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金 李文峰 羅剛 張丹丹 王誠高 劉羅英 羅駿
(贛州市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江西 贛州 341000)
擴張型心肌病(DCM)是一種以心腔〔右心室和(或)左心室〕擴大、心肌乏力、射血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至今尚無特別有效性治療方法,預后極不理想,5年生存率未到50%,發(fā)病率在我國日趨增高〔1,2〕。研究發(fā)現(xiàn),Lamin A/C核纖層蛋白(LMNA)基因突變是確定的DCM的致病因素〔3,4〕。LMNA基因位點82位谷氨酸突變成賴氨酸(E82K)突變有促使細胞具有幼稚化的轉(zhuǎn)變傾向,這可能是導致DCM的原因之一〔5,6〕。另有研究表明,DCM與心臟鈉通道蛋白(SCN)5A突變直接相關(guān)〔7〕。左西孟旦作為一種治療心力衰竭的新型藥物,主要以增強心肌對Ca2+的反應性而發(fā)揮作用,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抗心肌細胞凋亡作用〔8~10〕。目前,較少有左西孟旦發(fā)揮治療心力衰竭具體作用的機制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左西孟旦對DCM的作用機制。
1.1實驗材料 HCM細胞系本室保存;LMNA siRNA購自Santa Cruz;轉(zhuǎn)染試劑Lipofectamine2000、聚合酶鏈反應(PCR)引物購自Invitogen公 司 ;MTT粉末購自美國Sigma公司;胎牛血清(FBS)和DMEM培養(yǎng)基購自康寧公司;左西孟坦購自上海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MNA抗體(Santa Cruz);HRP-anti-Rab(聯(lián)科);PCR儀(ABI);光學顯微鏡(Olympus);低溫離心機(Thermo);凝膠成像儀(GE);電泳儀(Bio-Rad);照相機(Canon);旋轉(zhuǎn)混合儀(寧波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波(Galanz);超純水系統(tǒng)(Millipore);超速離心機(Beckman);制冰機(北京長流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2細胞培養(yǎng) 人心肌細胞系HCM細胞用DMEM培養(yǎng)基加入10%FBS進行體外培養(yǎng)。加入100 μg/ml的青霉素和100 μg/ml的鏈霉素,5% CO2、37℃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
1.3細胞轉(zhuǎn)染 轉(zhuǎn)染前將HCM細胞傳代6孔細胞培養(yǎng)板中,每孔細胞分別轉(zhuǎn)染反義干擾核糖核酸(siRNA ctrl組)、反義干擾LMNA的核糖核酸(si-LMNA組),轉(zhuǎn)染si-LMNA同時加入左西孟旦(si-LMNA+左西孟旦組)。當細胞覆蓋率在80%時進行轉(zhuǎn)染,實驗步驟完全按照 Lipofectamine2000轉(zhuǎn)染試劑操作說明進行,轉(zhuǎn)染48 h。
1.4細胞存活能力實驗 待測細胞轉(zhuǎn)染48 h后,細胞計數(shù),在 96孔板中每孔加入200 μl細胞懸液,約4 000個細胞,每組6個復孔,24 h后加藥刺激24 h,每孔加入20 μl噻唑藍(MTT)溶液(5 mg/ml),繼續(xù)培養(yǎng)4 h。 棄培養(yǎng)液后每孔加入150 μl二甲基亞砜溶液,置于室溫搖床低速振蕩10 min,在酶標儀570 nm波長處測吸光度。
1.5LMNA基因SCN5A蛋白檢測 收集細胞分別提取LMNA RNA反轉(zhuǎn)錄成cDNA做定量多聚酶鏈反應(qPCR)檢測,提取SCN5A蛋白,Western印跡法檢測蛋白水平變化。
1.6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行t檢驗。
2.1LMNA基因沉默 si-LMNA組LMNA基因表達明顯降低。見圖1。
圖1 LMNA基因沉默后HCM細胞中LMNA基因表達變化
2.2MTT細胞生存率實驗 siRNA ctrl組HCM細胞生存率(71%±51%)和si-LMNA+左西孟旦組HCM細胞生存率(62%±34%)均顯著高于si-LMNA組(48%±47%)(P<0.05)。LMNA基因沉默降低了HCM細胞的生存率,加入左西孟旦后細胞生存率可逆轉(zhuǎn)提高。
2.3LMNA基因沉默后SCN5A基因轉(zhuǎn)錄的變化及左西孟旦的作用 siRNA ctrl組SCN5A基因表達(1.00±0.62)和si-LMNA+左西孟旦組SCN5A基因表達(0.62±0.30)均顯著高于si-LMNA組(0.38±0.14,P<0.05)。
2.4LMNA基因沉默后SCN5A水平的變化及左西孟旦的作用 LMNA基因沉默可顯著抑制SCN5A表達(si-RNA組),加入左西孟旦后可顯著恢復SCN5A表達(si-RNA+左西孟旦組)。見圖2。
圖2 LMNA基因沉默后SCN5A表達變化
DCM的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心腔擴大造成室壁受壓變薄 ,從而易發(fā)心律失常,后期常常形成難治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11〕。目前臨床上暫無有效的醫(yī)療手段,因此該病的死亡率較高。學界普遍認為基因缺陷、免疫因素和病毒感染是誘發(fā)DCM的三個主要病因,遺傳因素在其中約占1/3。在DCM已確定的致病基因中,LMNA 基因突變或缺失是導致DCM比較重要的因素〔12〕。LMNA 基因區(qū)間定位于Ⅰ號染色體長臂的2區(qū)I帶,包含12個外顯子,10號外顯子上選擇性剪接產(chǎn)生兩種mRNA,分別編碼 lamin A 蛋白和 lamin C 蛋白,這兩種蛋白與 LMNB 基因編碼的 lamin B 蛋白共同組成細胞核的核纖層。核纖層是由核纖層蛋白單體多聚組裝而成的近四邊形的蛋白網(wǎng)格狀結(jié)構(gòu),緊靠在內(nèi)層核膜的內(nèi)表面,它與中等纖維蛋白家族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在調(diào)節(jié)細胞分化、提供染色體錨著位點、維持核膜完整性及在核周期性解體與重組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3〕。 LMNA 基因缺失的細胞,在細胞核形態(tài)上表現(xiàn)異常且對機械物理的牽引力降低,造成胞核脆弱值增加,更容易自身破裂。在致DCM的LMNA 基因的突變位點中,Gupta等〔14〕證明3R77H,E161K突變會導致腸 minA 蛋白單體不能正確聚合成核纖層蛋白。雖然有以上研究發(fā)現(xiàn),但對 LMNA 基因突變功能的研究結(jié)果都難以徹底解釋其致DCM的作用機制,這很可能存在其他未發(fā)現(xiàn)的機制在致DCM中起作用。綜合來說,學界目前對DCM發(fā)病的作用機制尚無比較完善的認知,也暫時找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在現(xiàn)有的醫(yī)療認識和手段下對癥治療,極難徹底治愈DCM。
一些相關(guān)心臟類疾病的發(fā)病與基因變異所引起的離子通道異常有著某種關(guān)系,基因變異過程中編碼相應離子通道的蛋白結(jié)構(gòu)會發(fā)生改變,進而引發(fā)致死性心臟功能紊亂〔15〕。在目前報道中,此類異常有鉀離子通道疾病和鈉離子通道疾病等,這類特征的疾病主要含有:兒茶酚胺敏感多態(tài)性室速(CPVT)、Brugada綜合征(BS)、長QT綜合征(LQTS)和短QT綜合征(SQTS)?,F(xiàn)有的案例和實驗研究表明,嬰兒猝死綜合征、青壯年猝死綜合征的發(fā)生均與 SCN5A 基因變異引起的心肌鈉離子通道異常有關(guān)〔16〕。SCN5A 基因編碼心臟Na+通道的成孔亞單位,負責心臟動作電位的迅速除極,在控制心肌細胞興奮的維持和傳導中起著決定作用。大量臨床研究表明 SCN5A 的突變可誘發(fā)多種致死性心律失常〔17,18〕?,F(xiàn)有的案例和實驗研究表明,由SCN5A基因突變誘發(fā)的心律異常按照Na+通道功能變化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功能減低型突變,包括BS,心臟傳導系統(tǒng)疾病如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另外一類是功能增強型突變?nèi)鏛QTS Ⅲ型等〔19,20〕。目前SCN5A 已成為法醫(yī)病理學研究和心臟分子遺傳學研究的熱點及難點,大量心臟電生理學研究證實,青壯年猝死發(fā)生的重要病因是 SCN5A 基因突變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另外,也有研究表明 SCN5A 基因的某些常見單核苷酸多態(tài)位點(SNP)變異也會導致心肌細胞Na+通道發(fā)生改變,從而提高患者心律失常發(fā)生率〔21,22〕。
本實驗結(jié)果也表明,LMNA 基因?qū)?SCN5A 基因蛋白水平的調(diào)節(jié)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左西孟旦的使用很可能通過逆轉(zhuǎn) LMNA 基因缺陷來調(diào)節(jié)SCN5A 的基因蛋白水平,實現(xiàn)對DCM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