都是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的,學生能力的形成也是由各學科相互滲透、融合、運用的結果。當然,我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刻意追求學科滲透,而是根據(jù)教材的內容,見縫插針,恰到好處地滲透。爭取做到課有所得,日有所進,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以教學Travel為例,可以將其與人文、歷史、地理相融合,從而為英語學習打開另外一扇窗,讓學生體會英語作為工具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四、尊重差異,閱讀教學應注重因材施教原則
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雪花,學生自身的學習經歷和認知能力都是有著一些差別的,知識構成、文化素養(yǎng)也是千差萬別。農村中學的學生,在知識積累、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上都存在著一定差異,個體差異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務必面對現(xiàn)實,理性認識學生差異,制定適合學情特點的教學策略,通過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等方法夯實基礎,補足短板,使全體學生素質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將學生按照不同性格進行分組管理,而且要定期下達學習目標,分階段進行考核評價,獎優(yōu)罰劣,設法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使他們逐步建立自信,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另外老師也要良好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解決一些較難的問題,適時進行方法指導,要依據(jù)每一位學生發(fā)展的情況來進行分組,這樣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很好地體會到獲得成功之后的快樂,同時也有效改善學生的陋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就能夠在以后的生活當中保持穩(wěn)定的學習積極性。
對于學生的尊重和寬容并不是老師無限的縱容,學生沒有堅實的學習基礎大部分都是由懶惰所造成的,因此,教學中適度使用一些懲戒手段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強迫學生學習貌似不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但現(xiàn)實中是我們不得不采用的無奈之舉。作為農村中學的教師,我們得耗費很多心力校正學生的不良習慣,“逼迫”他們戰(zhàn)勝惰性,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完成英語學習的原始積累。“千層之臺始于累土”,畢竟興趣的培養(yǎng)、能力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原始積累這一基礎之上的。
五、教無定法,閱讀教學應注重學法的革新
教無定法,學無定規(guī)。閱讀不僅是“看”文章,更是一種審美體驗。如果閱讀課的教學只是機械重復地“看”,那么就是舍本求末,拋棄了閱讀的精髓,不可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因此實踐中我十分注重學法指導。
(一)跳讀(scanning)
在這一過程中,體現(xiàn)的是“快”與“準”的閱讀策略,著重訓練學生篩選關鍵信息的能力,它是提升學生閱讀速度的重要方法。在這種閱讀狀態(tài)下,學生首先要明確閱讀任務,然后圍繞問題進行閱讀,在指導學生時,我總是精心設計幾個問題,要求他們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這樣他們的精神會高度緊張,閱讀速度就會提高。如閱讀SEFC Module 3 Unit 5(Canada—The True North),學生只要能捕捉到 “What is‘The True North? ” 這個信息,跳讀的目的就達到了。
(二)略讀(skimming)
這種閱讀方式,要求學生能快速瀏覽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明確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并提煉出文章主旨。為了檢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掌握程度,我一般會設計6~10道正誤判斷題,用以檢查學生略讀的效果。 如SEFC Module3 Unit 5(Reading),我給出這樣幾道正誤判斷題:(1)They will take the train across Canada westward.(2)You can cross Canada in less than five days.(3)Vancouver is the warmest part in Canada.(4)It is so wet in Vancouver that the trees are tall.(5)Canada is a large country with a small population.(6)The Ocean ships cannot go to Thunder Bay.(7) Toronto is the south of Thunder Bay.如果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達到80%以上,說明他們已較好地掌握了略讀的技巧,反之,則要進一步加強訓練。
(三)細讀
這是閱讀中最常用的一種閱讀方式,是跳讀和略讀的有效補充。學生在完成跳讀和略讀任務的基礎上,需要對重點語段、語句進行推敲咀嚼,從而在問題情境下深入理解文意,厘清文章脈絡,剖析語言結構和細節(jié)。比如我的學生對于概括段落大意心存畏懼,為了幫助他們跨越這道障礙,我借鑒了語文學科的教學方法,融合了個人的心得,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法。不同的教材我使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段落大意顯而易見(其實就是主題句),這時我就采用主題句概括段落大意。有的語段中所包含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對一句話中的某個詞進行解釋,對于這種語段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然后用最簡單的話表達出來就好。有的語段的內容其所包含的內容有著很強的主次性,這時就需要我們對語段中的文字進行甄別,找出主要的內容再準確進行表達。有的語段難度較大,我就采用匹配法和填充法,匹配法就是把各段的段落大意打亂順序,然后叫學生把段落大意與序號搭配;填充法,即叫學生填關鍵詞完成段落大意的歸納。
(四)推讀
這是從已知推理出未知的一種閱讀方法,也最能考查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能力和觸類旁通的自學能力。對文本中遇到的新單詞或語法,帶領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依據(jù)文章的上下文來對不知道的部分進行猜測,這樣不僅僅是對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良好的學習英語閱讀的主要方法。
總之,高中的閱讀教學是一項繁雜而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經歷長期的積累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方可見效。農村中學的學生雖然“先天不足”,但只要我們不妄自菲薄,立足本校實際,合理布局,科學調配,堅持走符合校情學情的教學道路,那么,我們必定可以在農村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奏響成功的樂章。
參考文獻:
[1]胡芹.淺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42):195.
[2]呂巧玲.新課程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之我見[J].讀與寫, 2018(35):145.
[3]王佳佳,王欣.高中英語閱讀淺析[J].人間,2016(21):124.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