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靜
(遼寧省孤兒學校,遼寧 沈陽 110169)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老師上的語文作文課還是很滿意的,認為內(nèi)容新穎和生動有趣的人不在少數(shù)。只有16.41%的學生認為枯燥無味,6.94%的學生絕的課堂無聊,46.53%的學生認為理想的作文課不僅需要教科書知識,還需要一些課外知識來調味。然而僅有37.23%的學生在自己主動下進行作文,這說明學生對于作文的認識能力有待提高。對于作文的目的,51.95%的認為作文是為了增長知識,16.07%的選擇應對考試,21.83%的選擇為了得到贊美,還有10.15%的為了個人興趣。透過數(shù)據(jù),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高年級學生對作文的目的是相當明確的,學習是為了自身的發(fā)展,如 32.66%選擇情感體驗,33.16%選擇提升作文能力,8.29%的學生認為獲得了做人的道理。但也有16.07%的學生認為語文作文是為了應對考試。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考試依然枷鎖著學生的成長,這是個值得教育者反思的問題與現(xiàn)象。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知識的豐富與匱乏,智力水平的高與低,學習能力的強與差,都是決定作文能力高低的因素。因此,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心。
縱觀我國小學階段語文學科作文教學的展開和施行狀況,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研究者試圖從現(xiàn)階段小學高年級的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實踐入手,采用的是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和課堂觀察記錄法,對鹽城市S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一個全面的調查與分析。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作文興趣不高且在作文學習中缺乏主動性,教師缺乏保持興趣的方法以及在作文教學中給予學生較少的主動權;學生預習準備和作文習慣不好,教師作文教學指導缺乏成效性;教師對學生作文方法指導不到位,學生自身的作文能力難以提升。
某位小學高年級教師在教學《錫林郭勒大草原》一課中,先播放了《草原之歌》,然后出示了草原優(yōu)美景色的課件,這個教學導入,能夠啟發(fā)學生進行想象,進入情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進而讓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細讀課文。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二段時,請了四五個學生指讀,在深思熟讀后,讓學生圈出描寫草原的字詞,用波浪線畫出相關語句,再讀,讀出感受,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然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深讀課文,列如四五段描寫錫林郭勒大草原是一個歡騰的世界,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寫的呢?作者刻畫了許多與草原無關的事物,這么寫的目的何在?這兩段的采用了什么表達方法?寫作的順序是怎樣的?能不能替換呢?只有深讀課文學生才能解決上述問題,才會明白歡騰的含義與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悟讀課文,學習了課文,你覺得作者筆下的錫林郭勒草原是怎樣的?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通過學習,你眼中的錫林郭勒草原又是什么樣的呢?在領悟課文內(nèi)容與主旨的基礎上,再進行審美創(chuàng)作。這樣的讀的方式從初讀到細讀再深讀最后悟讀。這樣,教師通過讀的引導,讓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
某位老師教學《全神貫注》一文時,讓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從哪些語句看出了畫家的全神貫注?學生們迅速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教師要求學生們大聲朗讀這些語句,使得學生們在朗讀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了畫家的全神貫注。但是老師并沒有就此打住對問題的探討,引導學生更進一步、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羅丹如此認真畫畫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學生們相互朗讀課文探討問題,從而發(fā)現(xiàn)羅丹不僅僅是一個全神貫注的畫家,更是一個精益求精并且認真嚴謹?shù)漠嫾?。甚至還有學生站出來結合自身實際談了談自己的感受。這位老師在上課期間注意細節(jié),展現(xiàn)了真正的的課堂教學的智慧——銳利的觀察和引導性的思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們?nèi)绻軌蜃⒁獾郊毠?jié),并且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們往往能夠發(fā)現(xiàn)意外的驚喜。
課堂上搭建橋梁,引導學生從讀到說、由說到寫,逐漸提高寫作興趣。找準讀寫結合的切入點之后,還要用好這個切入點,為學生搭建從讀到寫的橋梁。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說”。比如《荷花》一課,教師設計了仿寫練習,但讓學生直接動筆的話,有些學生還是會覺得困難。于是,教師就讓學生先說一說。當學生沒有說話素材時,教師可以進行提示:“且不說楊梅的顏色……且不說楊梅的形狀……單是它的滋味……”學生說不好的時候教師要進行指導,說不完整的時候要讓其他同學進行補充。這樣經(jīng)過“說”的緩沖,學生心里有底了,“寫”就不那么難了。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做為作文教學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新課改與《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此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并提出了詳細的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遵循新課改的理念,使學生在作文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審美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研究綜合運用文獻綜述法、調查法,廣泛、細致的課堂觀察記錄法,進行綜合分析。結果顯示小學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理念是較為符合語文課程要求的,落實到實處卻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以下問題:學生對作文興趣不高且缺乏主動性,教師缺乏保持興趣的方法且在作文教學中給予學生較少的主動權,學生預習準備和作文習慣不良,教師缺乏成效指導(調查結果),因而筆者針對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相應的建議:教師應在作文教學給予學生充分的主動權。教師注重課前預習,學生學會獨立尋求疑問,教師注重學生的質疑,深入進行“問題教學”,教師注重多種作文方法,注意讀的技巧,培養(yǎng)提高學生作文感悟能力。以上建議希望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和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