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恒
我國終于具有了億度的點火能力!在“可控”方面走在世界前沿,同時在探月領域仍處領先地位。大力發(fā)展純電動汽車產(chǎn)業(yè),是對我國在可控核聚變發(fā)展上的信任。
對所謂的清潔能源,純電動汽車的發(fā)展方向至今仍存爭議。重要的反對觀點是認為電能并不清潔,無論是火力發(fā)電、水力發(fā)電還是核電站都會伴有污染和自然資源的破壞,他們認為這是把污染轉(zhuǎn)移到了上游。另一個重要觀點是,電能的能量密度相比燃油低太多。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掌握的能源能量密度一直是大跨步向前。純電動汽車的發(fā)展,似乎有走回頭路的意思。
不應該忽略的是,電能最大優(yōu)勢是作為二次能源,它是經(jīng)過一次能源轉(zhuǎn)換后,通用性最廣泛的標準化能源。
2018年11月12日,一則重大新聞橫空出世,對汽車業(yè)的發(fā)展非常重要,汽車圈卻無人報道。正如當日,A股漲幅第一的板塊是超導概念,上漲4.77%,也沒有媒體解釋這是為什么。
這天,央視播報了我國“人造太陽”(EAST)首次實現(xiàn)等離子體中心溫度達到1億度,此實驗成果標志著我國向未來核聚變反應堆實驗運行邁出了關鍵一步。
《汽車人》對我國可控核聚變領域做過幾篇報道??煽睾司圩儾坏乔鍧嵞茉?,污染相比核裂變的輻射污染極大降低,“第三代”幾乎無污染。更重要的是,它一旦實現(xiàn),可以解決全人類的能源問題萬年之久,同時還能徹底解決淡水水源缺乏的問題。
其實,“人造太陽”離我們并不遙遠。主要的困難有三,第一是點火溫度要1億度,我們知道,氫彈就是核聚變,是不可控核聚變,氫彈爆炸需要原子彈點火,才能使溫度達到1億度。第二是可控,因為1億度高溫可以融化掉任何接觸到的物質(zhì),怎么樣能長時間控制這個1億度的等離子體是個巨大難題。第三就是原料氦-3,這個東西地球上沒有,但月球上儲藏量至少可以供人類使用1萬年。
所以在探月領域,目的就是建造月球基地以便開采氦-3,中國已處于階段性領先。一直以來,1億度的點火技術,中國落后于美國。但現(xiàn)在,中國終于能夠在聚變點火的關鍵技術上,完成實質(zhì)突破。
很少有人知道,可控核聚變技術已經(jīng)歷經(jīng)了近50年的發(fā)展。雖然少有報道,但在過去的50年間,聚變的技術一直以高于摩爾定律的速度發(fā)展。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了這樣的想法,三任國家領導人都對實現(xiàn)可控核聚變技術非常重視,認為這件事一定要做。因為就全球而言,中國是對能源需求最為迫切的國家。
一直以來,《汽車人》觀點明確,中國敢于冒天下之大風險,以舉國之力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實際上是建立在有信心本世紀實現(xiàn)可控核聚變商用發(fā)電基礎上的。
所以,一直以來我們討論“電”只是把污染移居到了上游,都是基于對我國前沿科學項目可控核聚變技術的不夠了解所致。
太陽聚變是氘氚聚變,被稱為“第一代”聚變,燃料便宜,缺點是有中子輻射?!暗诙本圩兪请秃?3反應,這個反應本身不產(chǎn)生中子,但其中既然有氘,氘氘反應也會產(chǎn)生中子,但總量非常非常少。如果“第一代”電站必須遠離鬧市區(qū),“第二代”電站估計可以直接放在市中心。“第三代”聚變是讓氦-3跟氦-3反應,這種聚變完全不會產(chǎn)生中子,沒有任何污染和輻射,堪稱終極聚變。
之前《汽車人》多次介紹,氦-3只有去月球開采,這也是我國登月嫦娥計劃最主要的目標?,F(xiàn)在各國心照不宣,只是嘴上不說。特朗普政府已經(jīng)意識到了中國在探月領域領先的嚴重性,宣布組建了“太空部隊”作為美軍第六大軍種。
目前,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實驗項目,一個是合肥的“合肥超環(huán)”,一個是成都的“環(huán)流2號”。實現(xiàn)難度是要把超過太陽核心溫度的上億度等離子體通過磁場使其懸浮在-269℃容器中,并保證其長時間穩(wěn)定運行。如何做到?在這里,超導材料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目前,超導材料無論是在科研還是在工程領域,都是我國最重要的前沿發(fā)展方向。A股市場超導概念板塊能先發(fā)制人的原因也在此。
聚變是一個集大成的前沿科技工程,也是無人區(q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建剛說:“聚變幾乎所有的技術都要用到,需要用到地球上當今世界技術的極致。”
對于未來,科學家的規(guī)劃是人類的能源80%都來自可控核聚變,20%來自可再生能源,可控核聚變的商業(yè)化在2050年開始實現(xiàn)。現(xiàn)在,我國終于具有了億度的點火能力!在“可控”方面走在世界前沿,同時在探月領域仍處領先地位。對汽車行業(yè)來說,大力發(fā)展純電動汽車產(chǎn)業(yè),是對我國在可控核聚變發(fā)展上的信任。引用中科大副研究員袁嵐峰的話就是:“我們的目標遠遠不止是在科技上超越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