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一
(杭州市文一街小學,浙江 杭州 310000)
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的良好途徑,但很多學生往往看到一篇很長的文章,顯得不知所措,產(chǎn)生畏懼心理,很難從中獲取信息、抓重難點及梳理文章大意。筆者經(jīng)過一年多的上課和聽課實踐,觀察小學英語高段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主要現(xiàn)象如下:
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讀—講—練”的形式比較單一。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書本上的知識老師會講解,會給答案,懶得動腦思考。長此以往,缺乏興趣和激情,就逐漸產(chǎn)生對教師的依賴。
學生見到新詞就想停下來,急于知道生怕錯過,不能根據(jù)上下文、圖片等進行猜測,實在太難還會選擇放棄,一定程度上影響興趣和效果。如果教師不能正確引領,學生就束手無策,無從下手,逐漸形成倦怠情緒。
中西方文化還是存在差異,外語學習即使知道每一個單詞也未必會知道整句意思,學生要透徹理解知識材料會產(chǎn)生一定的困難。
中文閱讀教學資源豐富,通過大量語言刺激習得。但英語閱讀基本上僅限于現(xiàn)有教材及課本,相對來說閱讀范圍較窄,閱讀量較少。
如何運用有效策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全體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得到均衡而良好的發(fā)展,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能力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筆者中認為以文字呈現(xiàn)的信息轉換成直觀的形式,能使學生對教學內容一目了然,就可以獲取和保存信息?;趫D表直觀性強,富有表達力,能突破教學難點和主題。適當利用圖表,就可以避免在閱讀中只重視詞匯語法,幫助學生理解不同體裁的課文,從而使學生充分運用學習策略,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可持續(xù)性學習奠定基礎。
圖表能生動直觀、具體精練地再現(xiàn)文章內容,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課文的全景圖。心理學家皮亞杰也十分重視圖式概念,認為圖式是指動作的結構或組織。當頭腦中的某種圖式一旦形成,一些細節(jié)可能喪失,取而代之的是結構化的抽象。所以圖式具有知識性、結構性、綜合性等特點,具有它的應用性,換言之從不同方面為閱讀理解提供合適的圖式。
圖式的特點決定了圖式的功能。它是用來說明人對客觀事物的理解過程,其基本功能是:構建—推論—搜索—整合。利用圖式形成目標指向性,或做出預測,積極主動地尋找有關的更多信息。人在閱讀過程中會形成各種“思維組塊”,匯成有效的認知結構。當他面臨問題時,就在已有認知結構中搜索與解決問題有關的思維組塊,借以分析、比較、綜合,達成知識的溝通和應用,促進問題的解決。人們把新輸入的信息納入圖式的框架中,與相應變量聯(lián)系起來,使變量具體化、融為一體。
1.找準圖表與閱讀的內在聯(lián)系
圖示認知心理學指出,理解的主要機制是,當閱讀材料中的線索激活了學生頭腦中的圖式之后,圖式中的變量就會被閱讀材料中的信息具體化,使他們會用圖式去同化新知識,或者改變舊圖式,以接受新知識。因此,用圖式理論指導閱讀理解必將對閱讀效率產(chǎn)生積極作用。所以詞語理解和篇章理解都離不開圖表,圖表對于新信息的組織、加工都具有重要意義。
2.發(fā)現(xiàn)圖表對英語閱讀的作用
圖表具有指向性和開放性。圖表中所包含的知識都是簡約化的知識,是識記的支撐點。簡約化知識點之間各種聯(lián)系便成為識記的線索。圖表是一種“組塊”,當散在的知識點轉化為結構嚴謹?shù)膱D表時,可以縮減需要識記的單元數(shù)量,但并不減小所識記材料的范圍。由此看來,在英語閱讀中,多幫助學生將英語知識煉成線索和“組塊”,不就為減少閱讀時間,擴大閱讀量,增大儲存空間和工作空間提供了可能。
圖表的運用直觀地體現(xiàn)閱讀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文章脈絡。一般來說要恰當?shù)卦O計圖表,內容和形式要根據(jù)文本結構等實際情況而定。教師需要對文本做到心中有數(shù),吃透教材,認真?zhèn)湔n,巧用圖表做閱讀。
閱讀教學中我們常常提到的關鍵信息就是能夠體現(xiàn)文章中心意思的詞語和句子。抓住這些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透徹,往往對理解整篇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幫助,是一種耗時少、收效大的做法。在小學英語高段閱讀教學中獲取關鍵信息,也就意味著能抓住重點,培養(yǎng)了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1.運用表格,化難為易
例如筆者在執(zhí)教《To know the world》一課,這是一篇有關國家介紹的文本。為了讓學生了解幾個國家的概況及主要特征,文中出現(xiàn)了較多的生詞和比較復雜句子,六段并列結構的內容足以讓學生產(chǎn)生敬畏情緒。但筆者又進行了二次教學,設計了以下表格來獲取重點內容,讓閱讀理解省時省力。
?
表格中的內容只要通過快速閱讀就能比較順利地完成。以“China”為例,師生先共同填表,然后教師讓孩子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愛的國家的文本進行掃讀,幾分鐘后進行交流,選擇同一國家的學生進入同組開展小組合作活動,盡情大膽介紹自己喜愛的國家情況。因為有了表格中的內容做參照,再來進行小組展示時,學生就覺得簡單很多。學生學會了用圖表進行閱讀理解的策略,閱讀內容有條有理,說話自然表達有序,緊抓重點,同時也為以后的“寫”理清思路,奠定基礎。
2.繪制地圖,一清二楚
在教授新標準英語《New York is in the east of America》一課中,筆者為幫助學生能在整篇文本中抓住關鍵信息,自己重新加工和運用地圖,學生看到地圖立刻就從文中找出重點,并予以理解和表達。有效運用地圖,幫助學生運用語言,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閱讀當中對于比較明顯的中心話題,學生自然一看就明白,而對于一些類似主題類的詞語等閱讀中的難點,免不了也是要學生轉個彎去理解和思考的。如何讓學生能夠突破這個難點,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適時的做個引路人。
1.歸納演繹,對號入座
同樣在類似進行整體閱讀時,如果碰到對幾個相關人物的理解和選擇時,學生也會碰到難題。我們可以用以下圖表來進行歸納,借助圖表,逐個突破,馬上用這些信息如“She’s 12 years old.She’s from Canada...“等句型,最后對號入座知道:“She is Sarah.”。如下圖:
2.運用線段,一目了然
在PEP六上Unit2 中,句型“Where is...?”往往會難倒一大片孩子,尤其是方向感并不強的孩子,但如果運用幾何圖形或線段,就會讓孩子破解這些難點,輕松獲得一些小細節(jié)提示,從而幫助孩子培養(yǎng)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在高段閱讀教學中對于簡單的文本素材,學生是有跡可尋的,如“My Day,My Lessons”等,課文本身篇章結構比較明顯。但如果碰到一些文本較復雜的內容,學生就會一下理不出頭緒。這時借助圖表就能清晰明了文本大意了。
1.形成對比,清晰直觀
在一節(jié)觀摩課中,筆者有幸感受到優(yōu)秀教師對較難文本運用策略的研究。課題是《Little Red Hen》,文章內容很長,當時我們?yōu)樯险n教師捏了一把冷汗,怕如此復雜的句型和情形,學生能否在這節(jié)課消化。最后教師用行動證明我們的擔心是多余的。教師在進行適當時間的新授后,用了圖表進行比較就很清晰地讓學生回顧了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自如地對文本進行復述和背誦。
2.并列結構,互動引用
同樣在進行《What does he do?》一課中,教師通過下圖就把兩段文章梳理得非常清晰干凈,學生有了這樣的文本框架,自然就知道復述和運用。
很多教師在執(zhí)教一些與科學相關的英語文本是比較頭痛的。往往會覺得篇幅較長且新詞較多,有時候碰上一些專業(yè)術語,還真不是很好表達。如果直接按照書本上的內容講解,就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對課本內容的理解了。
1.循環(huán)往復,層層遞進
PEP六上一節(jié)有關“the story of rain”的水循環(huán)的閱讀課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如何引領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加深對語篇的理解呢?筆者也學習一位教師的巧妙圖表設計。
隨著教學內容的層層遞進和不斷深入學習,老師用問題引領學生學習語篇;學生根據(jù)老師的問題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也被一一解決,形成圖表。
學生根據(jù)上面的圖表,較好地理解了“l(fā)ittle water drop’s trip”。由于板書設計巧妙,學生在大腦中形成有關課文的全景圖,有利于學生在整體上把握語篇的框架,理清課文的層次關系,從而幫助學生準確有效地理解課文,利用圖表進行答題。同時教師通過圖表有效地將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有機結合,按照吸收信息—處理加工信息—口頭表達信息綜合訓練學生語用能力。
2.聯(lián)系生活,事半功倍
在復習“there be”句型中,曾看到一位老師為了讓孩子們最后加深對“there is,there are”的運用,出示了一篇關于Family 的文章,原本覺得這樣的內容拿來復習上得不好會弄巧成拙,不但會讓孩子搞混對“there is”和“there are”的運用,而且還會影響整個語篇的形成。沒想到教師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用了孩子們愛看的電視生活題材Liuxing’s Family,一下拉近了孩子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很快復述文本內容,并靈活正確地運用了“there is”和“there are”。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有時涉及有關數(shù)字或相關單復數(shù)知識點的閱讀教學當中,適時運用“條形圖”也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不斷讓孩子加深對語篇的理解,相信通過文本,孩子也能移花接木運用到自己的family 當中,試著去運用所學的內容。
圖表是小學高段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輔助手段,它生動、直觀、形象、有趣、易理解,就像是教師的一份微型教案,使學生一目了然地獲取關鍵信息,探究文本細節(jié),理清課文層次,把握文章思路,從而增強記憶效果,加深對語篇的理解。有效合理地運用圖表確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借助圖表演示、分析、推理、游戲等方式,運用優(yōu)質創(chuàng)新的圖表也會抓住孩子眼球,激發(fā)學生興趣。
孩子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習有投入就會有輸出。相信孩子在不斷地體驗當中收獲快樂和成長,同時也提高學習效率。
刪繁就簡,去粗取精,把最本質的東西還原給了孩子。長期保持下去,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和發(fā)展思維能力。
有效優(yōu)質的圖表運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學習求知欲,從而具有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等綜合學習能力。
當然圖表的運用也有它的局限性,圖表始終是文字講解的補充手段,運用圖表講解并不代表完全省略或替代語言講解。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圖表,挖掘圖表內涵,反復推敲,嘗試使用圖表,獲取關鍵信息、尋找文本細節(jié)、梳理文章大意、加深語篇理解,有效強化學生綜合使用閱讀策略的意識,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