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韻
(上海商學院,上海 201400)
當前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不僅僅要嚴把學生黨員發(fā)展的質量和數量,還要嚴把大學生黨員考評關,把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貫穿黨員考察、發(fā)展與考核全過程,這不僅關系到黨組織是否能保持先進性,還是學生黨員自身提升黨性修養(yǎng)的必然要求。
(一)立德樹人是高校學生黨建的目標和標準
高校的基本職能之一就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而高校黨建則事進一步培養(yǎng)一批具有高技能、高覺悟的先進人才隊伍。社會主義大學培養(yǎng)的是具備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能夠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奉獻的人才,因此,我國高校學生培養(yǎng)人才的工作就不能忽視德育的內容,也就是說,要用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道德原則,那么,立德樹人的要求自然成為了大學生黨建的目標和標準之一。應該看到,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題中之意,通過“立”社會主義的道德標準提升大學生黨員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認同和信仰,“樹”一批批具有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人才,作為高校學生黨建關鍵內容的學生黨員評價體系,自然也應該全方位的體現出立德樹人的要求,按照立德樹人的標準制定相應的指標體系,作用于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二)積極推進高校學生黨建能夠促進立德樹人任務的實現
客觀地講,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和立德樹人的要求是并行的,具體來看,從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基本內容來看,不論是發(fā)展優(yōu)秀、先進的學生加入黨組織還是通過組織培養(yǎng)進一步加深黨員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再或者是從小處著眼培育大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可以看作是立德樹人要求的具體體現,可以說,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開展立德樹人工作的主要載體和必要延伸。具體到大學生黨員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設置相應的指標可以較為剛性地對大學生黨員做出具體要求,比如說,參加多少次志愿服務、完成多少課時的理論學習等,都能夠直接提升大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踐行高校立德樹人的工作任務。
總之,推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和踐行立德樹人任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共同目標的指引下踐行立德樹人任務為推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供了標準,同時積極推進高校學生黨建能夠促進立德樹人的實現。
(一)構建高校學生黨員評價體系是建設學習型政黨的應有之義
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保持奮進的重要的動力,對一個人如此,對一個政黨同樣如此。如果一個政黨想要保持先進性和戰(zhàn)斗力,除了堅持科學的指導理論外,通過學習做到與時俱進同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高校學生黨員考評體系是如何作用于學習型政黨的呢?應該看到,學習型政黨并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通過黨的各級組織對全體黨員的培養(yǎng)、教育,以及全體黨員積極主動學習實現的,學習的認真程度如何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學習型政黨的建設程度,因此,通過科學的方式把大學生黨員自主學習(既包括對理論、精神、講話等內容的學習,也包括對于專業(yè)知識和人文素質方面的學習)的程度量化為考評指標,以有形的壓力敦促大學生黨員積極主動的學習,能夠推動學習型政黨的建設。因此,可以說,構建高校學生黨員考評是建設學習型政黨的應有之義。
(二)構建高校學生黨員評價是黨的建設的本質訴求
作為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共產黨是我國各項事業(yè)的領導核心,正因為如此,黨的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不僅僅關系到我黨自身的發(fā)展,更是維系著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提高黨的建設的質量就成為了新時代黨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通過科學合理的黨員考評機制來提升黨員質量就成為了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的重要抓手。因此,切實有效地開展好高校學生黨員的考評工作,這既是對高校學生黨員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遵循,也是提升黨的建設質量的訴求。
(三)構建高校學生黨員評價體系是保持黨員先進性的現實需要
通過構建高校學生黨員考評以保持黨員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第一,通過構建高校學生黨員考評體系可以保證大學生黨員積極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科學合理且能夠如實反映學生黨建實際情況的考評指標,能夠體現出關于強化大學生黨員管理的創(chuàng)新理念,可以作為一種強力手段對大學生黨員發(fā)揮先進模仿作用進行必要的規(guī)制,比如所,依托所學專業(yè)對社會做出應有貢獻是大學生黨員先進性的重要體現,因此,一學年內做過幾次、多少時長的志愿服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先進性,能夠用量化的形式敦促大學生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第二,通過構建高校學生黨員考評體系是打造一支高素質大學生黨員隊伍的內在需要,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針對大學生群體發(fā)展黨員堅持的原則就是“控制數量,優(yōu)化結構,提高質量,發(fā)揮作用”,因此,大學生黨員在高校學生中無疑是增加了活力,但不可否認,囿于發(fā)展標準并未嚴格執(zhí)行加之日常管理松散,出現了部分大學生黨員政治理論素養(yǎng)不夠、宗旨意識差一級黨性薄弱等問題,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考評體系,及時發(fā)現問題并作出針對性改善;第三,構建高校學生黨員考評也是促進大學生黨員自身發(fā)展的需要??荚u體系的各項指標對于大學生黨員而言既是一種標準也是一面鏡子,作為標準,大學生黨員可以按照各項要求有意識地做合格黨員,比如說理論學習的頻率、志愿服務的次數等等,作為鏡子可以發(fā)現自身不足之處,通過對差距的追趕做好合格黨員。
很多高校都設計了一套關于大學生黨員考評的機制,只是其規(guī)范程度如何、可操作性如何以及落實程度如何在各高校間存在巨大差異,且普遍存在機能不足的問題。具體來看,有如下三點不足之處。
(一)高校學生黨員考評體系規(guī)范性較差
規(guī)范性較差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考評內容的規(guī)范性不足,若干指標多從《黨章》等直接摘錄的比較原則的規(guī)定,涉及面較寬的同時缺少針對大學生特點的具體指標,進一步看,大學生也是一個異質化較高的群體,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黨員應該有不同的要求,自然要有差異化的考評指標;二是考評機制運行的不規(guī)范性,或表現為只在上級要求的時候進行大學生黨員的考評,沒有要求的時候很少開展或不開展考評工作,甚至有些高校把考評制度僅僅停留在紙上,或表現為缺少階段性的日??荚u,只是在學期末進行年終考評,查缺補漏的作用發(fā)揮不到位,考評工作有流于形式化的傾向。
(二)高校學生黨員考評體系科學性不足
何為考評指標的科學性,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僅僅依靠得分來判斷一名大學生黨員的優(yōu)秀程度,則是進入了機械化的誤區(qū),顯然是不科學的。機械地根據得分反映優(yōu)秀程度,有兩個方面的危害,一是容易出現錯誤判斷,大學生黨員的優(yōu)秀程度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有某一時間節(jié)點的表現難以準確對其進行評估;二是部分大學生黨員為了追求較高排名,會產生競爭行為,一旦超出應有的閾值,就會滑向過度競爭甚至是惡性競爭。比如,假如志愿服務是得分重項,那就會有人盲目的從事于志愿服務,出現重陽節(jié)一名老人洗幾十次腳的尷尬情況。
(三)高校學生黨員考評體系存在落實不到位的情況
依據《黨章》和各類條例的相關要求,對大學黨員的考評要從理想信念、道德品質、學業(yè)能力、社會實踐等角度入手開展考評工作,但部分指標很難量化,比如,理想信念就很難考察,若果硬要量化的話,比如學習多少次會議、精神、講話等,往往會進入“范指標化”的誤區(qū),使得考評指標徒有其表,喪失了考評體系應有的實際意義,不容易起到激勵和反饋的作用。
我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承擔著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需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強化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其中一點就是與立德樹人的要求進行有機融合,以立德樹人的具體要求指導大學生黨員考評,通過強化大學生黨員考評促進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可以從如下三點進行構建。
(一)明確價值正確的考評原則
明確價值取向是考評體系構建的前提條件,其具有引領方向的指導意義,即大學生黨員考評指標能夠起到引領大學生堅定信念、努力學習、樂于助人和創(chuàng)新進取的作用。具體來看,構建高校學生黨員的考評體系需要遵循的原則有堅持黨章的導向性、標準的科學性與先進性、教育的實際性、內容的整體性和全面性、考評工作的可行性以及考評結果具有激勵性等六個方面,其中,第一個原則是核心原則,高校學生黨員考評體系的構建必須要毫不猶豫地堅持黨章的導向性,依據黨章規(guī)定的義務作為最高標準,其后五個原則更貼近于實際操作,能夠讓考評體系更加科學、具備可操作性。
(二)采用科學的考評技術方法
在企業(yè)管理或人事管理等學科領域已經開發(fā)出了相當成熟的考評制度和考評方法。雖然有所差異,但一些具有共性的方法可以嘗試引用到大學生黨員的考評體系中來。一是目標管理法,在考評指標中明確本學年的學習和黨建的各類目標,從而依據大學生黨員的完成情況開展目標管理考核;二是動態(tài)等級評估法,針對機械化的等級考評的不足之處,采取動態(tài)的等級評估法,考察大學生黨員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完成指標的情況,各個階段賦予一定的考評成績,最后的成績通過加權計算獲得,既能減少為完成指標而突擊的情況,也能夠盡可能地減少過度競爭;三是全方位考核法,把大學生黨員在教室、輔導員、黨內同志、同學們的意見和評價綜合進考評得分當中去,結合定量和定性的考核方式形成一個較為客觀、全面的考評成績,杜絕單一的量化考評的缺陷。
(三)建構分層級、多維度的評價體系
考評體系可以分成目標層、要素層、指標層三個層次,其中要素層可以細分成政治素養(yǎng)、模范作用組織作風三個維度,每個維度再對應相應的若干個三級指標層次的具體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