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君
教學案例
《紫藤蘿瀑布》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名篇,寫于1982年5月,作者是著名作家宗璞。當時宗璞的弟弟身患絕癥,她非常悲痛,偶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一時的不幸不足為懼,人生要豁達樂觀、奮發(fā)進取。本文既是一幅描摹得極為精細的工筆畫,又是一曲深沉的生命贊歌。學習本文,對學生提高語文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完善人格都有積極的意義。
1.欣賞文章的構(gòu)思之美、表達之美、意蘊之美。
2.學習作者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的寫法。
3.領(lǐng)悟生命的頑強和美好,正確對待生活的磨難。
1.體悟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和禮贊。
2.品味重點語句的含義。
1.導入。
屏顯:宗璞在朋友圈感言,若能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增添一點抉擇的力量,或僅減少些許抉擇的痛苦,我便心安。
學生根據(jù)課前查到的資料紛紛留言給作者。示例:
“即使您不微笑,也讓人觸到慈愛?!?/p>
“哪怕您不開口,也能感受到您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韻致?!?/p>
……
師:能留下這些感言,老師相信同學們已經(jīng)對宗璞略有所知。其人可親可敬,其文更是可圈可點。等品讀完她的文章以后,同學們一定會對其人有更為深刻的了解。
學生齊讀課題。同時,師板書:紫藤蘿瀑布。
設(shè)計意圖:用朋友圈留言的方式來介紹宗璞,讓學生對作者建立初步的認識,有利于檢查學生的課前預(yù)習情況和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這種方式形式新穎,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和本節(jié)課后面的“朋友圈感言”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前后呼應(yīng),使整節(jié)課更加嚴謹,渾然一體。
教師出示本課的教學目標:欣賞散文的“三美”,即構(gòu)思之美、表達之美、意蘊之美。
2.品味“構(gòu)思之美”。
師:請速讀全文,根據(jù)第一段,觀察全文美妙精致的結(jié)構(gòu)。
屏顯: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師生共同梳理文章脈絡(luò):
(1)文章兩次寫到紫藤蘿。第2-6段描寫的是眼前的藤蘿,第8段是十多年前的藤蘿。那第7段就是承上啟下,是過渡段。
(2)第1段的用意:簡潔入題,總領(lǐng)全文,如《荷葉母親》。
最后一段的用意:首尾呼應(yīng),篇末點題。
(3)十多年前的那株藤蘿略寫,眼前的這株藤蘿詳寫。詳略得當。
(4)很明顯,作者寫十多年前的那株藤蘿是為了襯托眼前的藤蘿生命力的旺盛,這是一種寫作的藝術(shù)。筆鋒一轉(zhuǎn),用次要事物來陪襯突出主要事物的美妙,主次分明,這樣的寫作手法叫對比襯托,這是文章的美妙的構(gòu)思。
(5)我們還要讀懂本文的體材及其寫作特點:散文,借景抒情。
師小結(jié):我們這么粗略地過一遍,就能收獲如此豐厚的知識。我們剛才進行的訓練就是,抓住開頭一個句子“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將一篇文章的脈絡(luò)梳理清楚,從而體會文章構(gòu)思之精致美妙。
3.品味“表達之美”。
師過渡:那是什么樣的一樹藤蘿,讓“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為之駐足凝望呢?
明確:美的,生機勃勃的。
師:但比花更美的,是作者用生花妙筆勾勒出的有花之意蘊的美文。請大家自讀第2-6自然段,從手法、情感等方面來分析這一段的表達之美,還可從修辭、動詞、句式等角度來賞析。
教師播放有聲讀物《安妮的仙境》。
學生批注,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示例: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以陂_花!’它們?nèi)氯??!边@句話運用了反復和擬人的手法,直接賦予紫藤蘿花以人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它們競相開放的形態(tài),突出了勃勃的生機,抒發(fā)了作者的喜愛之情;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具有畫面美、音韻美、聯(lián)想美、修辭美和情感美。
設(shè)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們應(yīng)該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課堂的精彩應(yīng)源自學生的精彩。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通過自主品味文章的表達之美,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潛能得以發(fā)揮,情操得以陶冶,個性得以充分地發(fā)展。
師小結(jié):本文的表達之美包括畫面美、層次美、聯(lián)想美、煉字美、句式美、修辭美、情感美、音韻美、意境美……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玫瑰是美的,但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一切的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fā)出來的。下面讓我們一起品味散文的“意蘊之美”。
4.品味“意蘊之美”。
師:然而,十多年前,這么美的藤蘿的結(jié)局是“后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作者為什么要寫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花呢?
明確:借花喻人,對比襯托。
師出示背景資料:“文革”時期,紫藤蘿花是壓抑的、凋零的,人是焦慮的、悲痛的。下面,我們來讀幾則資料,感受一下這種焦慮和悲痛。
教師播放有聲讀物《天空之城》。
設(shè)計意圖: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對話的過程。文本的背后是作者?!拔母铩睂W生來說遙遠而陌生,在這時教師適時、適度地介紹寫作背景,讓學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家庭所遭遇的不幸、內(nèi)心的壓抑和悲痛,有利于學生和作者對話,深入理解主題。
師:宗璞的弟弟是機械工程的專家,年輕有為,也是她父親最鐘愛的一個孩子,本在最好的年華,卻英年早逝?;ㄖ畨阂?,人之痛楚,國之動亂,在這組強烈的對比中,你覺得作者最想告訴我們的是哪一句話,她想告訴我們什么?
明確: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屏顯:紫藤蘿的植物特性是,生性喜陽光,卻也能耐陰耐寒;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也有一定耐瘠薄和水濕的能力;對土壤酸堿度適應(yīng)性較強,在微堿性土中也能生長良好。
設(shè)計意圖:通過探究花和人的不幸的相似點,引導學生理解如何面對人生的挫折,對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文中對生命的感悟是借助紫藤蘿花表達出來的,所以教師可補充關(guān)于紫藤蘿花韌性的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你得到了哪些人生感悟?請在宗璞的百度貼吧中留下感言。
學生討論交流、自主留言。示例:
“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磨難,但我們應(yīng)該有豁達的心態(tài),對未來充滿信心,只要面向陽光就不會有陰影。”
“生命的力度:只要生命不息,就奮斗不止。”
“我們要有生命的韌性,有厄運打不倒的信念。”
……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與開頭的朋友圈感言相呼應(yīng)。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留言一定會有更深刻的感悟,也突出了本課的重、難點。
師:羅丹曾說過,美麗的風景之所以能打動人,不是在于它給人帶來多么舒適愜意的感覺,而是由于它能引起人們的無限的遐想和回味。這株紫藤蘿于作者只是驚鴻一瞥般的短暫相遇,但卻給作者的內(nèi)心帶來深深的震撼,讓她陷入了無限的沉思,讓作者領(lǐng)悟到生命的美麗和生活的真諦:生命就是一樹花開。這是一曲生命的贊歌,讓人不由得高呼:“生命!生命!”
師板書:生命,是一樹花開!
師: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地朗讀課題。
5.課堂小結(jié)。
師:這節(jié)課,我們從構(gòu)思之美、表達之美、意蘊之美這三個角度,欣賞了宗璞的散文之美。其實,像《白楊禮贊》《壺口瀑布》等寫景詠物的散文,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去學習。課后讓我們一起走進宗璞的散文世界,去收獲更多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