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灣學校 李陽陽
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以及個性化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小學美術教學以美術的方式表達學生對事物的看法,所以以往灌輸式教學已經(jīng)不再適應現(xiàn)代的美術教育,小學美術需要有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
如今,由于學前教育以及課外補習班的普及,許多家長在孩子學習之余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緊跟現(xiàn)代教育的步伐,小學階段教育也高度重視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和個性化發(fā)展。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主要圍繞教材讓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認識周邊的事物,有形象的感知和體驗。但綜合來看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動手能力較弱。美術是抽象化的表達,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對事物的認識僅限于肉眼見到的直觀的感受,如何構思、如何繪畫都是他們很少涉及的部分,所以他們在接觸到美術這一專業(yè)領域時,教師如果一開始就進行理論教學,將會減弱他們的動手能力,在動手繪畫過程中進行理論教學才是最直接、學生學東西最快的方式。
另外,部分學校由于對美術課程的教育程度不夠重視,欠缺相應的教學設備和教具,沒有專用的美術教室,學生繪畫時所用的顏料和圖紙也配備不足,所以教師上課也只能空講,或是用黑板和粉筆表達出來,并未能傳達美術的韻味,也削弱了學生動手繪畫的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對美術學習沒有興趣,教師的教學熱情也會因此減少,如此惡性循環(huán)導致美術課堂教學效率降低。
2.上課方式單一。許多教師上課時只是毫無感情地講述課本上的美術理論知識,讓學生自主想象創(chuàng)作的時間很少。這種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小學生對生澀的理論知識認識有限,也沒有興趣。小學階段,美術是表達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和對事物情感的一種方式,若是一味地教授理論知識,只會讓他們失去對美術的興趣。還有一種情況,教師不重視美術課堂,隨便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作畫,并沒有認真審閱以及改正他們在繪畫上的錯誤,對學生的作品也經(jīng)常置之不理,這種方式容易讓學生失去目標。對小學生來說,鼓勵是最大的動力,教師要了解學生作的畫,肯定他們的優(yōu)點,適時糾正他們技術上的錯誤,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3.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不過關。小學美術教師專業(yè)技能欠缺,或是長久執(zhí)教已經(jīng)失去美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教學時一味地遵循課本知識,忽視了創(chuàng)作的關鍵。有的教師忽視上課與創(chuàng)作的不同,沉浸于自己的理解,沒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問題,也沒能從實際事物出發(fā),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1.課前引導。美術課雖然可以采取比較隨性的上課方式,但是教師應該有自己的課程計劃。通過制定相應的教案,教師能夠提前設定一些有趣的點,讓學生在課堂伊始就集中精神,參與到美術課堂上。教師設定教案時應該結(jié)合生活事例,從學生熟悉的事物開始,這樣既能讓學生從現(xiàn)實中感受美術,快速融入課堂之中,培養(yǎng)學生通過美術表達對所看到的事物的感受,教會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以此為切入點進行課堂教學,能夠有效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例如,在對一年級美術下冊《我們身邊的線條》這一課時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在上課時隨機從學生的課桌上拿起一支筆,問學生:“我們要怎樣畫一支筆呢?”讓學生對照筆在紙上先畫出筆的形狀,之后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和學生一筆一筆地分解畫出來。在繪畫的過程中教學生:主體是直線,連接處是折線,筆帽上的一圈是曲線,以此類推,帶領學生認識各類線條的形狀。之后再讓學生在教室里找到相應形狀的線條,帶領他們切實感受身邊的線條,以此加深學生對線條的認識。
2.探究實踐,動手合作。美術課堂離不開動手繪畫,只有通過動手實踐才能提高學生繪畫能力。美術也是學生認識現(xiàn)實事物和相互交流的一種方式,所以在課堂上多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或者設計主題讓學生相互合作完成作品,將能顯著提高學生相互溝通、互相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捏泥巴》這一課程時,如果條件不允許,教師可以用橡皮泥代替泥巴進行課堂教學。在上課時可以采取幾種方式:一是讓學生捏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事物,教會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二是讓學生用捏泥巴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用捏泥巴表達人物關系;三是教師讓幾個學生合作,通過捏泥巴的方式講出一個故事,并在講臺上展示各組的作品,并講出對應的故事。這種方式既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加強了學生的合作,形成良性的競爭,讓學生樂于其中。
3.課后實踐,加強美術學習能力。美術離不開生活。除了課堂學習,課后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方式讓學生保持對美術的興趣。如一年級開始時學習的《讓大家認識我》,除了用美術的方式讓學生畫出自畫像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回到家將自己的家人也畫成畫,在第二次上課時將自己的家人介紹給班級中的同學。另外,教師鼓勵學生通過美術的方式記錄下生活中的趣事,在課堂上分享給大家。這種時候需要教師做出榜樣,自己先畫出一幅畫并分享趣事,然后再鼓勵學生進行該項目。在課堂上,教師用童趣的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更勇敢地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美術作品,并且說出作品背后的故事。當然,每個年級之間還可以聯(lián)合起來進行美術比賽,不局限于繪畫,還有雕塑、捏泥人等,增加比賽的多樣性,并對作品進行評獎,將優(yōu)秀的作品展出,增加學生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
4.保持課堂和諧氛圍。美術課堂上,教師和學生要共同營造愉悅和諧的氛圍,教師要將自己當成小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想法,給予他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加強與學生的交流。除了上課時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創(chuàng)作中,課后教師也可以自己做出作品,混入學生的作品中,然后讓學生以投票的方式選出好的作品,看看教師和學生的審美差距,這也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課堂的氛圍直接影響教學中的質(zhì)量,教師可以運用幽默的言語表達來調(diào)動課堂氣氛,更好地促進課堂的和諧發(fā)展。
如今學校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小學美術教師也要根據(jù)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教學轉(zhuǎn)變。教師可以巧妙地結(jié)合生活中的美創(chuàng)新美術教學,結(jié)合音頻、動畫等加強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