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岐
薤白,又叫小根蒜,是一種植物,其新鮮鱗莖可作食物,干燥鱗莖(即薤白)可入藥。自古以來,薤白就是藥食兩用之品,時常出現(xiàn)在文人墨客的詩詞中。如宋代梅堯臣的《田家》言:“高樹蔭柴扉,青苔照落暉。荷鋤山月上,尋徑野煙微。老叟扶童望,羸牛帶犢歸。燈前飯何有,白薤露中肥。”描繪了一幅傍晚時分,農(nóng)夫耕種完田地,帶著耕牛悠然自得回家的美好畫面。家中那肥肥的白薤透亮無暇,甚是喜人,等著歸來的人們一起品嘗!宋代宋祁的“鈴閣宴盤留薤白,書林官筆燥雌黃”(《寄會稽天休學士》),唐代李商隱的“薤白羅朝饌,松黃暖夜杯”(《訪隱》)均寫出了薤白的美味。除此之外,薤白還可以作為禮物相贈友人。唐代杜甫寫有《秋日阮隱居致薤三十束》,其云:“隱者柴門內(nèi),畦蔬繞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書求。束比青芻色,圓齊玉箸頭。衰年關(guān)鬲冷,味暖并無憂?!倍鸥δ挲g大了,身患胃腸疾病,脘膈怕冷,友人所贈的薤白恰有溫通腸胃、理氣行滯之效,可以一解疾病之苦。
元代的農(nóng)學家王楨曾說道:“薤,生則氣辛,熟則甘美,食之有益,故學道人資之,老人宜之?!笔钦f生薤白氣味辛辣,跟大蒜的味道差不多,烤熟或者煮熟之后味道就變得甘美了,吃了它很有好處。古代那些修道之人和老人都喜歡吃,有一定的滋補強身作用?!侗静萁?jīng)集注》也說“薤性溫補,仙方及服食家皆須之”。藥王孫思邈則強調(diào)“薤白,心病宜食之”,這里所說的“心病”,類似于今天的冠心病、心絞痛之類的心血管病,適當吃一些薤白,有一定調(diào)養(yǎng)作用。
薤白的藥用價值頗高,中醫(yī)學認為,薤白性溫,味辛、苦,有通陽散結(jié)、行氣導(dǎo)滯之功。醫(yī)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治療胸痹的三個方劑(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中,均使用到了薤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一則故事:“安陸郭坦,得天行病后,遂能大餐,每日食至一斛。五年,家貧行乞。一日大饑,至一園,食薤一畦,大蒜一畦,便悶極臥地,吐一物如籠,漸漸縮小。有人撮飯于上,即消成水,而病尋廖也?!憋@示了薤白散結(jié)消癥的功效。故李時珍云“薤散結(jié)、蒜消癥之驗也”。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薤白含有多種甾體皂苷類成分,多種酸性化合物如棕櫚酸、油酸、亞麻酸等,還有含氮化合物如抑制血小板活性的腺苷,以及含有揮發(fā)油類,其中50%以上為含硫化合物,使得薤白具有特征性芳香氣味。可以有效解痙平喘,對細菌有顯著抑制作用,還能明顯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等體內(nèi)血脂等,適量食用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
用薤白做成湯、菜、糕點等藥膳,既是一道清爽可口的美味佳肴,又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保健珍品。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做法,請在有經(jīng)驗的中醫(yī)師指導(dǎo)下選擇使用。
1.薤白烏雞湯
材料:薤白15克,烏雞240克,大棗9克,生姜6片,食鹽適量。做法:①薤白、大棗洗凈,薤白切片備用;②烏雞洗凈,切塊,放入盛有清水的鍋內(nèi),大火燒開,撇去浮沫;③放入大棗和姜片,小火煮1小時,放入薤白片,稍煮片刻,加入食鹽調(diào)味。
本補湯具有行氣散結(jié)、補養(yǎng)氣血的功效。適合于氣血不足、胸脅脹悶、易于疲勞的人群食用。
2.薤白豬肚湯
材料:薤白12克,豬肚240克,生姜6片,大棗3顆,食鹽適量。做法:①將豬肚反復(fù)用水沖洗干凈,薤白洗凈切片,大棗洗凈;②將薤白片、姜片、大棗放入豬肚內(nèi),并留少許水分;③把豬肚的頭尾用線扎緊,放入盛有適量清水的砂鍋內(nèi),大火煮開后,小火煲1小時,至豬肚酥軟,加食鹽調(diào)味。
本補湯具有通陽散寒、健脾養(yǎng)胃之功效。適合于脾胃虛寒、納食不佳、偶有脹滿的人群食用。
3.薤白爆明蝦
材料:薤白60克,明蝦300克,炙巴戟天6克,油、鹽、黃酒、生姜、紅辣椒油各適量。做法:將薤白去皮洗凈,生姜洗凈切片,備用;炙巴戟稍泡,上鍋蒸15分鐘備用;把明蝦去的蝦槍去掉,用鹽、黃酒腌好備用。鍋中倒入油燒至七成熱,將明蝦倒入爆至皮脆出鍋;鍋內(nèi)留底油放入蒸好的巴戟天、薤白爆香,再倒入蝦一起翻炒,灑鹽、黃酒炒香,最后根據(jù)口味放入適量紅辣椒油翻炒出鍋即可。
本藥膳具有補腎壯陽、通陽散結(jié)的功效。適合于胸悶心痛、腰膝冷痛、陽痿早泄、年老體衰的人群食用。
4.薤白煎雞蛋
材料:薤白120克,雞蛋3枚,鹽、油各適量。做法:先將薤白洗凈,切細末,備用;雞蛋磕入碗內(nèi),放入鹽,用筷子或打蛋器抽打起泡。把平底鍋燒熱,倒入油,油熱后倒入雞蛋液,撒上在薤白細末,在火上煎5分鐘左右,將一面煎成焦黃即成。
本藥膳具有辛香開胃、寬胸除痹的功效。適合于食欲不振、胸悶心痛、手足發(fā)涼、冠心病、心絞痛的人群食用。
5.薤白肉餛飩
材料:薤白15克,蒲公英150克,豬肉300克,餛飩皮450克。做法:摘洗干凈的薤白切成細末,放入剁碎的肉糜中;蒲公英摘洗干凈,焯水,然后放冷水浸泡;再放適量食鹽、味極鮮、雞精、食用油到肉糜中,攪拌均勻,放一邊腌制入味;取出蒲公英,攥干水,剁成細末放入肉糜中攪拌均勻成餡;取餛飩皮,包成大餡餛飩;水里放點食鹽,水開入餛飩煮,水滾三滾餛飩即熟。撈出即可食用。
本藥點具有行氣寬胸、消腫清胃的功效。適合于胸脘時悶、偶有怕冷、胃中有熱、血脂偏高等人群食用。
踏歌聲調(diào)
唐觀燈士人作踏歌唱之,歌調(diào)入云。歌曰“長安少女踏春陽,無處春陽不斷腸。舞袖弓腰渾忘卻,峨眉空帶九秋霜”之類。
送社飯
春社日,以諸肉雜調(diào)和鋪飯上,謂之社飯。秋社,以社糕社酒相遺。婦女歸外家,即外舅姨皆以新葫蘆兒贈之,俗云宜良外甥。
孤山看梅
孤山,林逋故宅也。有梅三百六十株,有陳朝檜樹,人競賞之。
斷橋踏雪
西湖十景中,有斷橋殘雪一景。自斷橋一徑至孤山下,殘雪滿堤,恍若萬丈玉虹跨截湖面,真奇觀也。高雅者策蹇行吟以賞之。
清明祭掃
《武林舊事》:“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艷妝濃飾,金翠琛縭,接踵聯(lián)肩,翻翻游賞,畫舡簫鼓,終日不絕?!?/p>
蘇堤觀柳
花柳撩人,鵝黃鴨綠,一月二色,長行萬枝,煙靄霏霏,掩映衣袂。有素心者,攜壺獨往。
祓除
鄭俗,三月上巳,于溱洧水濱招魂續(xù)魄,秉蘭草祓除不祥。漢時,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東流水上。
曲水流觴
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詩云“羽觴流波”。秦昭王置酒河曲,見金人奉水心之劍,曰:“令君制有諸夏?!币蛄⒋藶榍?/p>
踏青鞋履
三月三日,上踏青鞋履。
杏酪棗糕
寒食日,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仁煮作粥,以面裹棗蒸食,謂之棗糕。
青精飯
用楊桐葉,并細葉、冬青葉,遇寒食,采其葉染飯,色青而有光,食之資陽氣,道家謂之青精干食飯。今俗以夾麥青草搗汁,和糯米作青粉團,烏桕葉染烏飯作糕,是此遺意。
駐馬飲
長安俠少,春時結(jié)伴,各騎矮馬,飾以錦韉金絡(luò),并轡而行,往來有花樹旁,仆從執(zhí)酒隨之,遇好色,則駐馬而飲。
取紅花
北齊崔林義之女,春日以桃花貼于面,咒曰:“取紅花,取白雪,與兒洗面作光悅;取白雪,取紅花,與兒洗面作光華;取雪白,取花紅,與兒洗面作儀容?!?/p>
裝花獅
曲江貴家游賞,剪百花裝作獅子形,互相送遺。獅上有小連環(huán),以蜀錦流蘇牽之,唱曰:“春光且莫去,留與醉人看?!?/p>
護花鈴
天寶間,貴家園林,扭紅絲為繩,綴金鈴于上,有烏鵲至,則掣鈴以驚之。
括香
唐宮中花開時,以重頂帳蒙蔽欄檻上,以閉其香,謂之括香。
吞花臥酒
《春錄》曰:“握月?lián)L,且留后日;吞花臥酒,不可過時。”
紅餤雙
春游之家,以油脂米粉作紅餤,竿上成雙掛挑,雜于馬前。
釀梨花
杭州俗,釀趁梨花時熟,號曰梨花春。
錦帶羹
花有錦帶名者,初生,葉柔脆可食,采以作羹,杜詩云:“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
憐草色望杏花
《長慶集》云:“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帶斜?!薄秳褶r(nóng)詔》曰:“望杏敦耕,瞻蒲勸穡?!?/p>
占草驗歲
師曠曰:“薺先生,歲甘;葶藶先生,歲苦;藕先生,歲雨;蒺藜先生,歲旱;蓬草先生,歲欲流;水藻先生,歲欲惡;艾葉先生,歲欲病?!苯砸哉抡贾?/p>
占雨霧
正月朔雨,春旱,人食一升,二日雨,人食二升,以漸而升。五日雨,大熟;五日有霧,傷谷傷民;元日霧,歲必饑。
折松索葦
歲首祝椒酒而飲之,又折松枝,男七女二,亦同此義。懸葦索于戶上,插符其旁,百鬼畏之。
登山眺遠
正月人日,當?shù)巧教鬟h,李充詩曰:“命駕升西山,寓目眺原疇?!?/p>
泛粥祠膏
張成見一婦人立宅東南,謂成曰:“正月十五,君宜作白粥,泛膏干上以祀我,當令君蠶宜百倍?!焙蠊?。
花蓋葉幄
夏侯湛曰:“春可樂兮,綴雜花以為蓋。”謝萬賦云:“冪豐葉而為幄?!?/p>
花褥草裀
花落為褥,翠草成裀,醉眠春日,其樂不淺。
浴沂褉洛
春服既成,童子冠者,浴乎沂,風乎舞雩。蔡伯喈禊文:“洋洋暮春,厥月除已。尊卑煙鶩,惟女與士。自求百福,在洛之涘?!?/p>
三月社會
《武林舊事》:“三月三日,佑圣觀;三月二十八日,東岳行宮,二圣生辰,都人游冶之盛,百戲競集,士女駢闐,觀者如堵。其社會名色,如
緋綠社(雜劇) 齊云社(蹴球) 遏云社(唱賺)
同文社(耍詞) 角觝社(相撲) 清音社(清樂)
錦標社(射弩) 錦體社(花繡) 英略社(拳棒)
雄辯社(小說) 翠錦社(行院) 繪革社(影戲)
凈發(fā)社(剃梳) 律華社(吟叫) 云機社(撮弄)
所陳金玉、珍寶、珠翠,璀璨奪目,天驥龍媒,絨韉寶轡。行廚果局,窮極肴核之珍。一盤珠翠花朵之飾,至值數(shù)萬。珍禽如紅鸚、白雀,水族則玉蟹、金龜,高麗華山之奇松,交廣海嶠之異卉,不可縷記,無非動心駭目之觀。二會皆然?!?/p>
臨水觀魚
古吳茂苑,孔里園中,有世居隱士,號曰瀟灑張郎。其園中有竹萬竿,喬木蓋屋,西有繞翠堂,東有蘆軒。軒前有一大池,綠楊垂壓,桃李間枝,池內(nèi)有朱魚數(shù)萬,名為錦鱗池。至春日晴明,魚游戲水,五色斑斕,名魚萬狀。瀟灑張郎題之曰:“錦鱗伴碧草,水面做文章?!保l據(jù)弦雪居本補入。)
高子春時幽賞(十二條)
高子曰:山人癖好四時幽賞,境趣頗真。即在武林,可舉數(shù)事,錄與同調(diào)共之。但幽賞真境,遍寰宇間不可窮盡,奈好之者不真,故每人負幽賞,非真境負人。我輩能以高朗襟期,曠達意興,超塵脫俗,迥具天眼,攬景會心,便得妙觀真趣。況幽賞事事,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舉足可得,終日可觀,夢想神游,吾將永矢勿諼矣。果何樂可能勝哉?未盡種種,當以類見。
孤山月下看梅花
孤山舊址,逋老種梅三百六十,已廢;繼種者,今又寥寥盡矣。孫中貴公補植原數(shù),春初玉樹參差,冰花錯落,瓊臺倚望,恍坐玄圃羅浮。若非黃昏月下,攜尊吟賞,則暗香浮動,疏影橫斜之趣,何能真見實際!
八卦田看菜花
宋之籍田,以八卦爻畫溝塍,圜布成象,迄今猶然。春時,菜花叢開,自天真高嶺遙望,黃金作埒,碧玉為疇,江波搖動,恍自《河洛圖》中,分布陰陽爻象。海天空闊,極目了然,更多象外意念。
虎跑泉試新茶
西湖之泉,以虎跑為最;兩山之茶,以龍井為佳。谷雨前采茶旋焙,時激虎跑泉烹享,香清味冽,涼沁詩脾。每春當高臥山中,沉酣新茗一月。
保俶塔看曉山
山翠繞湖,容態(tài)百逞,獨春朝最佳?;蜢F截山腰,或霞橫樹梢,或淡煙隱隱,搖蕩晴暉;或巒氣浮浮,掩映曙色。峰含旭日,明媚高張;風散溪云,林皋爽朗。更見遙岑迥抹柔藍,遠岫忽生濕翠,變幻天呈,頃刻萬狀。奈此景時值酣夢,恐市門未易知也。
西溪樓啖煨筍
西溪竹林最多,筍產(chǎn)極盛。但筍味之美,少得其真。每于春中筍抽正肥,就彼竹下掃葉煨筍,至熟,刀截剝食,竹林清味,鮮美莫比。人世俗腸,豈容知此真味。
登東城望桑麥
桑麥之盛,惟東郊外最闊,田疇萬頃,一望無際。春時,桑林麥隴,高下競秀,風搖碧浪層層,雨過綠云繞繞。雉雊春陽,鳩呼朝雨。竹籬茅舍,間以紅桃白李,燕紫鶯黃,寓目色相,自多村家閑逸之想,令人便忘艷俗。
三塔基看春草
湖中三塔寺基,去湖面淺尺。春時草長平湖,茸茸翠色,浮動波心,浴鷺狎鷗,飛舞惟適。望中深愜素心,兀對更快青眼。因思古詩“草長平湖白鷺飛”之句,其幽賞自得不淺。
初陽臺望春樹
西湖三面繞山,東為城市,春來樹色新豐,登臺四眺,淺深青碧,色態(tài)間呈,高下參差,面面回出?;蛉饺礁?,或依依帶雨,或叢簇山村,或掩映樓閣,或就日向榮,或臨水漾碧。幽然會心,自多胸中生意;極目撩人,更馳江云春樹之想。
山滿樓觀柳
蘇堤跨虹橋下東數(shù)步,為余小筑數(shù)椽,當湖南面,顏曰“山滿樓”。余每出游,巢居于上,倚欄玩堤,若與檐接。堤上柳色,自正月上旬,柔弄鵝黃,二月,嬌拖鴨綠,依依一望,色最撩人,故詩有“忽見陌頭楊柳”之想。又若截霧橫煙,隱約萬樹;欹風障雨,瀟灑長堤。愛其分綠影紅,終為牽愁惹恨。風流意態(tài),盡入樓中;春色蕭騷,授我衣袂間矣。三眠舞足,雪滾花飛,上下隨風,若絮浮萬頃,繚繞歌樓,飄撲僧舍,點點共酒旆悠揚,陣陣追燕鶯飛舞。沾泥逐水,豈特可入詩料,要知色身幻影,即是風里楊花。故余墅額題曰“浮生燕壘”。
蘇堤看桃花
六橋桃花,人爭艷賞,其幽趣數(shù)種,賞或未盡得也。若桃花妙觀,其趣有六:其一,在曉煙初破,霞彩影紅,微露輕勻,風姿瀟灑,若美人初起,嬌怯新妝。其二,明月浮花,影籠香霧,色態(tài)嫣然,夜容芳潤,若美人步月,風致幽閑。其三,夕陽在山,紅影花艷,酣春力倦,嫵媚不勝,若美人微醉,風度羞澀。其四,細雨濕花,粉容紅膩,鮮潔華滋,色更煙潤,若美人浴罷,暖艷融酥。其五,高燒庭燎,把酒看花,瓣影紅綃,爭妍弄色,若美人晚妝,容冶波俏。其六,花事將闌,殘紅零落,辭條未脫,半落半留。兼之封家姨無情,高下陡作,使萬點殘紅,紛紛飄泊,或撲面撩人,或浮樽沾席,意恍蕭騷,若美人病怯,鉛華銷減。六者惟真賞者得之。又若芳草留春,翠裀堆錦,我當醉眠席地,放歌詠懷,使花片歷亂滿衣,殘香隱隱撲鼻,夢與花神攜手巫陽,思逐彩云飛動,幽歡流暢,此樂何極。
西泠橋玩落花
三月桃花,蘇堤落瓣,因風蕩漾,逐水周流,飄泊孤蹤,多在西泠橋畔堆疊。粉銷玉碎,香冷紅殘,片片似對騷人泣別,豪舉離樽,當為高唱渭城朝雨。
天然閣上看雨
靈雨霏霏,乍起乍歇;山頭煙合,忽掩青螺;樹杪云蒸,頃迷翠黛,絲絲飛舞遙空,濯濯飄搖無際。少焉霞紅照水,淡日西斜,峰巒吞吐斷煙,林樹零瀼宿雨。殘云飛鳥,一望迷茫,水色山光,四照蕭爽,長嘯倚樓,騰歌浮白。信知變幻不常,陰晴難料,世態(tài)春雨,翻覆弄人哉!過眼盡是鏡華,當著天眼看破。
四時調(diào)攝箋
四時調(diào)攝箋 夏卷
夏三月調(diào)攝總類
《禮記》曰:“南方曰夏,夏之為言假也,養(yǎng)之長之,假之仁也?!薄短?jīng)》曰:“夏者,物之修長也?!倍偈嬖唬骸瓣栭L居大夏,以生育萬物。”《淮南子》曰:“夏為衡,衡以平物,使之均也?!薄稘h律志》曰:“南者,任也,陽氣于時任養(yǎng)萬物,故君子當因時節(jié)宣調(diào)攝,以衛(wèi)其生。”
立夏,火相;夏至,火旺;立秋,火休;秋分,火廢;立冬,火囚;冬至,火死;立春,火歿;春分,火胎,言火孕于木之中矣。
臞仙月占主疾
四月立夏曰,忌北風,主疾。
五月夏至,忌東風,主病。行秋令,主多疫。
六月行秋令,主多女疾。
心臟夏旺論
心屬南方火,為赤帝神,形如朱雀,像如倒懸蓮蕊。心者,纖也,所納纖微,無不貫注,變水為血也。重十二兩,居肺下肝上,對鳩尾下一寸。(注曰:胸中心口掩下鳩尾也。)色如縞映絳,中有七孔、三毛。上智之人,心孔通明;中智之人,五孔,心穴通氣;下智無孔,氣明不通,無智,狡詐。心為肝子,為脾母。舌為之宮闕,竅通耳。左耳為丙,右耳為丁。液為汗,腎邪入心則汗溢,其味苦。小腸為心之腑,與心合。《黃庭經(jīng)》曰:“心部之宅蓮含花,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適寒熱榮衛(wèi)和,丹錦緋囊披玉羅?!逼渎曊?,其臭焦,故人有不暢事,心即焦躁。心氣通則知五味,心病則舌焦卷而短,不知五味也。其性禮,其情樂。人年六十,心氣衰弱,言多錯忘。心脈出于中沖,生之本,神之處也,主明運用。心合于脈,其榮色也,血脈虛少,不能于臟腑者,心先死也。心合辰之己午,外應(yīng)南岳,上通熒惑之精。故心風者,舌縮不能言也。血壅者,心驚也;舌無味者,心虛也;善忘者,心神離也;重語者,心亂也;多悲者,心傷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面青黑者,心氣冷也;容色鮮好,紅活有光,心無病也。肺邪入心則多言。心通微,心有疾,當用呵,呵者,出心之邪氣也。故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則含忠履孝,輔義安仁,定息火熾,澄和心神,外絕聲色,內(nèi)薄滋味,可以居高朗,遠眺望,早臥早起,無厭于日,順于正陽,以消暑氣。逆之則腎心相爭,水火相克,火病由此而作矣。
相心臟病法
心熱者,色赤而脈溢,口中生瘡,腐爛作臭,胸、膈、肩、背、兩脅、兩臂皆痛。心虛則心腹相引而痛,或夢刀杖火焰、赤衣紅色之物,爐冶之事,以恍怖人。心病欲濡,急食咸以濡之,用苦以補之,甘以瀉之。禁濕衣熱食,心惡熱及水。心病,當臍上有動脈,按之牢若痛,更苦煩煎,手足心熱,口干舌強,咽喉痛,咽不下,忘前失后,宜服五參丸。
秦艽(七錢)人參(七錢)丹參(七錢)玄參(一兩)干姜(三錢)沙參(四錢)酸棗仁(七錢)
上為末,蜜丸,空心,人參湯服三四十丸,日再服。
修養(yǎng)心臟法
當以四月五月弦朔清旦,面南端坐,叩齒九通,漱玉泉三次,靜思注想,吸離宮赤氣入口,三吞之,閉氣三十息,以補呵氣之損。
六氣治心法
治心臟用呵,以鼻漸長引氣,以口呵之,皆調(diào)氣如上,勿令自耳聞之。若心有病,大呵三遍。呵時,以手交叉,乘起頂上為之。去心家勞熱,一切煩悶。疾愈即止,過度即損,亦須以呼字吸旺氣以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