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福州路小學 劉茜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絕大多數(shù)教師所采取的仍舊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即一味地注重知識性和技巧性的講授,這便在極大程度上消磨了學生的閱讀熱情,不利于學生深刻體悟文本,極易導致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低下。對此,要想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盡早走出“高耗低效”的藩籬,教師就需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以對學生能力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要求為依據(jù),積極探尋形式多樣、務實高效的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自主意識,使學生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從而促進有效教學目標的更好達成。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句話強調(diào)無論做任何事,事先都要有充分的準備,課堂教學亦是如此。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在認真鉆研新課程標準和對學生素質(zhì)能力培養(yǎng)要求的基礎上,基于文本內(nèi)容制定并明確教學目標,這樣才能理清上課的思路,為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父親、樹林和鳥》這篇課文之前,我根據(jù)新課標及學生的學習需要制定并明確了閱讀教學目標,具體包括: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黎、凝”等5 個生字,會寫“朝、霧”等13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習作者先概括寫,再具體寫的表達方法。2.過程與方法目標:理解“茫然、凝神靜氣、舒暢、驚愕”等詞語,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主動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會用“一瞬間”“舒暢”等詞語造句;了解人物對話單獨成段的特點。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父親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fā)學生愛鳥、護鳥的情感。這樣,通過將三維目標有機整合,既理清了上課的思路,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同時還為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尚小,活潑好動,在課堂上極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而轉(zhuǎn)移注意力。基于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擺在首位,創(chuàng)設與文本內(nèi)容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相契合的教學情境,以使學生對閱讀文本自發(fā)地形成期待視野,為接下來更好地品析文本語言和體悟作者情感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在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之初,為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我先是向?qū)W生問道:“同學們喜歡外出旅行嗎?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去過的地方,以及旅行過后的感受呢?”待學生分享完各自的旅行經(jīng)歷及感受后,我繼續(xù)說道:“同學們?nèi)ミ^的地方可真多,可謂是見多識廣。有一位旅客也做了一次旅行,不過它的旅行地點有些特殊……”隨后,我板書了課題——《在牛肚子里旅行》。這樣,通過在閱讀教學之初恰當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使學生自發(fā)地對閱讀文本形成了期待視野,這便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現(xiàn)代教育手段的出現(xiàn)和迅猛發(fā)展為課堂教學方式的多元化轉(zhuǎn)變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機,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和積極推崇,且日益成為課堂教學的時代新寵。若能將其有效運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使學生的閱讀行為變被動為主動,而且還能將文本中冷冰冰的文字轉(zhuǎn)化得更具形象化和生動化,從而有利于深化學生的理解感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品位。
在教學《荷花》這篇課文時,我先是為學生富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并配以了荷花的圖片和相關背景音樂,以渲染課堂氣氛,引導學生迅速深入文本意境之中。之后,在引導學生品析文本語言的過程中,我借助現(xiàn)代教育手段展現(xiàn)了荷花開放的動態(tài)圖景,并指導學生朗讀了文中關于白荷花的相關描寫,以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如此,通過運用直觀手段將文本中冷冰冰的文字以形象化和直觀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還使學生直觀感受了荷花的風姿和神韻,有效提升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究其本質(zhì),閱讀是一個自主理解、自主感受、自主體驗的過程,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自主地位,在進行知識教學的基礎上,通過角色扮演這一方式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生動演繹,以使學生得以深入文本意境之中,使情感得以在體驗感受中得到感化和升華。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敘述了一間窗戶變成了黑窟窿,門板也破了洞,很久沒人住的老屋三次想要倒下卻沒有倒下的故事,贊揚了老屋的奉獻精神。為升華學生的理解感受,在初讀文章過后,我先是帶領學生逐一突破了文中的生字、生詞。待學生大致理清了這一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脈絡后,為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最大限度上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我讓學生幾人為一組,運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對這一故事進行演繹重現(xiàn)。如此,通過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不僅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參與,使閱讀成為自主行為,還使學生在深層體驗中真切感受了老屋的慈祥和寬厚,學習了老屋樂于助人的奉獻精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長期處于一種“高投入、低產(chǎn)出”的狀態(tài)。改革課堂教學,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必走之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認真領會新課改精神,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對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大膽革新,以期為閱讀教學注入新的生機活力,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高效低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