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四川省廣元市樹人中學,四川 廣元 628000)
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已成為歷史教育的目標,歷史教材的編寫模式也慢慢呼應這股歷史教育改革的潮流,現(xiàn)今教科書的圖表大量增加,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直觀性與可讀性,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已成為歷史教育的目標,我國把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作為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已有二十余年時間。本文就是高中歷史教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之探討。
當下對歷史思維能力較通用的定義是:能夠再認知和再現(xiàn)歷史事實,解釋歷史現(xiàn)象,分析評價歷史客體,闡述、揭示歷史規(guī)律的能力。這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zhì)的訓練過程。所謂“由表及里”,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歷史知識、歷史事件的講解不能停留于表面,要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其背后的內(nèi)在規(guī)律,能夠從縱向做一個比較,從而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去粗取精”是指在教學中要有所取舍,歷史學科的知識點有大容量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歷史時必須抓住歷史發(fā)展的主線,通過不斷的思考來掌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對具體的歷史事件做出正確的判斷;“去偽存真”是指在歷史課的學習中,學生要提高自己的思維質(zhì)量,透過眾多的歷史事件深挖歷史真相,從枝繁葉茂的歷史知識樹中突顯其主干部分,從而運用類比、對比、抽象等方法把知識精化、細化。
自信心、意志、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孔子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學習中,興趣是一種激烈而持久的動機,唯有熱愛歷史,才會在積極持久的學習熱情中獲得能力。我認為應以歷史教育的實用性和社會陛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歷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現(xiàn),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敗的經(jīng)歷,是人類經(jīng)驗和教訓的總匯。以史為鑒,古為今用,正是歷史學社會功能的突出表現(xiàn)。因此整個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力求做到教學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合,盡量選擇一些與教材有關的具有代表陛、又是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教育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分析,科學地使歷史感和現(xiàn)實感融為一體。這樣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就會覺得歷史并非過眼云煙,而是完全可以和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接軌。
新課標提倡的課堂教學是一個開放式的、氣氛活躍的、由學生作為課堂主導的教學模式。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教學的多元化、開放式,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在具體的歷史課教學中,教師要在講授的基礎上適當引導學生對一些難點、疑點進行探究性學習,其方法可以是多樣的,可以采用分組討論、自主發(fā)言等形式。例如,一些學生課下對于歷史人物傳記很有興趣,而對于課本中歷史人物的記載或者評論持懷疑甚至是否定態(tài)度。多元化教學模式正好可以滿足這類學生學習的愿望,在講到他們感興趣的歷史人物時,可以鼓勵他們在課堂中暢所欲言,把自己心中的歷史人物形象講述給全班同學聽,教師則對其進行適當引導,讓他們把對歷史知識的關注點從歷史人物這個點擴大到歷史事件、時代背景中。這樣既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學習歷史,使之主動探索歷史規(guī)律、歷史真相,并提升自身的歷史思維能力。此外,多元化教學方式還有助于提升全班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出高效率的課堂,從而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效果。
高中教材,有一個明顯特征,即從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歷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應的思考題,要求學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綜合所學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論證、討論。這些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習題為范例,仔細講解,教給學生解題方法。第一步,要先讀懂材料,通過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材料選自××文章或哪一年的誰的講話,通過材料里邊提供的時間、人物、事件來判斷是課本中的哪一部分內(nèi)容。第二步,聯(lián)想課本中內(nèi)容來解題。第三步,有的問題要弄清問什么,通過看材料,能否直接找出答案。經(jīng)常找一些材料題,并逐漸地由易而難布置一些解析題,讓學生練習,使學生能很快地悟出其道理。
歷史教學中練習,不僅使學生深入地掌握歷史基礎知識,還能培養(yǎng)運用技能技巧解題能力,使思維具有靈活性和準確性。練習要有針對性和目標性。如一題多練,一個選擇題的四個選項,可當成4道題來做,又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一些能使他們某一種思維得到訓練的題型,如像選擇題可考查學生的多種能力,對比、理解是否準確等,材料題可訓練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問答題可訓練學生的歸納、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等。要有的放矢。根據(jù)重點難點來講評,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另外,總結歸納教材內(nèi)容、知識結構,對舊知識加工梳理,也是鍛煉思維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對所學內(nèi)容提煉要點,找出規(guī)律,清理知識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完整的、清晰的印象。通過小結學習心得的方式進行這方面思維訓練。
總之,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歷史教學的根本。這些能力將來步出校門后,可以用于實際生活,在這一點歷史教學的社會功能是其他任何學科無法提供的。因此,我們歷史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有益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