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園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進行化療是臨床上治療癌癥的常用方法之一。患者在接受化療后易出現(xiàn)脫發(fā)、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局部組織損傷等不良反應,從而可影響其生存質量[1]。自我感受負擔是指癌癥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擔心成為他人的負擔,這種感受被稱為自我感受負擔。在本文中,筆者對在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接受化療的9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旨在研究對此類患者進行社會心理支持對減輕其自我感受負擔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接受化療的90例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經(jīng)病理檢查得到確診,均具有進行化療的指征。其中,排除患有腦血管疾病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A組與B組。在A組患者中,有男23例(占51.11%),女22例(占48.89%);其年齡為33~79歲,平均年齡為(61.56±10.87)歲;其中,有食管癌患者8例(占17.78%),有胃癌患者11例(占24.44%),有肺癌患者9例(占20%),有結直腸癌患者6例(占13.33%),有乳腺癌患者4例(占8.89%),有其他癌癥患者7例(占15.56%)。在B組患者中,有男24例(占53.33%),女21例(占46.67%);其年齡為35~77歲,平均年齡為(60.82±10.63)歲;其中,有食管癌患者7例(占15.56%),有胃癌患者10例(占22.22%),有肺癌患者10例(占22.22%),有結直腸癌患者5例(占11.11%),有乳腺癌患者7例(占15.56%),有其他癌癥患者6例(占13.33%)。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化療期間,對其均進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對其進行健康宣教、用藥指導、生活護理、飲食指導、疼痛干預及減輕不良反應的護理等。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進行社會心理支持,方法是:1)成立社會心理支持小組。組員包括責任護士、心理咨詢專家及患者家屬。由心理咨詢專家對責任護士和患者家屬進行統(tǒng)一的培訓,使其掌握對接受化療的癌癥患者進行社會心理支持的方法。2)制定社會心理支持計劃。綜合評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況及其對自身疾病的認識程度,并參考相關的文獻為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社會心理支持計劃。3)落實社會心理支持計劃。⑴心理支持。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水平和性格特點,動態(tài)掌握其心理狀況,然后給予其個性化的心理支持與心理疏導。如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和冥想訓練,每次訓練的時間為15~20 min,每天訓練3~5次;指導其通過聽音樂、看電視或下棋等分散其注意力,以減輕其心理壓力。⑵家庭支持。多數(shù)接受化療的患者均擔心給其家庭帶來經(jīng)濟負擔,因此易出現(xiàn)焦慮、悲觀等負面情緒。為此,加強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指導患者家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上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和支持,經(jīng)常關愛和鼓勵患者,幫助其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⑶社會支持。鼓勵患者多于他人進行交往,多參加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定期組織病友進行交流,讓病友之間相互幫助和鼓勵,以增加他們對治療的信心。另外,充分發(fā)揮醫(yī)院、社區(qū)及社會的功效,為患者提供必要的經(jīng)濟援助,以減輕其經(jīng)濟負擔。
進行干預前后,采用自制的自我感受負擔量表評估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嚴重程度。此量表從照護體力負擔、心理負擔、情感負擔、經(jīng)濟負擔、家庭負擔、社會負擔6個方面對患者進行評估,評分越高表示其自我感受負擔越嚴重[2]。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量表中的照護體力負擔評分、心理負擔評分、情感負擔評分、經(jīng)濟負擔評分、家庭負擔評分及社會負擔評分相比,P>0.05。干預后,B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量表中的照護體力負擔評分、心理負擔評分、情感負擔評分、經(jīng)濟負擔評分、家庭負擔評分及社會負擔評分均低于A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量表評分的比較(分,±s )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量表評分的比較(分,±s )
注:a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b與A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照護體力負擔 心理負擔 情感負擔 經(jīng)濟負擔 家庭負擔 社會負擔A組 45干預前 10.92±2.10 30.77±3.26 11.64±1.85 22.19±3.15 13.35±2.86 13.28±2.74干預后 9.78±2.26a 27.96±3.64a 9.24±2.43a 20.07±4.14a 11.21±2.51a 11.27±2.31a B組 45干預前 10.87±1.98 29.78±4.56 11.58±1.72 22.35±3.24 13.26±2.75 13.26±2.53干預后 7.43±2.21ab 21.31±3.20ab 7.09±2.30ab 14.03±5.48ab 8.70±2.38ab 7.76±2.43ab
臨床研究表明,癌癥患者在接受化療期間易受到身體因素、社會因素、經(jīng)濟因素及情感因素的影響而出現(xiàn)自我感受負擔,進而可出現(xiàn)抑郁、悲觀厭世等負面情緒[3-4]。有文獻報道稱,自我感受負擔是癌癥患者重要的心理社會性應激源,可對其生存質量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因此,臨床上應對接受化療的癌癥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改善其負面情緒,減輕其自我感受負擔,進而提高其生存質量。社會心理支持是指從心理方面、情感方面、家庭方面及社會方面等對患者進行支持,最大程度地減輕其心理壓力,緩解其負性情緒,提高其生存質量的一種護理干預手段。本研究中,B組患者在接受社會心理支持后,其自我感受負擔明顯減輕。這與姜雅萍等[5]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對接受化療的癌癥患者進行社會心理支持可顯著減輕其自我感受負擔。此方法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