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鑒鑫
(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浙江杭州 310000)
思維導圖是以一個主題作為主干,輔以層層分支,由一個主題發(fā)展為多個主題的一種思維結構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可以促進思維整理和激發(fā)的有效輔助工具,既可以幫助學生清晰地梳理知識脈絡,用形象化的方式復習和整理碎片化的知識,又可以幫助教師整合教學思維,理清教學思路。小學音樂教師要在充分把握音樂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將思維導圖應用到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對音樂有清晰的認知,從而更好地學習音樂。
音樂欣賞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地位很重要,因此教師必須充分重視。歌曲是音樂欣賞教學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理解感知教材中歌曲的內容,以順利推進音樂欣賞教學的開展。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繪制思維導圖。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都是經典的名家名曲,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小學生思維發(fā)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探究知識的能力不強。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首先吃透教材,對教材中的歌曲有精準的把握,這樣才能更好地設計出科學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欣賞歌曲。
要想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有效運用思維導圖,首先必須有一個清晰明確的主題,因此在欣賞一首歌曲時,教師要讓學生尋找主題。由于小學生能力有限,這個主題也可以由教師展示給學生,學生再尋找相關分支就相對簡單了。
思維導圖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教師要激發(fā)學生適當地進行想象和聯(lián)想。比如在教學人教版音樂二年級上冊《小紅帽》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大家聽過《小紅帽》這個故事嗎?你們愿意給大家講一講嗎?”學生對這個故事還是比較熟悉的,課堂氛圍被激活。這時教師沒有直接引入歌曲,而是讓學生根據故事內容,繪制一個思維導圖。教師給出思維導圖的主題——戴紅色帽子的小女孩。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參與熱情極高。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形式不一,大多圖文并茂,有的甚至直接使用彩繪的形式展現歌曲內容。思維導圖讓音樂欣賞教學更加生動,將學習內容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探索的熱情自然高漲。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必須讓學生對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感到好奇,積極主動探索音樂相關理論知識,在對歌聲、樂器的了解和體驗中,發(fā)現歌曲特點,辨別節(jié)拍的高低、快慢、強弱?!币虼?,初步建立樂理體系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目標。
在進行旋律分析的同時,發(fā)現和歸納音程、節(jié)奏、節(jié)拍、調式、調性、音高、音色、速度等基本的樂理要素及其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是樂理教學的目的。要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樂理知識,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深入剖析和鑒賞歌曲。鑒賞歌曲的形式多樣,常見的有聆聽法、體驗法,在聆聽、體驗的過程中,學生感官被調動起來,能從中收獲歌曲的內涵。在反復聆聽中,學生的思想和想象被激活,情感體驗更加深刻,藝術素養(yǎng)得到提高。
樂理知識是比較抽象、枯燥的,如何將樂理知識講解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是每位音樂教師需要著力研究的。與樂理知識不同,思維導圖是形象的、具體的,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把握歌曲特點。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樂理知識時,可以讓他們以樂器為主題,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把握樂器特點,進而掌握歌曲節(jié)奏、旋律等內容。
比如《大頭娃娃》這首歌曲比較歡快,為了讓學生感受歌曲的這種特點,教師選擇了四種不同的樂器演奏:第一種是豎笛,第二種是葫蘆絲,第三種是鋼琴,第四種是琵琶。學生在聆聽教師演奏這些樂器的過程中,感知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結束聆聽后,教師讓學生繪制一份思維導圖,主題就是樂器。學生首先將四種樂器畫出來,然后根據自身的認知,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教師讓學生注意將每種樂器的種類、材質、音色、結構特點展示出來。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對歌曲《大頭娃娃》會有更準確的了解和把握。
在學生掌握了歌曲《大頭娃娃》的特點后,教師讓他們選擇一種最適合這首歌曲的樂器進行演奏。這樣的教學設計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需要,讓他們更好地掌握了樂理知識,同時還激活了他們的思維,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對音樂的體驗也增強了。
音樂欣賞教學的效果取決于學生對音樂作品思想內涵的理解,取決于學生情感與音樂之間是否實現了情感對接。黑格爾說:“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毙W音樂教師要緊緊抓住音樂的本質,利用思維導圖激活學生想象。學生借助思維導圖生發(fā)出來的情感、建立起來的音樂審美觀是具備極高價值的。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走進音樂作品,深刻體驗作品的內在情感,用生動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幫助他們在聆聽欣賞中提升音樂審美能力,達到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學生興趣點,展開趣味演繹活動。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教師可以根據學科特性,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演繹歌曲。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會全身心投入,對歌曲也會有更深刻的感知和體悟。
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總結評價。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進行評價,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評價學生的表現。當然,教師想要一一繪制每個學生的評價性思維導圖顯然是不可能的,可以發(fā)動學生,讓學生自己繪制自評性思維導圖,以及他評性思維導圖。多元評價對學生的幫助作用是顯著的。評價性思維導圖既可以選擇精練的語言,又可以使用線條、文字、圖畫等形式體現出來。這樣,學生的表現也就一目了然了。
比如在欣賞歌曲《數蛤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張紙,讓學生在這張紙上繪制思維導圖,包括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自己的課堂表現和同桌的課堂表現。教師同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蛤蟆,并介紹蛤蟆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接著,引導學生學唱歌曲《數蛤蟆》。在學唱過程中,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有的學生用小紅花進行標記,有的畫大拇指進行標記。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的思維導圖趣味盎然。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對自己的同桌進行評價,學生根據思維導圖中的記錄,準確進行評價。這樣,學習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凸顯出來的優(yōu)點都展現了出來,學生對自我的認知也更加全面、客觀。
音樂欣賞是對音樂旋律的感悟、音樂內容的理解以及音樂情感的體驗等多方面的綜合,對陶冶學生心靈,培養(yǎng)學生藝術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小學音樂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以思維導圖為載體開展音樂欣賞教學,讓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更好地把握歌曲內容和樂理知識;組織學生進行音樂演繹活動,并借助思維導圖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以提升學生音樂欣賞水平,延伸學生思維,拓展教學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