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東大街小學校 馬瑱瑜
計算素養(yǎng)簡單來說就是人自身的先天因素與后天環(huán)境因素對其的影響,讓孩子對數、圖形、符號等產生感知與理解,然后得到計算的知識、能力、觀念等的集合。計算素養(yǎng)不僅表現在解題的過程中,還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對數學運用理解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計算素養(yǎng)的重要性。小學開始進入數學的系統(tǒng)學習階段,對各種數學符號、定義公式等進行學習,這些知識幫助學生在心里形成數學這一概念體系。在這個階段,小學教師必須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素養(yǎng)。
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提升小學生計算素養(yǎng)的措施。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完全可以以教材為基礎,以各種生活題材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主動去挖掘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數學知識,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有趣或新穎的現實問題去引出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這樣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會增加。如在教學加減法時,可以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讓學生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由此,學生就不會空想,并能靈活運用相關的定律、口訣,解題規(guī)律等等。
因為在實際生活中不能完全依靠筆桿子去計算,大多時候會依靠心算,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練習口算,教師給予適當的計算指導,培養(yǎng)他們的計算思維。有的時候可使用適當的教學用具,如投影演示、實物道具等。圖形的計算問題可以用身邊的剪紙、物體等讓學生親手操作,主動分析問題,得到答案,最后教師再進行分析、總結、歸納。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時讓孩子們自己去主動利用工具去計算,這樣多動嘴、多動手,利用身體的感官去真實體會數學計算,從而達到發(fā)展數學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目的。
教師應該深刻理解教材,并將教材中的規(guī)律進行整理簡化,在課堂上引出簡單內容,讓學生去探討尋找規(guī)律。例如2×3,3×3,4×3,5×3,可以看出乘號后面的數字不動,前一個乘數依次加1,可以將乘法簡化成加法,變成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傊?,根據學生的水平,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
數學教學注重計算的過程和法則,每個法則的意義,每個過程的由來,必須要給學生講清楚、講明白,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構建出數學體系與原理。例如簡單的加減法,可以用更多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理解加減法的內涵。如果學生不明白計算過程的原理,只知道機械運用公式,那將會導致今后的學習過程越來越困難。學生必須要明白整個過程,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理解掌握計算原理,才能提高計算素養(yǎng)。教師要在提高自身對計算原理掌握的同時從不同角度去講解這些算理,給學生展示它們的深層次含義。
教師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提高課上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應多學習和交流教學策略,并將合適的策略應用到教學課堂上,并根據學生的反應、學習情況對策略進行適當調整,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不僅學會,還要學懂。
教師可以要適當對學生進行關于計算素養(yǎng)知識的培訓,讓他們了解教學的內涵,了解教學方法,培養(yǎng)他們有目的地去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進行評價,教師進行整理并針對實際問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上的教學內容中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優(yōu)化思維,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進步。教師完全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思想進行總結與分析,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長處和短板,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最優(yōu)教學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不斷提高數學的計算能力。
課上教學的時間是固定的,在這有效的時間要教授許多知識,大多學生可能就是記住了方法,不太可能完全理解教學內容內涵。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多練習,多思考課上內容考查的知識點及其應用,讓他們先思考后計算,教師再對學生課外思考學習結果進行評價,針對不同結果給出合理性意見。
總之,小學生的計算素養(yǎng)是今后數學學習的基礎,對他們今后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培養(yǎng)小學生的計算素養(yǎng)是一件長期的工作,要求教學花費更多的課外時間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分析,提高教學水平。教師要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檢查與監(jiān)督,努力做好輔助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計算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