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麗
摘 要:依法治國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由來已久,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韓非子提出依法治國的理念以后,后期依法治國就在不斷的鞏固和發(fā)展中。雖然封建社會時期的依法治國沒有絕對的公平,主要是服務于統(tǒng)治者的治國舉措,但是法律在約束人的行為上面還是發(fā)揮了中號的作用。發(fā)展到現代,法律主要以人民的意志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前提,服務于人們和國家政權,以最大程度的體現了依法治國相對的公平性。本文就來通過部分代表性法律的發(fā)展探討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依法治國 法律 制度 法治社會 重要性 公平性
引言:一個國家的建設發(fā)展是建立在經濟結構與政治結構的基礎上的,我國依法治國是依照人們的意志與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建立起來的治國要求,依法治國最基本的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法必嚴、違法必究。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有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依舊堅持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并明確了依法治國的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作為政治建設的上層建筑,那么依法治國究竟有何重要呢?我們縱觀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發(fā)現法制社會在封建主義時期就是統(tǒng)治者進行治國的重要舉措,新中國成立以來也在不斷的完善法律制度,目的就是為了建設法制社會,通過法律制度來維持社會的和諧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作為中國的公民,我們都應該學習法律并認識法律的重要性。
一、古今中外代表法律制度發(fā)展的重要性及影響。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發(fā)動戰(zhàn)爭,社會動蕩不安,士階層崛起,社會上出現了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聲音。戰(zhàn)國時期的荀子認為“性本惡”,所以為了約束人們的行為,就要用禮來規(guī)范。他的弟子韓非子繼承并發(fā)展了他的思想,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治國理念。他認為的依法治國,不同于孔子的“刑不上大夫,賞不下庶人”,而是法不阿貴,人人平等。但是,在那個年代,他的思想并沒有得到實踐。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王朝的統(tǒng)治者秦始皇曾說:“若能與此人(韓非子)同游,則此生無憾矣”。那么,為什么,古往今來,無論是哪一個朝代,哪一個國度,統(tǒng)治者都會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制定一些法律法規(guī)?
首先,我們要從法律本身具有的性質來看,由于法律具有強制性,作為被統(tǒng)治者就要無條件服從法律,如若不服從就會受到相應的刑法懲罰。在《十二銅表法》中原告?zhèn)鞅桓娉鐾?,如被告拒絕,原告可邀請第三者作證,扭押同行。如被告托辭不去或企圖逃避,原告有權拘捕之。這里就體現了依法治國的強制性,《十二銅表法》的內容就是為依法治國提供了具體依據,如不履行法制的規(guī)定,那就要采取強制措施執(zhí)行,這是習慣法為依法治國提供的治國保障,有利于相對公平的解決羅馬早期的社會矛盾。其次,我們要從法律的內容來看,由于法律是人制定的,并為了約束人們的行為,所以它涉及到內容也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包括傳喚、審理、執(zhí)行、家長權、繼承和監(jiān)護、所有權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等不同范圍的內容,保證了習慣法在處理羅馬早期社會矛盾各個方面的具體舉措,具有一定的法制效果。最后,我們要從法律施行后的效果來看,羅馬法經歷了由習慣法到成文法到公民法再到萬民法的過程,對于維系龐大的羅壩帝國社會治安的穩(wěn)定和羅馬帝國向外擴張都起到重要的政治制度保障作用。通過羅馬帝國的《十二銅表法》與《萬民法》的治國作用我們不得不看到依法治國對于國家建設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我們今天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依法治國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我們更應該學習法律,了解法律。新時代的中國是一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國家,依法治國給我們的政治建設與經濟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我們要不斷借助法律的作用將依法治國的效果發(fā)揮到最大程度,建設和諧的法制社會,提振全民族的幸福感,獲得感。
二、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
那么,我國法律即法律實施的現狀是什么呢?我國各地區(qū)的不同行業(yè)的法律條例皆以《憲法》為基礎,《憲法》擁有最高的法律效應,先后經歷過五次大的修訂。當前的《憲法》條例以2018年的新修訂的為準,服務于人民和國家的建設事業(yè)。我國專門的法治隊伍主要包括在行政機關從事執(zhí)法工作的人員,在司法機關從事司法工作的人員,履行依法治國的義務。為了做到依法治國,實現法治社會,我們在法律的建設與法治的管理上已經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今后我們還應該不斷的提高法律的作用,為實現法治社會不斷探索著。以下是一些建議:
(一)樹立法治思維。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新時代下我們要嘉慶法律知識的宣傳作用,擴大民眾對于法律知識的了解,提高人們對于法制、與法治的意識,這樣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二)完善法律體系。
《憲法》之所以不斷的修改是因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憲法》條例中出現了很多法律空白,不能更完整的社會建設的發(fā)展進行法律制裁和保護,因此要更加公平的執(zhí)行依法治國,建設法制社會,就要根據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不斷的完善法律體系,保證法律的制度治理的完整性與公平性。
(三)強化依法監(jiān)督。
法律為法制提供了基礎,司法機關是通過法律條例實行執(zhí)法權,保證國家的依法治國。我國的司法權與政治權是獨立的,但是在司法機關的用人上通常是通過政調實現的,這樣會使政治建設匯總一些腐敗現象擴大到司法中,因此應該加強司法監(jiān)督,保證執(zhí)法的公平公正性,在人才的選擇上應該轉向有志向的大學生青年,一方面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提供服務社會的機會,另一方面通過換新司法人員改變司法中存在的腐敗行為。
(四)優(yōu)化法制模式。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舊堅持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為了提高依法治國的效率,我們應該從新時代社會發(fā)展與國慶發(fā)展的需要優(yōu)化法制模式。
結語:中國有句古話“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實現法治社會就要不斷的加強法律的作用,擴大法律制度的范圍,細化依法治國的內容,為我國的政治建設與經濟建設提供一個好的法律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趙冠蘆.淺談依法治國的重要性[J].科技風,2018(03):
257-258.
[2] 薛鋒.論依法治國戰(zhàn)略下公民人權保護法律意識的培育[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07):19-27.
[3] 陳運生. 法律沖突解決的方法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