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百家湖小學 周 暢
小學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中反復呼吁習作教學的求真精神,它明確指出: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說真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然而,學生習作現(xiàn)狀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抄襲,遠離生活,缺乏真情實感等。這類“失真”作文不只使學生形成虛偽浮夸的文風,影響其習作能力的發(fā)展,更有甚者,會影響學生高尚人格的塑造。導致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缺少生活體驗,缺少發(fā)現(xiàn)的“眼睛”;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我們的習作教學無論是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還是教學評價都打上了“應試教育”的烙印。
我們生活在一個“微時代”,微信、微博、微小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jīng)不可或缺。對于學生而言,微型日記是一種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寫作形式,學生只需要用簡練的語言對每天遇到的事情做記錄,同時記錄自己的感受。它能激發(fā)小學生體驗式寫作的內(nèi)在需求,以生活體驗和真情實感充實自己的創(chuàng)作空間。
微型日記是日記的一種,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個體活動,有比較突出的個體性。在微型日記中,學生自己和自己對話,有利于學生抒發(fā)真情實感,它往往最直接、最快速地記錄了學生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和所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睂懳恼潞妥鋈耸且粋€道理,文風是人品的表現(xiàn)。教師要尊重學生在作文中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鼓勵學生“言為心聲”,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教師應為學生撐起一把保護傘,提供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讓他們遠離世俗、功利和虛偽,讓學生在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下寫微型日記,寫出親身經(jīng)歷和親眼所見的人和事,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不盲目模仿,不人云亦云。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鄙罹褪菍W生習作的源頭活水。生活的內(nèi)涵包羅萬象,既包括溫馨的家庭生活,也包括絢麗的校園生活……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的習作素材。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博覽群書,每天主動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在微型日記中記錄下來,積累習作素材。
1.以“體驗”為途徑,記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學生從出生開始就與之產(chǎn)生了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要引導學生融入家庭生活,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中體會寶貴的親情,在體驗中記錄感受,以微型日記為出發(fā)點,說真話、寫真事,表達真實感受。教師可以在班級開展親情活動,如結合五年級品德課“家里的煩人事”,思考并交流“爸爸媽媽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哪些煩惱”,讓學生關注家庭生活,在交流中理解父母的難處,學會相互體諒,再把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寫在微型日記里,自然有發(fā)自肺腑的語言。
2.以“體驗”為途徑,記錄學校生活
學校對于小學生可以說是生活的重要舞臺,這一舞臺上每天都上演著形形色色的劇目:學校每天發(fā)生的新聞;同學之間的友情故事;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老師和同學之間的趣事……這一切都是學生獲得直接體驗的機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綜合性學習活動,如圍繞“我家的一日三餐”為主題,帶領學生經(jīng)過設計問題、調(diào)查分析、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實踐操作等階段,當一回家里的“小管家”,先給家人設計健康的食譜,再到菜場采購新鮮食材,最后親自動手烹飪。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為學生組織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獨一無二的體驗,這既可以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使其產(chǎn)生寫作文的興趣,又可以讓其在微型日記中積累典型素材。
3.以“體驗”為途徑,記錄社會生活
平時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社會,鼓勵學生體驗生活,并引導學生學會在社會生活中捕捉習作的素材。如在學校附近的廣場上經(jīng)常能看到一位清潔工喂養(yǎng)流浪貓,這樣的情景許多學生都見過,但沒有留心,一經(jīng)提醒,立刻燃起了心中的火花,他們或是在放學后去仔細觀察這位清潔工打掃路面和喂養(yǎng)流浪貓的細節(jié);或是聯(lián)系社會上頻頻出現(xiàn)的虐貓事件與之對比,產(chǎn)生道德的思辨;或是直接參與到關愛小動物的行動中來,為流浪貓喂食、造窩……社會百態(tài)無時無刻不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以微型日記記錄社會生活,學生在觀察各類社會現(xiàn)象,獲得真實體驗后,學會選取適當?shù)慕嵌葹榍腥肟?,在描摹社會現(xiàn)象之外提出自己的真實看法,學會在平凡的生活中觀察周圍人和事,接受真善美的情感熏陶,在觀察與思考中燃起對習作的興趣,積累素材。
評價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反映現(xiàn)實、思考問題和體悟情感的能力,所以微型日記評價的目的,應以“真實”為首要評價標準,為進一步指導學生寫出反映生活的有血有肉的習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奠定基礎。
1.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微型日記的評價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對不同學生要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使每個學生的習作能力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地得到提高。評價時應當以鼓勵為主,語言要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及時加以指導,對于學生微型日記中真實而閃光的地方,要用贊美的眼光去欣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求達到范文的指導性作用。對于抄襲模仿、胡編亂造,教師要勸導扶正,始終以真實為第一要素來進行評價。對于習作水平較差的學生,教師不要進行橫向比較,提出過高的要求,而是要用耐心和信心不斷鼓勵學生,相信他們的微型日記會因真實而具有力量。
2.對微型日記的評價
當學生完成一篇微型日記時,教師或及時批改,或引導學生自評,或組織小組互評。教師要堅持以真實為標準采用多種文本評價方式,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讓他們把自己內(nèi)心對習作的認識、思考表達出來,一起商議日記文本中值得推敲和改進的地方,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鼓勵他們寫出真話、實話、心里話。
對于微型日記的評價,教師既要采用多種形式,還要不斷探索各種方法。著名教師管建剛建構了作文訓練體系:學生周一到周五寫“每日一記”,每天堅持以日記的形式記錄當天的人、事、物,雙休日則從“每日一記”中選取素材完善潤色成“每周一稿”,這值得教師借鑒。師生共同從微型日記中搜集素材,周一學生互評“每周一稿”,并蓋上“擬投稿”章向“班報”推薦,教師進行篩選,篩選通過的文本蓋“已投稿”章并發(fā)給學生進行修改,修改合格后就可以在“班報”上發(fā)表。每次“擬投稿”“已投稿”“已發(fā)表”的名單及作品均在“班報”或黑板報上進行公布。
微型日記既能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說真話,寫真事,表真情,促使他們從小學做生活的有心人。以真實的體驗鋪就學生的寫作之路,這不僅是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返璞歸真的追求,也是對學生習作中人性回歸的呼喚。只有每一位學生在習作中經(jīng)歷坦誠尋找自我,大膽表現(xiàn)自我,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習作學習才能達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