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要]? 英語短劇表演能夠迎合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表現(xiàn)力強的個性特征,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難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模因模型的角度進一步了解英語短劇的全過程。
[關? ? 鍵? ?詞]? 英語短劇表演;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模因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1-0288-02
一、概述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綜合文化素養(yǎng)、思辨能力,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在藝術類高職院校中,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并非易事。首先,藝術類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課程一般集中在大一一學年,每周只有兩課時;其次,藝術類職業(yè)院校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普遍較低,畏懼用英語表達和交流,更不會自主學習。根據(jù)美國應用語言學家Stephen D. Krashen的“i+1”理論,結合學情,藝術類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日常交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項研究把英語短劇表演作為藝術類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口語學習的難度,通過作品化、個性化和可視化的教學成果,有效激發(fā)了英語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他們的聽說水平和交際能力,還能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文化素養(yǎng)和思維品質(zhì),拓展了我們有限的課堂教學。
針對英語短劇表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將用模因理論對英語短劇的生成模型進行全新的探討。
二、模因理論與英語短劇表演
(一)模因理論
“模因”最早出現(xiàn)在牛津大學著名動物學家Richard Dawkins的《The Selfish Gene》(1976)。他指出:“我們認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種新的復制者在我們星球出現(xiàn)了,其存在證據(jù)俯拾皆是,它正處在嬰孩時期……但是已經(jīng)在進化速度上有所進展,并且將最古老的基因遠遠地丟在后面……這是一種能傳達‘文化傳播單位概念的名詞,或是能夠描述‘模仿行為的一個單位?!保≧ichard Dawkins,1998)Blackmore在牛津英語詞典(1998)中指出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得到傳播。總之,模因的實質(zhì)是模仿,即復制他人的行為。
(二)英語短劇表演的模因模型擬構
語言的任何成分,只要能通過模仿復制得到傳播,就是潛在的語言模因。只要它們簡單實用,能夠引起聽眾的注意,并且被他人所模仿,就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模因傳播。當然,語言的模仿復制和基因的遺傳一樣,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不可能100%地“克隆”其母體,所以,復制也是有選擇性的。語言模因在復制傳播過程中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語境、個人經(jīng)驗的差異產(chǎn)生新的語言集合體。
基于以上表述,英語短劇表演教學過程可以分為:老師根據(jù)單元內(nèi)容和學生情況創(chuàng)設較為真實的語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回憶、整合、識記一些語料,結合個體經(jīng)驗整合成新的語言集合體,一旦這些語料被用在學生個性化的自創(chuàng)劇本里并被轉(zhuǎn)播出來,就變成了強勢模因,供觀看短劇的學生模仿學習。如果觀劇的學生根據(jù)個人經(jīng)驗能夠識記、模仿、整合這些語言模因,它們就能繼續(xù)以強勢模因的姿態(tài)得到復制傳播;相反,沒能被識記到的模因,則會停止傳播,直至消亡;還有一種情況是,觀劇學生識記到這一語言模因的實用性,但不能立刻與現(xiàn)有的個人經(jīng)驗相結合,它們就會轉(zhuǎn)化為弱勢模因,等待適當?shù)恼Z境加以復制傳播。
語言模因在英語短劇表演中要完成復制、變異、傳播,并且被他人習得才算完成了傳播的全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有兩大任務:(1)結合單元內(nèi)容,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較為真實的場景,讓學生主動習得相關語言模因,培養(yǎng)相應口語交際能力;(2)設置教學步驟,幫助學生歸納復習相關語言模因,并進行語言模因的有效傳播。
(三)模因在英語短劇表演中的復制傳播
語言模因的復制和傳播分為三大類:完全復制的克隆型、同義異型的基因型和同型異義的表現(xiàn)型。
完全復制的克隆型,即照搬照用,直接引用語言模因。在創(chuàng)造劇本的時候,學生可以自行查閱、識記一些表達精練、構思巧妙、形象貼切、哲理深刻的語料,甚至名言佳句。它們來自勞動人民和文學精品,能給學生提供直接引用的模因,增加其短劇的表達力和說服力,為它們的自創(chuàng)英語短劇增添不少“精”“氣”“神”。
同義異型的基因型,主要指大腦中以信息內(nèi)容存儲的模因在不同的語境中以不同形式傳遞,因此被稱作基因型模因。通過英語短劇表演,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不同語境,以不同方式表達相同意思;為避免用語的重復,習得同義詞、反義詞的語用;意識到詞語的感情色彩,并弄清楚隱藏在表層語言背后的概念、預設、情感、意圖、信念和文化背景等。
同型異義的表現(xiàn)型,指同一表現(xiàn)形式承載不同信息內(nèi)容,從而加以模仿復制。它利用已有的語言結構,變化原有的語言信息,生成形式近似、內(nèi)容迥異的語言模因。(何自然,2007)認為同型異義的表現(xiàn)型模因可分為同音異型的橫向嫁接、同型聯(lián)想嫁接和同構異義嫁接三種。在英語短劇表演中學生用到的主要是后兩種。
同型聯(lián)想嫁接可以是一詞多義的巧妙語用,比如:Its cold here.既可以是在描述天氣,也可能是在提建議應該做點什么,甚至還可能是在抱怨不好玩;同型聯(lián)想嫁接也可能是對典故、詞語引申義、聯(lián)想義的復制,比如:She looks like a Barbie doll.既可能是在表揚一個女生長得漂亮,也可以是在批評這個女生沒有頭腦,是個花瓶,甚至輕浮。
同向異義嫁接指語言的結構和形式不變,只是以別的詞語取代原有成分,在英語短劇表演中是一種常見的形式。主要表現(xiàn)為以句型作為模因母體進行模仿傳播。比如有組女生在談論男朋友時,用到了這句話:“Boyfriends are good when new, but Mr. Right the old.”這句話明顯源自“Everything is good when new,but the friends when old.”
(四)英語短劇表演中模因模型的疑問與應答
疑問一:語言模因怎樣才算在英語短語表演中完成了傳播?
應答:首先是英語短劇表演者為了創(chuàng)編出個性劇本主動地去識記和模仿一些語料,再把它們整合成新的語言集合體即短劇,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觀劇者要能意識到這些語言模因,并且在恰當?shù)恼Z境里能夠把它們復制傳播出來。所以,語言模因的復制傳播必須是傳播者和被傳播者共同參與,少了被傳播者的識記和復制,語言模因就不能得到真正傳播。
疑問二:對語言的模仿會影響口語交際的創(chuàng)造性嗎?
應答:不會。成功的模因源于模仿。模仿是模因得以成功傳播的關鍵。對語言的模仿是創(chuàng)新、靈活使用語言的基礎,符合人類創(chuàng)新發(fā)明的一般規(guī)律。任何新想法、新說法、新做法的產(chǎn)生都不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而是以模仿現(xiàn)有的存在物為基礎。同時,模仿也是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智慧。語言模因并不是低級的認知行為,它是具有遺傳性、選擇性、變異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模仿者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經(jīng)歷和具體的語境,創(chuàng)造性地對模因進行整合重組。語言的靈活使用孕育在對模因母體的模仿復制中;正是對語言模因的模仿和重組,使學生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言。
疑問三:怎么擴大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英語短劇表演的詞匯承載量?
應答: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開口度大的場景;二是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格,讓學生能拓展思路,展開話題,從而識記、整合和傳播更多語言模因。思維導圖能提供有效的思維模式、地道的語言表達,縮短學生探索直接經(jīng)驗的時間,讓他們以成功模因為基石,生成更巧妙的個性語篇。從心理語言學的角度看,大腦在同一時間的認知處理能力是有限的。模因作為人類語言的沉淀,不僅能為學生的口語表達潤色不少,還能為大腦留足信息加工空間,使學生能結合語境和個人經(jīng)驗,創(chuàng)編出內(nèi)容更加豐富,觀賞性更強的英語短劇,更好地促進語言模因的傳播。
疑問四:學生在掌握語言模因的語用以后,還需要鞏固復
習嗎?
應答:當然需要。根據(jù)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有規(guī)律的復習是必須的。為此,教師可以編訂英語短劇自學評價表,從語音、詞匯、句子等不同維度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和復習,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能力。
三、小結
模因適者生存的激烈競爭促進了語言的不斷變化和發(fā)展。它從一個新的角度揭示了語言的起源、習得、變化傳播等規(guī)律。模因理論能指導英語教師對英語短劇表演的教學有一個更廣闊和全面的認識,幫助學生更有效地習得和傳播語言。只要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設計出學生喜歡的交際場景,模因理論就能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琳霞.模因論與大學英語寫作教學[J].外語學刊,2008(1).
[2]道金斯·理查德.自私的基因[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3]何自然.語言三論:關聯(lián)輪·順應論·模因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何自然.語言模因及其修辭效應[J].外語學刊,2008(1).
[5]戚亞軍,唐麗鵑.語篇生成的認知操作模型假設[J].外語界,2007(5).
[6]張丁丹.英語寫作中語篇生成的模因模型假說[J].考試周刊,2010(6).
[7]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8]Richard.J C.Longman Dictionary [K].Language & Rese-arch Press,2002(6).
[9]Carroll.D W.Psychology of Language[K].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2000(8).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