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馬塘小學 許一熙
情境化課堂與傳統(tǒng)語文課堂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的打造,可以將語文教材中的漢字發(fā)展過程還原到原始狀態(tài),讓小學生的漢字學習在經歷了“還原”、“展開”、“重演”、“再現(xiàn)”后,挖掘漢字本身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將教師識字教學目光放在其本身之外的更高層次,以情感為著眼點,以藝術為著力點,通過生活化、直觀化、趣味化、自然情境化以及自主學習化等手段,讓小學識字教學在情境化課堂中變成一種藝術活動,引領小學生在學習漢字中深刻領悟到漢字之美。
1.豐富漢字表意,滲透中華文化。識字是小學生文化啟蒙的初級階段,且識字與文化啟蒙之間具備相互促進的關系,不僅對于小學生的識字學習有幫助,同時也是整個語言學習體系中的關鍵所在。漢字本身就是一種表意文字,以中華文化為基點創(chuàng)造而成,所體現(xiàn)的是漢字本身的意義以及漢字文化的內涵,在情境化課堂中展開識字教學,有助于小學生理解漢字并體會漢字中的經典文化,感知文字背景的教育價值。如學習“鞠躬”的時候,教師用肢體語言演示鞠躬的動作,并滲透出“禮”的思想,體現(xiàn)出“鞠躬”一詞中包含著對長輩或師者的敬意與愛戴,從而讓小學生在詞匯情境中深度感知漢字中蘊含的中華文化。
2.符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促進兒童多元化發(fā)展。在情境課堂中開展識字教學,符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為小學生的漢字學習提供了更加直觀的學習模式,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出語文學科的綜合性特點,讓小學生在語文情境課堂中通過識字學習創(chuàng)造出無限可能。如在“笑”的生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展示出一個人物的笑臉,以更加具體化的形式引入學生感受“笑”的文字表象意思,然后將一個人的笑臉以動態(tài)變化的形式逐漸演變成“笑”的漢字,讓學生發(fā)現(xiàn)人在笑的時候,眉毛、眼睛、嘴巴都會發(fā)生弧度的變化,繼而演變成漢字“笑”,增加小學生對漢字音、形、義與情景體驗之間的聯(lián)系,豐富對漢字的表象儲備,獲得特殊的學習體驗,以此促進小學生在漢字學習中的多元化發(fā)展。
1.生活化識字。生活化識字是指讓小學生在漢字學習中借助生活情境強化對漢字的認知,加強學生所學漢字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鼓勵小學生從生活情境中汲取漢字資源,這種教學方法貼近學生現(xiàn)實生活,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更加有助于引領小學生在漢字學習中進入語言情境。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中的生活化識字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途徑:其一,將生活教學資源漢字化,比如在“鋼”字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出示“鋼板”、“鋼筆”、“鋼鐵”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讓學生將“鋼”字與生活中的金屬物質聯(lián)系起來,同時引領學生從“鋼”字學習延伸到“鋼鐵精神”的象征意義探究中,架起漢字與已知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其二,利用現(xiàn)有條件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實現(xiàn)語文識字課堂還原生活情境,如在“紅”“綠”“花”“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學校中的現(xiàn)有條件為學生營造一個五顏六色的花園,讓學生在置身生活情境中了解每一個漢字的相關要素與寓意。
2.直觀化識字。直觀化識字法是指在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中通過視覺直觀刺激的方式提高小學生對生字的敏感度,并且實現(xiàn)抽象生字學習到具象化漢字理解的轉變,從而起到激發(fā)小學生生字學習興趣,以鮮明的漢字符號降低小學生的漢字學習難度。比如在小學一年級的漢字教學中涉及到“牙”“田”“石”“水”“果”“女”“月”等漢字,此時教師采用色彩鮮明的、能夠吸引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圖像或影像方式呈現(xiàn)文字,尤其是在成語或具有歷史典故的漢字教學中,以直觀演示的方式讓小學生的漢字學習建立在“聲”“像”“形”“色”的基礎上,讓小學生在漢字學習中形成形象記憶,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3.趣味化識字。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是基于學生學習興趣愛好與學習特征打造課堂教學環(huán)境,其最基本的功能便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情境化課堂中開展識字教學同樣需要趣味元素的加入,教師要以趣味化的教學語言或教學手段對漢字素材進行適當?shù)募庸?,以此激發(fā)小學生為漢字學習的喜愛。比如,在講到“燕”字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猜字謎的游戲,編寫字謎“身穿黑緞袍,尾巴像剪刀,冬天飛南方,春天回來早。”讓小學生結合生活盡管猜一猜這是哪種動物,極大地調動了小學生在識字學習中的積極性,并且普及了燕子冬去春來的生存規(guī)律。又如在“螞蟻”二字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你模仿我猜”的方式,一個人表演另一個人猜,并且開展小組競賽活動,讓小學生感受到漢字學習的樂趣,為學生打造出趣味化的識字學習情境。
4.自然情境識字。自然情境識字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情境課堂中的應用需要注重可利用性與典型性,如自然場景中的聲音、動植物、色彩,又如氣候條件中的風霜雨雪,以自然情境的打造,讓小學生在自然情境的漢字學習中學會以景寄情,掌握自然情境與人們情感或者人們行為之間存在的關系,不僅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也為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礎。比如在“春”“冬”“涼”“秋”“風”的生字教學中,教師可以講述某一自然現(xiàn)象的特殊發(fā)生時期或者具有典型性的時期,例如“秋風”便體現(xiàn)出了秋天的蕭瑟,以秋天的風體現(xiàn)出一種悲涼之色,將學生帶入秋的自然情境之中。
5.自主化識字。自主化識字在小學語文情境課堂識字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讓小學生在共性的識字學習模式中獲得個性化的發(fā)展,同時催生出識字情境下的多元對話,助力小學生在語文識字學習中的多元化綜合能力發(fā)展。為了促進小學生在語文情境課堂中的自主化識字,教師可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以群體效益激活小學生在識字學習中的內驅力,讓學生在競爭的學習情境中主動參與漢字學習活動。教師還可以在語文情境課堂中開展“我是識字小能手”的評選活動,每周或每月評選出一位識字學習效果明顯的學生,以榜樣的作用激勵小學生的識字學習,使其樹立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營造自主識字、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結合上文可知,情境課堂的打造對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具有積極的作用,而在小學語文情境課堂下需要教師優(yōu)化識字教學方法,找到情境課堂與識字教學的有效融合方法,讓小學生在漢字情境中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加強對漢字的理解,激發(fā)學習漢字的熱情,以促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