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靜
(蘆溪縣上埠鎮(zhèn)中學,江西 萍鄉(xiāng) 337200)
語文學科向來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平臺和途徑,語文學科中有很多德育的資源,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地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也要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德育。另外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語文教師也要認識到很多學生逆反心理比較重,因為他們所處的青春期階段導致他們在身體和心理上有了巨大的變化,正是因為這樣顯著的變化,讓學生在看待問題方面也容易走向一些偏激的方向。要有效地開展思想德育活動,教師要注意采用科學滲透的方式,避免簡單的灌輸,在教師一步步地引導之下,讓學生自己認識到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道德觀念來成為自己的一部分,讓學生內(nèi)心認同,行為上遵從,這樣才是真正有效的德育。
在初中階段,語文學習可以面向?qū)W生自然滲透德育活動,而德育的內(nèi)容首先需要明確,這樣教師才能更加清晰地將此項工作融入教學之中。另外把德育的內(nèi)容與具體的學科教育融合在一起,教師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一步步地給學生帶去更加全方位的有效的德育氛圍和教育教學活動。
道德本身反映出了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反映出對人對事的基本態(tài)度,而態(tài)度與情感的體驗相連。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將情感教育的內(nèi)容融入進來,情感可以說是我們進行德育的一個重要的結合點,尤其在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情感是一個非常有力的紐帶。一般來說,學生有了愛國的情懷,自然在遇到一些情境的時候,會產(chǎn)生或是積極或是消極的情感體驗。而這本身也與他們內(nèi)在對于客觀事物的評價和態(tài)度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在語文教材中,有著非常豐富的愛國主義的教育素材,在這樣的文章學習中,學生可以從精神上受到感染,在思想上得到升華,提高民族自信和自豪感。課堂中,適當穿插一些愛國主義題材的歌曲,讓學生的情緒得到渲染。有機會帶著帶著學生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有效培育愛國主義積極情感。另一方面,要教育學生學會感恩,愛親人、重友情。教材中不缺乏熱情洋溢的材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另外也要非常自然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生活和生命的熱愛態(tài)度。從目前的情況看來,雖然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越來越豐富,可是人們的精神世界相對卻越來越貧乏,所以,作為教師,要用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給學生帶去熱情的感染,讓學生感受到生命本真的美好,讓他們主動地去擁抱大自然,關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做一名心中有愛、不會傷害的好學生。
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我們的語文教材也具有非常豐富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善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更富有價值觀引領性的教育活動。傳統(tǒng)美德教育一方面包括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很多優(yōu)良傳統(tǒng)被人們所拋棄。另一方面,包括修身養(yǎng)性的教育。要讓學生從自我做起,學會寬容,和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此外,還有道德倫理的教育。中華文明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在很多詩歌當中可以有所體會。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任何時候都是非常重要的,看起來好像跟傳統(tǒng)的沒有關系,實際上這些教育內(nèi)容之間都有交叉。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情感不斷地受到自身價值觀體系的調(diào)節(jié)和影響。他們也容易受到一些多元價值觀的影響,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試著去分辨多元價值觀當中哪些是值得學習和尊重,哪些是應該堅決遠離和摒棄的。在初中的學習中,以及在相關內(nèi)容的主題中教師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引導,向?qū)W生提問,促進他們思考,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料,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審視原來的觀點,如此才能讓學生的思想變得更加成熟,提高他們的理性程度,降低他們受到極端錯誤思想影響的概率。
德育是自然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要充分地把握一個民族的特色,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滲透。從有的學科特點出發(fā),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都是一個讀者和作者心靈上交流的過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將德育滲透進去。語言文字本身就承載著思想價值觀的內(nèi)涵,學生的情感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得以激發(fā),所以,德育是自然生成的,不能是干癟的語言灌輸。
在我們所學習的很多文章之中,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方面經(jīng)常比較含蓄,而這樣含蓄的表現(xiàn),也承載著更加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對學生進行德育就要認識到德育的過程,也是一個從情感入手加以渲染激發(fā)的過程,情感富有感染力,讓學生也能意識到自己的態(tài)度內(nèi)容到底是什么。如本人在教學《最后一次講演》時,先用以下這段話導入,“生命是珍貴的,它屬于人只有一次。為此,有的人卑躬屈膝,茍延殘喘;而有的人,面對劊子手的獰笑、特務的槍口,勇敢進擊,拍案而起,發(fā)表了義正詞嚴、氣壯山河的演講,讓我們來學習這篇用鮮血和生命寫成的千古奇文吧!”接下來介紹一些相關的歷史背景,學生在聽著老師介紹這些背景的過程中,情不自禁感受到了當時的情境氛圍,學生內(nèi)心產(chǎn)生很多的觸動,甚至非常激動。所以教師正是從情感的角度給學生以渲染和引導,讓學生內(nèi)在的愛國主義情懷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通過比較的方法,學生也能夠在課文學習中得到很多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啟發(fā),提高道德水平。在比較教學中,教師經(jīng)??梢圆捎玫挠姓n文之類的比較,也有不同課文之間的比較,還有課內(nèi)與課外的比較,如把《談骨氣》中的中華民族的骨氣與中學生時下流行的“哥們義氣”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增強學生辨別是非、美丑、善惡的能力,形成獨立的道德評判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這樣德育的效果就會保持更加持久,讓學生在社會中更加富有理性地面對更多的道德抉擇。
在傳統(tǒng)的德育中,教師告訴學生應該怎樣,但是對于為什么應該這樣講得卻不多。作為老師,應當經(jīng)常在課堂中提出一些道德的兩難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思辨能力,還可以在交流當中吸取別人思想中的閃光點,最終形成自己獨立的是非觀和道德觀念。例如,在講述《放棄射門》這一課時,應當提出問題,讓學生分析福勒這么做是否值得。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很多的道德現(xiàn)象,教師在圍繞著某個主題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時就可以設置一些辯題,將現(xiàn)實社會當中廣受爭議的道德現(xiàn)象引入到課堂中來,通過辯論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學生內(nèi)心有所觸動,也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時,我們該如何處理,如何做好自我約束。
要將德育有效開展,教師也要善于組織學生進行一些道德實踐活動,只有體驗到優(yōu)良的道德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學生才可能從內(nèi)在的動力方面增強道德的踐行力度。所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效果顯現(xiàn)。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diào)動學生的道德學習積極性。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一些課本的素材以及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等,將德育滲透到課堂的學習中。教師本身也要成為學生道德學習的榜樣,給學生更多積極的思想價值觀念的引導。讓整個語文課堂成為自然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給學生的人生增加更多的積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