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儒彬 浙江省諸暨市草塔中學104班
張棗的《鏡中》廣為人知,詩歌傳達的那種迷離而深刻的遺憾和后悔之情,深深地打動了讀者。這效果是依托詩歌里的“她”來展開的;若離開“她”,則情無可依、情無可感?!剁R中》的“她”溫婉、賢惠,有一種鮮活的生命力,張棗通過此詩塑造出一位理想的女性形象。很多人以為“她”是虛指,以前我也認為如此。最近讀唐史,我發(fā)現(xiàn)“她”在很多方面對應著唐玄宗的寵妃——梅妃。兩相對讀,似乎確實也能夠讀出另外一種味道。
梅妃,即江采萍(710-756),福建莆田人。她幼年就能背誦《詩經》,善吟詩作賦,自比謝道韞;還精通樂器,善歌舞。開元中,江采萍被選入宮,唐玄宗大加寵幸,賜東宮正一品皇妃,號梅妃,后被楊貴妃貶入冷宮上陽東宮。安史之亂時唐玄宗落逃,冷宮中的梅妃白綾裹身,投井自盡。梅妃有才華,也被寵幸過,但最后的處境是令人悲傷的。
《鏡中》提到的“皇帝”,便可以看作是唐玄宗。詩歌一開始便極力描寫他的“后悔”:“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后悔的事”可指代唐玄宗對獨寵楊玉環(huán)、冷落梅妃之事感到后悔?!懊坊ū懵淞讼聛怼敝该峰翘菩谛闹袩o法消去的痛。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這些事都是大多數(shù)古代女子所不敢做的。在古時,女子要端莊穩(wěn)重,不可做這些事。而這里出現(xiàn)了一位具有冒險精神的堅強的女子形象,與梅妃堅貞、勇敢、氣節(jié)如梅的性格相對應。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梅妃因不耐深深冷宮的寂寞,曾撰寫一首《樓東賦》寄給玄宗,傾訴自己的思念。玄宗念及舊情,便賜她一斛珍珠。梅妃只見一斛珍珠卻不見送珠人,便拒絕了玄宗的賞賜。她敢于拒絕皇帝的賞賜、違抗皇命,頗有難得的人格之美——不卑不亢、清冷如霜、愛情上追求平等。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面頰溫暖/羞澀。低下頭,回答著皇帝”。這是一位溫柔、善良、青澀的少女?;叵朊峰鷦側雽m時,年方十五,面若桃花,纖腰盈盈,溫柔婉轉;那時,梅妃常常在梅園中為玄宗起舞,水袖纖柔。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這位女子坐在鏡前梳妝打扮的畫面,令人不由得聯(lián)想到了梅妃被楊貴妃打入冷宮,無奈中她只能深居幽宮。那時,也許只有一面鏡子永遠陪著她,她每天都坐在鏡中常坐的地方,梳妝打扮,期盼著有朝一日能被皇上惦念起。這一切,都透露出一種可憐、凄涼的氣氛。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結尾與開頭相呼應。一個男人孤獨地坐在窗邊,而那位詩書雙絕、善解人意的女子不再來了。這不由得讓人想到安史之亂后,玄宗回長安養(yǎng)老??纱藭r的京城早已是一片荒涼,亭臺失色,檐結蛛網。玄宗想起自己剛剛執(zhí)政時,不僅有梅妃相伴,而且國泰民安??瑟殞櫁钯F妃后,政治日益黑暗,之后安祿山掀起叛亂,這一盛世又葬送在自己手中。上陽東宮依舊在,滿園的梅花凋零如雨,可那個舒袖如驚鴻的曼妙身影卻不在了。唐玄宗怎能不為自己對梅妃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遺憾、惋惜呢?
在我的閱讀中,似乎感到梅妃這個美麗的靈魂被張棗的文字召喚了回來。我在詩歌中讀到了梅妃的痛,玄宗的痛,張棗的痛。也許詩歌不能如此敲實分析,應該傳達的是虛虛實實的美感,而這也是這首詩給人無限想象無限感慨的原因。于是,我們的印象中,那面鏡子,便折射出無盡的明媚而幽暗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