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秦郵實驗小學 曹 梅
作為一名有著專業(yè)素養(yǎng)的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不應該只是成績或是單純的一個結果,而應該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個人品質素養(yǎng)。為了迎合社會需求,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立足于學校開展組織活動、老師精心設計、學生自主學習三方面共同完成。我們老師應該趁著新課改這樣的好時機,從各個方面考察,分析每一位小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查漏補缺,發(fā)揚優(yōu)勢,改正缺點,將他們凝聚成一個最強大的團體,有針對性、實效性地提高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水平,幫助他們從小開始養(yǎng)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習慣,在根本上解決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能力低下的問題,做到惠及每一個人。
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分析,如果要我從被動接受式教育和主動選擇性教育當中做選擇的話,我會選擇后者,因為前者學生可能不喜歡但卻要被動接受,在一些叛逆的學生當中會產生逆反心理,學習效果當然也會大打折扣,更有甚者,可能會對數學課堂產生不滿意、厭惡的消極心理。相反,后者正好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小學生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課堂內容,他們在課堂中會輕松、愉悅,從而獲得滿足成就感,長此以往,他們會越來越感興趣。另外,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在課程教學中發(fā)掘學生的興趣,以每一個學生的興趣為著手點,針對性地設計課堂內容,讓他們在學習數學中獲得快樂,并且愿意自主地學習數學。其實最重要的是老師應該在學生數學學習中做好啟蒙,培養(yǎng)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渴望和無休止探索數學的決心。
小學生天性單純,對世界萬物充滿好奇,喜歡追求新鮮特別的事物,遇到很多不懂的問題可能沒經過大腦思考,會很直截了當地問為什么?;谒麄兊男睦硖攸c,我們可以開設有趣味性的課堂小會,提供給他們討論、積極解決問題的平臺,確定適合的課程,追蹤課程進度,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孩子們持久探索小學數學的好奇心,還能相互成長。
老師可以多重視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畢竟這兩者是今后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而且為了讓他們知道如何更好地理解運用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將所教數學理論知識和生活相結合,講得簡明易懂,易于小學生消化。對此,老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根據實際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景,從實際生活中尋找教學素材與元素,讓學生充分發(fā)揮積極性與靈活性,深入理解數學概念與內容,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靈活思考的核心素養(yǎng)。比如,在教學“長度比較”時,如果老師枯燥地講長度比較的方法是一端對齊,看另一端,學生只是機械地記住這一概念,難以理解其中的內涵,無法學習到長度比較的真正意義。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計情景教學,比如請一高一矮兩個同學比身高,讓矮的同學站在椅子上,高的同學站在地板上,然后說矮的那個同學高,問學生這樣比公平嗎?所有學生都叫不公平,通過比身高制造矛盾讓他們明白,一定要同時站在一樣高的椅子上或者同時站在地板上比才公平,同時站在椅子上或同時站在地板上就是一端對齊了,這樣再看另一端,一看就知道高的那個同學身高高。根據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小學生只是在表面上對概念和內容理解有所了解,但是缺乏自我的判斷和思考,對理論知識概念也只能靠死記硬背,這樣一來,本來就不知道其意義,何談加以運用呢?重要的是會嚴重打擊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這個時候老師就起很大作用了,老師可以根據所要教的內容創(chuàng)設情景,曉之以理,通過情景的設立,演繹出本堂課程所要傳達的概念和推導過程,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開發(fā)他們靈活思考的大腦。
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也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積極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老師可以用生動形象的生活舉例或者加入舞臺場景元素,鼓勵學生開放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想象,把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解決生活中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而不只是紙上談兵,將理論變成現(xiàn)實。
教師還應該采用鼓勵式數學課堂教學法,出于多年來對小學生的了解,我們應該清楚小學生都很愛表現(xiàn)自己,都有想贏的欲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鼓勵式教學,可以在正面起到積極激勵小學生努力上進的作用。
想要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品質,僅僅專注于課堂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多著眼于課外,課堂上的教學和課外數學相結合,對學生來說更是益處多多,實效作用更大。因此,一個好的小學數學老師不僅僅要提倡學生對課堂內的數學教學鞏固練習,還要引導學生在課外也不能松懈對數學的練習,更多地去關注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他們這方面的能力,相信兩者相結合,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能力會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