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實驗中學 李丁昊
“俗世奇人”,究竟何為“俗世”?何為“奇人”?馮驥才先生說:“這些奇人妙事,聞所未聞,倘若廢置,豈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筆錄下來,供后世賞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眾生相耶?故而隨想隨記,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關,冠之總名《俗世奇人》耳。”
《俗世奇人》一書中的“泥人張”技藝精湛,他竟能用從鞋底摳下來的泥捏成一個惟妙惟肖的海張五。現實中的“泥人張”我也見到過一個,他是一個在旅游景點做糖人的老爺爺。
老爺爺手執(zhí)一柄勺,勺里裝滿糖漿,他幾下斟酌便用糖漿勾勒出活靈活現的小兔子,再輕輕一鏟,甜津津的小糖人就做成了。老爺爺的雙手十分靈巧,輕輕一扭便能做出各種活物。周圍的游客有對著他拍照的,有仔細觀看他制作的,有欣賞糖人的,每個人都對他由衷贊嘆。老爺爺不急不躁,慢悠悠地舀著、勾著、鏟著。
馮驥才筆下的另一位奇人——華大夫并不十分討喜,有人說他只認錢不認人,沒有醫(yī)者救死扶傷的使命感,可我們又何曾為他想過?在那人人自危的俗世之中,若沒有規(guī)矩或是破壞了規(guī)矩,他該如何立足?況且華大夫歸還朋友的錢又恰好詮釋了他的高尚品質,值得尊敬。
生活中,也不少見這樣的奇人。一次,我去口腔醫(yī)院看牙醫(yī),原想找熟人插隊,沒想到張醫(yī)生“翻臉不認人”。第二次再去檢查,排隊輪到我后,張醫(yī)生二話不說就開始認真檢查,這時有個病人想借著親戚關系插隊,我心里很惱火??赊D念一想,那天的我不也如此嗎?看著張醫(yī)生為我認真看診,對那個病人不理不睬的樣子,我什么都明白了。
做糖人的老爺爺靠自己的手藝生活,體現自己的價值,老有所樂;張醫(y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堅持自己的原則,贏得人們的尊敬。只要有一技之長,普通人也能成為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