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市柘汪中心小學 秦緒博
新課程倡導知識的習得要靠學生自己去有意義建構,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向學生的自主學習。筆者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積極投身于新課改浪潮中,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釋放學生潛能的課堂”等理念為指導,潛心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摸索建構出“導學檢測”教學范式。該教學范式包含預習、展示、探究、練習、檢測五個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以導學案為教學抓手,以當堂檢測效益為目標引領,通過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該教學范式體現(xiàn)了“以導為輔、以學為主”的宗旨,通過以導助學、以測促學,實現(xiàn)導學融合。筆者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教學為例,將“導學檢測”教學范式作詳細闡釋。
古人云:“預則立不預則廢?!睂W生若能夠進行充分的預習,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預習是在學習某個內(nèi)容之前進行自學準備的一種學習方法,預習可以使學生的課堂學習事半功倍。預習根據(jù)學習時間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課前預習,一種是課始預習,有的教師布置學生在課前預習,有的教師則在課堂教學開始之時組織學生預習,也有教師教學中兩者兼而有之。預習依據(jù)學生獨立程度可分為獨立預習和引領預習,前一形式教師完全放手,學生獨立自由的預習;后一種形式是指學生在教師提供的預習資料的引領下展開的自主預習。
不同預習形式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預學效果,筆者認為教師引導下的預習要優(yōu)于學生完全獨立的預習,因此筆者比較喜歡采用引領式預習,為學生提供導學案,助推學生自主學習。筆者在每節(jié)課教學之前都會設計導學案,有時把導學案直接印制紙質(zhì)稿,發(fā)給每位學生預習使用,然后收上來進行批閱、分析,為調(diào)整、確定教學思路和方法提供依據(jù)。有時在上課伊始,筆者將導學案通過PPT、數(shù)字班級電子平臺、云智慧平臺等途徑提供給學生電子稿,引導學生進行課始的自學。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前,筆者給每位學生印發(fā)了一份導學案,讓他們利用導學案展開課前預學,有了導學案的輔助,學生的預習如虎添翼。導學案如同汽車行駛的方向盤,讓學生預習有了抓手,使學生學有所依,對學習起到輔助和引導作用,提高了他們預習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學生預習中必然有得有失,有收獲有疑問,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預學情況,實現(xiàn)學習成果的共同分享,筆者在課堂中給學生搭建展示平臺,安排他們展示交流,共享預學成果。展示就是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對導學案里的內(nèi)容進行自主探究后,在課堂上把所學知識通過言語表達或演示操作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展示的內(nèi)容是多方面的,不僅要展示學生學到的知識,還要展示學生規(guī)范的解題過程,展示各自對問題獨到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方法,展示在預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難,展示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和教訓,展示導學案之外的生成問題。
“交流比閉門勞作更能啟迪心智。”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展示交流,把所有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毫無保留地展示出來,以達到思想交流的最大化。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中,筆者一開始就組織學生展示預習交流情況,邀請學生代表在實物投影中展示預學單,向大家匯報預學成果,在學生展示交流中,筆者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設法調(diào)動學生展示的積極性,激勵學生踴躍展示,引導全體學生參與交流,展開質(zhì)疑討論,學生在展示中互教互學,在交流中共同成長。在學生交流預學成果時,筆者認真傾聽、觀察與思考,以便于及時調(diào)整教學安排,真正做到以學定教。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味獨立封閉地學習,只會讓學生失去朋友,使學生成為井底之蛙。在獨立學習的同時,我們更需要合作學習,合作促進學生交往,增進學生友誼,使每個人都擁有更多的學習伙伴;合作還把學生擰成一股繩,讓他們凝心聚力,增強了學生個體的力量,有利于克服困難解決難題。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有些問題憑學生一己之力無法解決,這就需要合作學習,借助集體的力量去化解難題。
學生在預習中和展示中或許會產(chǎn)生眾多的疑難問題,教師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中都一一解決。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歸納,共同選擇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必然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即為核心問題。對于這些核心問題的探究,教師一定要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借助合作的優(yōu)勢,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務。例如,轉化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核心,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是該課的核心問題,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在探究該問題時,筆者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先小組商討轉化方法,再一起動手操作,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最后共同分析轉化前后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推導歸納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小組合作時,筆者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合作氛圍,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充當學生的合作者與促進者,為學生提供合作材料和方法的支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之中,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推波助瀾。
俗話說:“光學不練假把式。”數(shù)學教學要精講多練,數(shù)學學習要勤學多練,練習是數(shù)學教學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練習旨在學以致用,應用所學解決問題,練習起到理解鞏固知識的作用,實現(xiàn)知識方法的遷移。遷移應用環(huán)節(jié)以練習為載體,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計算、畫圖技能,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解題經(jīng)驗。
習題的設計是練習的關鍵,習題設計要做到立足學生實際學情,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習題。要面向全體學生,做到難度適中,以基礎性練習為主,適當設置發(fā)展性、綜合性練習。練習形式要多樣化,激發(fā)學生練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數(shù)學思考,達到激趣啟思的雙重效果。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中,當學生建構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后,筆者就進入練的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習題形式豐富多樣,有看圖連線、判斷題、作圖題,還有操作題,按照從易到難出示習題,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練習。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做到讓引結合,既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練習,又在學生被難題卡住時及時援助,適當點撥啟發(fā)學生思路,引導學生走出思維困境。在練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梳理知識序列,歸納提煉解題方法,使學生從思路模糊到脈絡清晰,從一般模仿到形成規(guī)律,提高遷移應用的能力,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境界。
當堂檢測模塊是“導學檢測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是對整堂課教學的總結與提升。這里的檢測有別于前面的練習,它不僅一種練習方式,更是一種測試手段,起到了診斷評價的作用。當堂檢測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當堂檢測既檢查了學生的學,也檢測了教師的教,它還是教師教學效果的一項評價指標。
筆者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安排了五分鐘的課堂測試,對學生本堂課應該理解、掌握的知識進行綜合測試,測試后立即批改,并及時予以信息反饋。當堂檢測既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還起到優(yōu)化提升的作用,幫助學生查漏補缺,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缺失,反思自己的學習,優(yōu)化學習方式。同時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使教師總結優(yōu)化教法,當堂檢測實現(xiàn)了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提升。
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中要立足導學檢測教學,扭轉學生被動的學習局面,改變低效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升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