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中心小學校 高曉雯
因為不同學生的學習經歷、學習環(huán)境、學習個性、學習習慣及先天學習思維水平的差異,使得不同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把握能力不同。面對同樣的數學知識和共同的知識講解,就有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之分,也導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出現兩極分化的問題。為了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每一位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教師必須意識到解決學困生問題的重要性,加強該課題的研究,明確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特別是高年級小學生,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研究具有現實緊迫性。
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是數學高效學習的前提,興趣激發(fā)也能實現學生課堂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而調研發(fā)現,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群體普遍缺乏對于數學探究學習的興趣,學習被動,對教師依賴性強,在調查中我們也發(fā)現,部分學生甚至對數學課程具有抵觸、反感心理。課堂內的知識消化不了,更談不上課外延伸學習,數學學習在被動的教學中實效性低,教學效果不理想。數學學科自身帶有很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教師教學方式較為傳統(tǒng),學生數學成績不理想挫傷了其數學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學困生也缺乏數學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在被動的學習中成績一落千丈,數學學習興趣普遍不高。
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學生數學基礎不牢的結果。教材知識是相互銜接的,數學基礎沒有打牢,后面的學習也是為時已晚。例如蘇教版“認識小數”是基于三年級的“認識分數”學習為前提的,因為基礎不牢,學習跟不上,學生缺乏知識學習的創(chuàng)新技巧。閱讀技能、識別技能、記憶技能及思考技能是主要的數學技能,而這任何一方面的技能訓練都需要技巧支持。無論是教師的講解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都忽視了技巧的分析把握,學生缺乏學習技巧和方法,自然學習興趣低,成為學困生。
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是高效學習的前提。而縱觀當前的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群體,其普遍存在態(tài)度不端正的問題,多數學生對數學學習表現出消極、無所謂的態(tài)度。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在教師與家長的殷殷期望下,學生承載著較大的學習壓力,也激發(fā)其逆反心理,外界的不良影響與刺激很容易導致其染上惡習,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數學學習興趣不高,因為興趣低導致其數學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因此,實現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必須從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入手。教學輔助各種趣味性的互動,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等,讓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體驗到解題的快樂和滿足。例如在教學六年級《同類項》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課堂互動,參與“同類項找朋友”的課堂游戲,教師準備10 張單項式的卡片,對應發(fā)給每位學生,教師報號,學生帶卡片上臺,其他的同學觀察自己手中的卡片和臺上學生的卡片,如果認為其屬于同類項,就上臺找朋友。其余的學生做裁判,隨時指正。在趣味性的互動中,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端正學困生數學學習的態(tài)度。
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基礎差是不爭的事實,而數學知識也是相互銜接、逐漸深入的,只有降低起點,才能尊重關愛學生,打好基礎。高年級的數學知識難度較大,對于學困生來說,要求其短時間內有效掌握并不現實,可以從相對基礎簡單的內容訓練入手??梢酝ㄟ^打比方、舉例子、直觀演示等方式讓學困生消除數學學習的畏難緊張情緒,不斷積累知識,循序漸進地學習。例如在講解《圓錐與圓柱》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針對“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體積,誰更高”這樣的設問,可以將其轉化為更直觀的問題,讓學困生轉化思維,將圓柱意會為“又矮又胖的人”,將圓錐意會為“瘦子”,兩個人體重相同,誰更高?答案一目了然。延伸到教學中,通過方程計算,引出“圓錐的高是圓柱的三倍”這一知識。從最基礎的入手,從最簡單直觀的提問開始,教學中降低起點,多尊重與關愛學困生,才能讓其更好地理解把握知識,也奠定數學深入學習的基礎。
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轉化需要教師基于分層教學的原則,做好學生學習的差異化關注。差異教學與因材施教相輔相成,對高年級數學學困生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契合學困生的數學學習實際。在分層教學中,可以引入情境教學,通過設置懸念、問題驅動、故事導入等方式,激發(fā)學生數學探究學習的興趣。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的學習體驗,獲得針對性強的評價,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小數乘法和除法》教學,采用分層教學的思想。課前通過簡單的測試了解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對學生的智力水平及聽課情況也有一定的了解,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群體。對于高級層次的學生,主要是引導其掌握四則運算方法,能進行小數的四則運算。能嘗試自主分析,獨立解題。而對于中級層次的學生,讓其對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乘除法有一定認識,在教師的輔助下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認真地完成作業(yè)。對于初級層次的學生,則放低要求,要求其了解小數乘法、除法的計算方法和原理,會計算小數的乘除法,計算準確率在50%左右即可。在分層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好學困生學習實際的分析與把握,基于實際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只有關注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實際,才能引導其分層學習,實現差生的轉化,使其在數學學習與探究中更有信心。
對于小學高年級教學來說,學困生的關注與轉化研究必不可少。數學學困生群體的存在導致課堂整體水平的下降,其消極的學習情緒和態(tài)度也會影響到其他學生的數學學習,導致課堂學習氣氛沉悶。因此,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和方式,加強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從差異教學、因材施教到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學習起點的降低等,通過多種轉化策略,實現學困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也大大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